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药大健康背景对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探析

2020-10-13 07:45庞婷婷黄杨竣莫雪妮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理疗医养阴阳

庞婷婷,黄杨竣,莫雪妮,易 蔚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

近年来,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有效结合的养老模式,逐渐兴起成为国内的新型养老典范,该模式不仅能够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亦可随时为病患及失能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等方面的特殊照料[1]。随着我国老龄人群数量不断增加,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白发浪潮”已成为社会着重关注的养老热点。但是,养老资源分配不均衡、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公共疗养普及度不高及高额养老花费等问题仍是不可避免的阻碍。当前,基于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壮大和“健康中国战略”的稳步健行,中医药优势与养老模式相结合将成为老龄人康养新趋势。

在中国古代,“茶寿”是对老人健康长寿的赞誉与美好寄望。中医养老观从“人体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出发,结合传统中医药治疗,“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实现人体“阴阳和”自愈机制的顶级平衡,从而达到养生、养老的最终目的。若以中医理念为指导,中医康复与现代医疗护理技术相结合,可达到形神并重、养治互调、和畅阴阳的效果。因此,笔者在前人研究、市场考察和临床调查的基础上,对构建一个中医疗养特色突出、衔接“城乡—医院—高校—企业”的公共医疗卫生平台,实现资源一体化的茶寿老人星医养结合新模式提出初步设想。

1 茶寿老人星医养结合新模式的提出

1.1医养结合的现实背景和迫切性 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公布的《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数据显示,2010 年末,全国城乡失能老人约为3 300万,占当年总体老年人口的19.0%,而完全失能老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6.23%[2]。慢性疾病是导致或加重老年人失能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单种慢性病检出率为68.81%,两种以上慢性病患病率为41.14%,慢性病共病现象普遍存在,且以血脂异常合并心脏病、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常见[3]。预计到2020年末,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 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 900 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4],从经济角度反映出人口老化社会趋势的加剧,社会和市场的养老需求不断增加。而我国养老服务需求的满足率仅为16%,仍有84%的老人尚未满足其养老需求,尤其是在基层医疗、中医中药惠及养老养生发展方面,其普及和受惠程度更低[5-6],目前社会上的养老院、养老公寓等提供的老年人疗养服务,主要以生活料理、日常健康检测服务为主,中医康复及养生保健涉及较少,且中医类医疗服务量在全国医疗服务总量占比偏低,存在地区不均衡性、利用相对不足等问题[7]。与此同时,医养结合健康服务业人才的缺乏,进一步加深养老产业突出的供需矛盾[8]。这说明养老产业结合中医药协同发展尚处于“沉睡”状态。

国务院《“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指出,深入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建立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与合作医院间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大力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系列服务产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4],在一二线大城市的先进医疗机构和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挥专业体系规范化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领作用,加快中医药“产学研”养老市场化的发展,是目前以及未来较长时期内,当代经济发展的一个发力方向。

1.2老龄产业细分市场缺口极大 当前养老产业可细分为养老住宅、家政服务、娱乐生活、食品服饰、医疗护理、老年教育、老年金融、老年旅游等八大产业链,涵括老年人“衣、食、住、行、学、财、医”的轻硬刚需[9]。尽管中国养老产业规模于2018年已达6.57万亿元,但我国登记注册的养老机构仅有2.98万个,且普遍分布在大城市,中心城区中低端养老产业资源尚稀缺,中小型城市的养老机构还未普及[10]。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尚在起步阶段,金融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已开始涉足养老行业,但养老医疗、文化学习、心理辅导等服务机构普及度不高,智慧型养老模式和产品研发尚在摸索研究中[11]。2019 年,全国65 岁以上老年人口约有1.76 亿,当前养老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不足100 万,拥有专业服务技能的专业性人才不足10%[12],中医特色理疗服务在基层养疗医院的普及使用率不高,养老供给产业挖掘不足,导致国内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中医特色服务专业人才缺失,尤其是针对失能和失智老人的中医疗养、中医特色服务指导专业护理员。

1.3中医药与养老

1.3.1老年病的本质 《素问·阴阳印象大论》载:“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虽有“阴在内”“阳在外”等表达,但体现的本质乃是阴阳的“用”范畴。阴“用”的运动本性向下、向内、趋收、趋藏,阳“用”的运动本性向上、向外、趋生、趋长。《周易·彖传》载“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至同,内阳而外阴。”生命化生与万物滋长必是阴阳交互、阴阳交感、阴阳化生的结果。因而在本世纪初,唐农教授提出“人体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他认为[13],在正常情况下,阴阳的“用”乃是以“体”为本,阳从内主升向外,阴在外主降向内,观察其阴阳运动,方可实现阴阳的升降运动、交感化生,实现“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的消长变化,维持一定范围的“常态”,即生命的健康状态。老年人因其身体机能退化,肝肾耗损,真元亏虚,因而出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男子“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等衰老之态。老年病的发生多是由于阴阳脱离“内阳外阴”本位,逐渐向“内阴外阳”偏态发展,形成“浮阳上越、虚阳外散、元阳亏耗”的阳虚病势,甚可出现面部潮红、五心烦躁、头晕乏力、肢体麻木等表象[14]。故治疗上应着重扶其真元,补益肾阳,遵从“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的治疗原则,从阴阳的整体性和根本性把握治疗方向,为当代老龄事业的保健、服务和养生提供指导,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1.3.2“阴阳和”之于老年病治愈机制的意义 《素问·生气通天论》载:“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又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因而“阴阳和”是基于“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实现阴阳交合感应,在一定范围内(即常态)进行升降运动和消长变化。“阴阳和”是自愈机制的顶层设计[15]。对于老年病的治疗和日常防护而言,注重观察阴与阳的动态平衡,只有将阴阳调整至其本位,即恢复“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方能保持人体“正”的状态,促进气血流通,通调百脉,脏腑柔和,各司其位,各行其功,人体就会自然而然地向自我修复或自我治愈的方向发展。

1.4“茶寿老人星”内涵解读 自古以来,老人长寿均有雅称。以60 岁称为花甲之年,70 岁称为古稀之年,80、90 岁称为朝杖之年、耄耋之年,寿得3 位数则称为期颐之年。将“茶”字分解,草字头即双“十”,中底部连在一起构成“八十八”,再加上草字头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108 岁称为“茶寿”。“茶寿”不仅象征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长寿养生观,同时表达了对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养老养生观倡导基于“生命以火立极”等扶阳理论支撑下,在生活防护、疾病管理、预防保健中,运用中医方药、针灸、推拿等多样治疗方法,着重固护老年人先天精气,达到阳气温扶、肾气温补、脾胃温运的目的。因此,本文基于该理论指导,结合现今养老行业发展趋势,提出茶寿老人星新型养老模式构想,并对设想展开详细说明。

2 茶寿老人星新型养老模式框架体系构建

2.1初步项目规划和平台设计 以“茶寿老人星”养老服务管理中心为服务总后台,实行医养结合体系“双线”发展(如图1)。初期创办“天保九如”健康理疗在线APP,开展线上健康大数据数创建、管理和分析。并以APP 为服务周转中心,同时链接服务方和用户,建立多种服务形式的网络电商,提供上门理疗、公益志愿活动、食品药材销售等多种选择。发展成熟期,由养老服务管理中心主持管理,在当地生产力发展和居民经济水平允许的条件下,由村委会(社区办)利用集体资金、闲置房产或租用农户闲置房产设施,成立“天保九如”疗养馆,村(社区)集体量力而行地承担日常运转费用。定期提供生活照料、中医理疗、中医药膳指导等服务。

2.2服务与产品提供方 ①一二线大医院。平台通过与省市医院形成医疗建设联盟,开通绿色转诊通道,并吸纳省市级医院下乡骨干为我平台培训导师,形成流动式人才培养方案,为平台提供医疗指导、护理技能培训等。②社区或基层医院。平台与乡镇或社区医院、诊所医护人员达成合作协议,为目标客户提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中医特色理疗方案,并根据患者需求上门或者在“天保九如”疗养馆完成治疗。③基层政府机构。根据当地经济条件选择提供成立“天保九如”疗养馆所需房产或部分资金,直接为目标客户群体提供舒适而熟悉的疗养地点。④社会企业。医药公司、医疗器械公司及老年人生活日用品公司为目标客户提供安全有保障的医药、医疗设备和生活用品。⑤高校。与医学院校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医学院校“产学研”优势,将高校科研优势转变为社会生产力,指导平台服务,保证其专业性和规范性。鼓励高校大学生将假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与平台的养老公益活动相结合,开展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⑥社会力量和慈善机构。鼓励社会公益力量参与“老来帮”公益众筹,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开展“老来帮”公益售卖,扩展资金来源。运作关系如图2所示。

图1 茶寿老人星新型养老理疗平台运作模式

2.3目标群体 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将养老客户群分为三大类:硬刚需人群、轻刚需人群、健康活力人群。因其健康状态、所处环境的不同,需要的理疗服务也不同。不同于普通养老院,“茶寿老人星”新模式养老理疗平台的最大特色是有中医特色理疗服务,重点在于老年人调养、术后康复、慢性病康复和养老护陪方面加入了更多中医特色疗法的元素;细分客户需求,提供更细致、更有针对性的特色治疗、护理服务,以及老年人医疗器械、老年人日用品。相比定位较高端的医养结合型养老院,“茶寿老人星”新模式养老理疗平台推广中医特色理疗服务,积极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让低收入人群也能够消费得起。

3 茶寿老人星新型养老模式的优势

3.1该模式的商业兼容性极强 该模式实现“城乡-医院-高校-企业”的医疗公共卫生资源、医疗技术和人才储备的资源综合利用,链接乡镇经济发展、医养结合服务下沉、高校志愿服务协同、商企资助创收和社会公益并行五位为一体,形成一个多元的电商网络。在该模式的运行下,极大程度地调动了社会资源,不仅能够大大满足老龄化社会供需的巨大缺口,改善当地农户收入,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图2 茶寿老人星新型养老理疗平台中服务与产品提供方和目标人群的运作关系

3.2专业服务优势 该模式与省市医院、老年公寓等建立健康疗养机构-居家服务计划,实现绿色双向转诊通道,通过合作收集老年人健康保养状况,进行严密的数据分析,探求现代社会对医养结合新型养老理疗模式的诉求所在。通过区内中医特色类医院的规范化培训,组建高质量护理、护工队伍,切实保证服务的专业性,解决护理人员短缺问题,使广大老年人,尤其是乡镇农村老年人受益。

3.3结合高校科研创新,联合公益特色突出 通过与高校举办的暑期社会实践、“产学研”成果转化等项目相挂钩,广泛开展老年人养生护理知识普及活动,呼吁更多社会人士参与助老志愿服务队,关注老年人群体的健康调养和精神需求,营造“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的和谐社会氛围。

4 小结与展望

“健康中国2020”发展战略贯彻和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发展已如火如荼,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中国医养结合健康服务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16]。茶寿老人星医养结合新模式响应国家对医疗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号召,促进养老服务转型,加快医养结合模式发展步伐,使高品质医疗服务和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建立“移动终端互联网服务平台+中医医护个性化疗养+公益志愿活动+线下实体店”的O2O 模式,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全方面动员医院-学校-社会资源,为变革社会一贯养老模式提供新的选择和思考。

猜你喜欢
理疗医养阴阳
医养当兴
juliArt觉亚头皮理疗中心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服药先分阴阳
法于阴阳
石墨烯理疗U型枕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论朝医体质学的阴阳论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