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们!

2020-10-14 12:26白晓娜
人民交通 2020年19期
关键词:川藏线女兵坦克

“有人说,每个人的历史从出生前就开始了,爱与烦恼幸福与秘密,时间与魔幻永恒交替,女人从母亲开始就是我们一生中最早记得和最后忘却的名字,而每个女人砺砺一生,都在面对性别与年龄,生活与自己的锤问。”今年暑期湖南卫视的一档综艺栏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引起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女性”这个话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随着时代的改变,这个群体在现代的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打破刻板印象,“我们”就是女司机

川藏线,它是史书上中的茶马古道,它是现代的基建传奇,川藏公路、是川康公路和康藏公路的合称。于旅游探险爱好者来说这里无疑是极乐所在。一路景色壮丽,有雪山、原始森林、草原、冰川和若干大江大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但于满载物资的车队来说,须翻高山、跨急流,路途艰辛且多危险,这一路的天气和路况都充满了未知危险……多年来,他们用热血与生命,在“世界屋脊”碾出一道道永不消逝的车辙。

在9月2日,第一批川藏线女汽车兵退役,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这支队伍的又有怎样的传奇?

“央视国防军视频道《军事纪实》的电视屏幕上看到了我们川藏线上的女司机从中看出了这些女司机闲熟的驾驶技术,及她们向川藏线上的小学生献爱心的情景为她们加油!为她们点赞!”看完视频的观众如是说。

今年五月,在马达和汽笛奏出的交响乐中,女汽车兵又出发了……

3750米的高原驻训场,即便适逢初夏,依旧寒气逼人。头晕目眩,鼻腔出血,高原反应接踵而至。“今年条件太艰苦了”,上等兵赵泽娟边擦着车边说,通红的脸颊、黢黑的双手就是她们最真实的模样。

高海拔、强训练,紧贴实战化的练兵,女兵能坚持吗?

清晨的驻训场传来阵阵清脆的“1、2、3、4”,放眼望去,全副武装跑步前进的女兵正意气风发。分队长梁娜说:“川藏线上的汽车兵任务重,只有和男兵一个标准,女兵分队才能快速形成战斗力。”

太阳刚冒出脑袋,扛着锄头、拿着铁锹的女兵出现在演训场。挖掩体、筑工事干劲儿十足;和稀泥、铲草地也不亦乐乎。顶着烈日加班加点,把实战化标准融进心里,把高原恶劣的环境当作磨刀石。一路摸爬滚打,找到属于自己的训练优势是女兵分队一直以来坚守的原则,锻造成为保障尖兵更是她们努力的目标。

刚学习驾驶,女兵们面对运输车这个庞然大物,打方向是个难事儿,身高不够,趴在方向盘上才能把方向盘完整打上一圈儿;起步是个难事儿,对机械本身不够敏感,半联动找不准,随时都是“三点头”;遇到意外情况更是难上加难,尖叫声、捂眼睛在这里一点也不少见,教练急昏了头,却又无可奈何。

怎么办呢?练!够不到方向盘就找方法,座椅上垫底子增加高度,强迫自己开车时挺直腰杆儿,一天下来已经弯不了腰;“起步三点头”就稳住半联动,一次一次地找准,形成肌肉记忆,为了找好半联动,脚在离合器上抽筋发抖都不愿意松开;处理不了意外情况就专门“制造”情况,稳住心态也要继续面对。就这样,在一次次挣扎和磨砺中,才有了现在从容自如的女兵分队。

今年驻训,为了适应高原作战环境,冲山头、战斗体能对于女兵而言已成了家常便饭,腰酸背痛之后,在训练场上依旧能看见她们活跃的背影。《火红的萨日朗》《女兵日记》是闲暇之余女兵们的最爱,口红化妆品依然是她们讨论的焦点。驾驶员周海玫说:“我也是个爱臭美的姑娘,但是保家卫国的信仰早已超过了爱美的那颗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女兵在两年的摔打磨砺下走向了高原驾驶升级训练的考核场。“开始!”“11秒!”从一声令下到停车,班长张清清只用了11秒,零误差完成了倒车入库。其他女兵也不甘落后,尽情展现着她们的驾驶风采。最终,女兵分队以百分之百的合格率完美结束考核,抱团欢呼的姑娘们用行动证明了付出之后就会有收获。

9月2日,第一批川藏线女汽车兵退役,面对重重困难,她们一次又一次迎难而上,用滚滚车轮书写别样青春,让傲骨寒梅在雪域高原绽放!

迎风绽放的格桑花

关于冒险,世界上存在许多说法:有人说为了探索未知,有人说为了彰显生命,还有人说“因为山在那里”。但这些人的冒险是出于职责一一那是中国少有的没有划定国界的边境线之一,必须去守护每一寸疆土,宣示主权。

近日,西藏军区某边防团,即将满服役期的几名女兵,申请前往瓦姐拉山口执行巡逻任务。

在最后的冲刺登顶阶段,走在坚硬又光滑的冰川上,迎着刺骨的风雪,队伍前进速度越来越慢但没有一个人喊停。

她们举步维艰,一次次跌倒,又一步步向前……

登顶后,战士们把国旗插上冰川庄严敬礼宣誓。雪域高原之上响彻边防战士的铮铮誓言……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

谈及此次巡逻的感受;

她们说:“到最后的冰川阶段,走几步滑一步,挺绝望的,但是爬到顶的时候,觉得一切都值了!”

她们说:“边防线上,爬雪卧冰翻山越岭的这种艰辛,和站在国旗面前大声宣誓的自豪感,如果不是亲自走一趟,是体会不到的。”

她们说:“在冰川上面对国旗宣誓的时候,我就像巡逻路上的一朵格桑花,不管是多孤寂的地方,多寒冷、海拔多高,它都扎根在那里。”

她们说:“不管以后何时何地,不管我在干什么,只要祖国需要,我都会义不容辞。”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年轻战士们被卫国责任激发出的英雄气概,以及常人难以想象的非凡事迹。然而也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平凡的英雄主义,她们的身世那么普通,她们的出现那么偶然。恐惧与无畏、动摇与坚定、世俗与崇高这样奇妙地揉合在一起。

这就是,女兵的风骨!

从美少女到坦克兵,当代花木兰

“我经常看我原来的照片,觉得那个时候,真的挺好看的……现在我觉得我什么时候最美?”说起自己的变化,坦克车长刘姝杉感慨万千。

从白皙靓丽的少女到饱经风沙的坦克女兵,训练基地的硝烟风沙见证着陆军首批99A女坦克手姑娘们的蜕变,她们也被网友称赞为“当代花木兰”。

2019年,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节目播放了《女坦克手:硝烟风沙涂抹青春面庞》的片段,介绍了第81集团军某合成旅10名女坦克手的飒爽英姿。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的朱日和训练基地驻训了2个多月后,这些草原女兵曾经白皙的脸上,被草原戈壁强烈的日晒和风沙留下了不一样的色彩。

当这支陆军首批99A女坦克手队伍来到了老兵口中的“朱日和”,发现艰苦的条件并不是“危言耸听”……

“这里的夏天真的会下雪,沙子吹到脸上真的特别疼,”22岁的坦克驾驶员周格格说道,“每当半夜狂风暴雨、帐篷摇晃时,就想到陆游那首诗,‘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虽然真的很帅,但是也真的很吃土,尤其是开窗驾驶的时候,那个土,那个沙子,哗哗往嘴里送,开一顿就饱了。”提到“吃沙”的经历,女坦克兵郑景月把自己逗乐了。

坦克炮长何秋季对此也深有体会,艰苦的环境给她们的体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她的三公里越野成绩就从原来的14分半下降到了15分40多秒。

为了提高体能,这群姑娘们努力增加食量和训练量,不仅减掉了心爱的长发,还增加了20斤的体重,皮肤越来越黑的她们,变成了修得了战车、抬得动电瓶的坦克女兵。

“其实大家都一样。”说起自己的变化,坦克车长刘姝杉忍不住落下了眼泪,“没什么好哭的,其实是激动的那种。因为我觉得能来部队,大家都是做出了很多的牺牲的。”说着便擦起了眼泪。

“我经常躺在被子里面就想,自己原来是什么样的,长成什么样,我经常看我原来的照片,觉得那个时候,真的挺好看的,真的还可以。”说到这里,刘姝杉害羞地笑了。

不过对此,刘姝杉并不后悔,“现在我觉得我什么时候最美?就是我站在坦克上,开得很快,让风吹在我脸上,沙子打在我脸上,那个时候,我才最美”。

这些草原女兵们坚持和男兵一样的训练时间,一样的训练科目,一样的训练难度,一起克服了一样又一样的困难。

“之前他们(男兵)说我们女兵学坦克,就是在玩,而我们就是要学好这个专业,来证明给他们看,我们不是来适应他们的,我们是来改变他们的。”坦克驾驶员周格格坚定地说。

回忆起朱日和训练结束后的考核,车长刘姝杉难忘那天的心情,“我们当时也是既紧张又兴奋,紧张是因为我们怕打不好,兴奋是我们期待这一天很久了。”

“当时的天气也是特别不好,下着雨,下着雪,我们身上也都湿透了,特别特别冷,但我们没有想很多,我们心里就一个目标,我们想把这次战斗射击打好。”

最终,姑娘们用三发全中的优异成绩证明了她们的实力。为了庆祝这次胜利,女兵们还特意编写了一首歌《戎装年华》,纪念她们在朱日和的岁月:“一身戎装最美年华,齐耳短发不知疲乏,雨雪风沙落日晚霞,茫茫草原我要守护它……”

对于姑娘们的坚强,第81集团军某合成旅营长许成彪也看在眼里,“以前我对女兵的印象一直是很柔弱、很胆小,就是处理什么事情都会很紧张,但是通过半年多的接触,颠覆了我对她们的看法,特别是她们对坦克的热爱,以及在训练过程中心思的缜密,还有强大的执行力,落实工作的标准,让我从心里佩服这些女兵,为她们点赞。”

在节目的最后,第81集团军某合成旅坦克排长蒋若泠表示,“我们的口号是:巾帼争先,不畏艰险,铿锵铁甲,武装向前!我们的目标是:敢和自己较劲,敢和男兵叫板,敢上战场打仗!”

自古至今,中国妇女有举不胜举的“豪杰志士”、讲不完的“美丽传说”、道不尽的“传统美德”。无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如今和平建设时期,妇女姐妹展示出的精神风貌、做出的突出贡献,有目共睹,“妇女能顶半边天”得到充分彰显。

她们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

猜你喜欢
川藏线女兵坦克
第一辆现代坦克的“前世今生”
追梦皖南川藏线
T-90 坦克
这!就是女兵
骑共享单车 穿越四千里川藏线
诃护诗心 诃护精神
执法女兵走在第一线
迷彩女兵
超级坦克大乱斗
川藏线交通事故伤急救中心运作情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