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事论事、因事明理是考场作文的高分之匙

2020-10-14 22:40欧阳睿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鲍叔人者套作

欧阳睿

由于笔者有多次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经历,所以常有人问:“什么样的高考作文才能得高分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两个考场作文的片段:

做知人者,要备一双慧眼,更需涵养一份气量。客观地说,慧眼识金易,公允断之难。同学们,试想你渴望已久的机会就在眼前,你能平心静气地将它让给更适合的人吗?古语云:“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鲍叔荐管仲之行可以流芳千古,他开阔豁达的胸襟是重要的一因。

或许有同学会质疑:为什么要甘居人下,為何不砥砺才能“自己上”?这便是鲍叔的可贵之处了——他计利,但不是计较个人蝇头小利,而是计一国天下之利。等待一个人成才,有太多未知与不定,而桓公一匡天下的霸业却是不容拖沓的。鲍叔舍己之利,计天下利,才成就了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美谈。功成必定有我,然功成不必在我。这种高尚的情怀,至今仍熠熠生辉。

(摘自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做知人者,计天下利》)

成长之路繁花似锦,奉献精神犹如沃土,浇灌着我们的精神花园。鲍叔甘居其下,向桓公推荐管仲,拳拳奉献之心犹如一团火焰,炽热了我的胸膛,如一潭清泉,滋养了我的眼眶。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奉献之心,源远流长,它熔铸于华夏儿女的血液中,宛如明灯,指引我们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奉献,是当代青年该有的姿态……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孔子立于菩提之下让三千弟子立身修德,苏武持旄节立于北海之上,他们是行动上的巨人,真正诠释了奉献的姿态。

(摘自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奉献精神,千秋凛然》)

这两个片段,如果仅就文采而言,难分上下。但不瞒大家说,在阅卷场上,前文被阅卷老师评为一类文,而后文则被专家组判为四类文,最终只得了20分。专家组对后文评分给出的理由是:从材料中抽取出主题观念“奉献”后,完全脱离材料而言他,属于典型的套作。也就是说,华而不实、套作宿构是考场作文的大忌,一篇作文想得高分,首先必须做到围绕材料展开分析论证,并观照现实,得出结论,即就事论事、因事明理才是考场作文的高分之匙。

那么如何才能让作文做到就事论事、因事明理呢?第一,要明确“事”为何物。“事”,指材料事件中确定写作范围与对象的具体的侧面(若是讨论类材料,还需确定讨论的分歧点)。上述第一篇文章抓的“事”为鲍叔的知人,整篇文章就其原因、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并结合现实生活中“争名夺利”“个人秀”的现象进行分析,对照之下,更显鲍叔的高尚品德。而第二篇文章则无“事”可言,更别谈就事论事了。第二,要从材料中发现细节,找准剖析的切入点。像上述第一篇文章,考生从个人利益为小、国家利益至上的角度切入,这不仅利于在紧扣材料的前提下或由表及里挖根源,或探因索果,或辩证思考,还可轻松联系生活,赋予文章较强的现实意义,获得高分自在情理之中。

猜你喜欢
鲍叔人者套作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选评
真诚交往,知人善荐
桑园全年免耕周年套作技术进行专家测产
与人相处,不累最舒服
远离套作之嫌,力创真我之文—以2019年浙江高考考场作文为例
名言积累
五步成仙
疗贫之铭
套作条件下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分析
磷、钾营养对套作大豆钾素积累及利用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