“回头”还是“不回头”,这是一个问题

2020-10-12 14:33姜双明
莫愁·小作家 2020年9期

【文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一个频频回头的人,没有远路可走。

也有人说:一个不回头的人,不仅走不了远路,甚至无路可走。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针对其中一个观点写一篇驳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逻辑清楚,结构完整,体现一定的思辨思维,不少于800字。?

【命题透视】

这是高二阶段的一次驳论文写作。

材料中所给的两个观点是两个比喻句,是关于人生哲理的形象化表达。材料中所给的关键词“回头”“不回头”“远路”等词语充满多义性。写作的前提是把这些形象多义的词语具体化、清晰化。例如“回头”可以指回顾走过的道路,审视过往,反思过去的得与失,总结经验与教训;也可以指被过去束缚,沉溺于过往,做事不果断、瞻前顾后;还可以指面对前行道路上的困难往后退缩,恐惧害怕,畏首畏尾。“不回头”可以指对过往不知反思,不懂总结,做事莽撞,一意孤行;也可以指不拘泥于过去的得与失,勇往直前,果断行事;还可以指面对前行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不逃避,不退缩,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远路”可以指行事的成功,也可以指先行者、开拓者虽然失败但为后来人开辟新路奠定的基础,还可以指在原来基础上的每一次进步。

【审题提示】

如果我们反驳第一种观点,就要先界定“频频回头”的内涵。第一种观点之所以认定“一个频频回头的人,没有远路可走”就是片面地认为“频频回头”就是指“被过去束缚,沉溺于过往,做事不果断、瞻前顾后”,而我们通过界定“频频回头”的内涵,可以知道“频频回头”不仅指“被过去束缚,做事不果断、瞻前顾后”,还可以指“回顾走过的道路,审视过往,反思过去的得与失,总结经验与教训”,这样就指出了第一种观点在论证上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接着我们还可以从走“远路”所需要的条件入手,逐一反驳第一种观点的疏漏之处。走“远路”需要我们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的气概,百折不挠的精神等等,我们先假定这些条件和“频频回头”是对立的,但分析之后却发现有一部分“沉溺于过往,瞻前顾后”的人确实容易走不远(一分为二地思考,辩证地分析,力求逻辑上是严密的),而其他“频频回头”的人却可以通过频频回首过去,更坚定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可以通过反思过往,总结过去的得与失,让我们更明确前行的方向;可以通过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更好地为我们的前行做指导;还可以通过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自己、丰富自己,从而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假定和事实不符(归谬法),也就顺理成章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一个频频回头的人,也可以有远路可走”。当然,我们如果通过批判“不回头”的危害来间接证明“一个频频回头的人,方有远路可走”,也是可以的。

第二种观点的反驳思路可以参考对第一种观点的反驳。第二种观点的结果有两点,并且构成了递进关系,我们反驳的时候可以针对其中一点来反驳,即“一个不回头的人,不会无路可走”或“一个不回头的,可以走得更远”,也可以把两点结合起来反驳,即“一个不回头的人,不仅有路可走,而且可以走得更远”。

总之,两种观点都要辩证地看待,关键是对“回头”和“不回头”这两个关键词内涵的界定。我们一旦确定了反驳目标,就要先界定关键词的内涵,指出对方观点的错误或荒谬之处,一一批驳它的漏洞,然后顺理成章地得出自己的观点;但在论述的过程中可以有同情共理的意识,不绝对否定对方的观点,适当肯定对方观点的合理之处,这恰恰是辩证思维的需要。

【写作陷阱】

1.作为驳论文,批驳的内容太少,反驳论证不明显。

2.对材料中的关键词缺乏阐释,导致概念不清,批驳针对性不强。

3.论证过程中对“远路”这个关键词涉及较少。

【佳作点评】

莫忘回马望旧程

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高二(34)班  胡涵琳

该如何看待“过去的路”?有人说,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没有机会改变,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现在、奔向未来,频频回头的人是走不远的。而我认为,我们回顾过去,就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三毛说,过去的事,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喜悦还是伤悲,都在回忆里历久弥香。我们为何喜欢谈论人生阅历?当然是因为走得多才见得多,见得多才记得多,记得多才懂得多。倘若任何发生的事情都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不留下任何踪迹,以致于让我们记不住前车之鉴,一遍一遍地重复从前已经犯过的错误,那么恐怕不仅是我们的经历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我们的人生也被浪费了。

反观当下社会中那些忽视“来时的路”的人和事,我们或许会有更深刻的体会。2003年非典肆虐,感染者无数,国家经济遭受重创。求其根源,是由于人类猎杀捕食野生动物,因而导致病毒大肆传播。然而人们“痛定不思痛”,17年后,各地野味市场、野味餐馆仍旧人头攒动,与此同时再现的,是17年前病毒肆虐的景象。待疫情得到一定控制之时,有些人又全然忘记人群集聚给病毒防控带来的巨大隐患,一股脑涌出家门享受“自由”,何等悲哀!

我们回头,并不意味着逃避现实,恰恰相反,回头是为了审视现实。日本著名作家石黑一雄曾言,“我喜欢回忆,因为回忆是我们审视自己生活的过滤器。”磨难过后,比庆幸或者萎靡更该做的,是反思与总结,是回头望望走过的弯路。秦朝当年统天下,灭六国,最终因统治者的暴虐无度落得个灭亡的下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谆谆告诫“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所以我们看到隋炀帝荒淫无度民心尽失,看到唐太宗以史为鉴创造大唐盛世。

我們回头,不是放弃未来,恰恰相反,回头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梅德韦杰夫说:“对民族的悲剧的回忆是神圣的,它的意义不亚于对胜利的回忆。”正所谓:忆苦而后思甜。中华民族一百多年前的屈辱史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国家为此设立了许多纪念馆、纪念碑、纪念日,目的就时刻提醒我们,铭记历史,才能守望未来。

我们回头,不是沉溺于过往,恰恰相反,回头是为了收藏来路的风景。冯骥才曾言,“怀旧,是对过往生活的一种留恋,一种对记忆的追溯与享受,一种对人生落花的捡拾。”拥有回忆,才能拥有完整细腻的人生。

愿君此后多坦途,莫忘回马望旧程。

【点评】

本文论证丰富,语言精练,文采斐然,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作文。作者以评论式的语言,现实性的事例,将“回头”这一内涵进行了准确的阐释,举例简洁恰当,引用精练贴切,特别是联系现实,将疫情前后人们的心态进行对比,告诫人们不懂回头就有可能重演悲剧。作者有力的论述语言、清晰的写作思路,令人印象深刻。

【佳作点评】

莫回头

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高二(21)班  扈晨曦

有人说:一个不回头的人,不仅走不了远路,甚至无路可走。但我认为不回头的人因为信念坚定、意志顽强,反而能比普通人走得更远。

丰子恺曾说:“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频频回头的人,为过去的荣耀或屈辱所困,只挣扎于回忆的泥潭,或踌躇满志,或自怨自艾,都不利于继续前行。反而是不回头的人,断掉过去的软弱,舍弃曾经的辉煌,一步一个脚印,从而缩短了自己与目标的距离。

不回头不是鲁莽,而是自信与骄傲。不回头的人相信自己有非比寻常的能力,无论何等险阻,几番磨难,都能顺利通过。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后,没有把奖杯视为瑰宝,而是给小女儿当玩具。正是因为她有在领域内披荆斩棘、横扫一切的自信,是以不把得到的奖杯当回事。这就使她的前路更宽更广,从此“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若是居里夫人只顾回头看过去,满足于鲜花和掌声中,害怕不能做得更好,对研究产生了畏难情绪,那只会越走越窄,最终把自己逼入绝境。

不回头也是执着和坚持。诚然,不回头的人或许会走入死路,钻牛角尖,所遇到的嘲笑和不解也可能几倍于圆滑的回头人。可你焉知路的尽头没有繁花,迷雾散去没有彩霞?马云曾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人会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睁开眼之前,你怎么知道今日是艳阳高照,还是阴雨连绵?若只犹疑不决,迷茫了人生,虚度了光阴,只得碌碌一生。大踏步地往前去,哪怕狠狠地撞一回南墙,人生也是亮丽的。

曹操官渡城下破袁军,以一当十,一战成名,靠的正是破釜沉舟的决然;数学家薪火相传,代代接力,百年解开费马大定理,绝非得益于犹疑和畏缩。中国从不缺善回头的人物,但正是一群不回头的疯子或勇士,在历史的画卷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少年振衣,岂不可作千里风幡看?少年瞬目,亦可壮作万古清流响。如我等中国少年,当舒意气,叱苍穹。闯荡江山,放眼世界,于荒野披荆斩棘,开辟行路,且歌、且行、且笑、且泣,何必回头?无须回头!

不回头者从不缺路。一代一代的他们,踏出了人类的路!

【点评】

全文文气贯通一气呵成,颇有少年壮志、意气风发之感。文章开头先驳后立,观点鲜明;接着对“回头”和“不回头”的内涵作了清晰界定,为后文的批驳明确了方向;后文对“远路”的分析有见地、有深度,超越流俗。批驳的语言既理性深刻,又精练优美,对事例的分析角度别有新意。不足之处是文章层次感不強,结构上缺乏安排。

姜双明: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语文老师

编辑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