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扶贫特点与推进策略

2020-10-14 17:20惠凤先
乡村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

惠凤先

[摘 要] 扶贫工作是我国的重点工作之一,农业产业化扶贫是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一个有效举措。当前扶贫工作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深入推进产业化扶贫至关重要。了解当前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的特点,结合当前扶贫攻坚战的推进情况和贫困群体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探索高效的产业化扶贫开发体制,可为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 产业化扶贫;特色优势资源;龙头企业;科技扶贫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09-39-2

扶贫攻坚工作是当前党和国家、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深入推进产业化扶贫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有效助力。经过多年开展扶贫减贫工作,当前仍旧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大多区域资源不丰富、交通不便、青壮年劳动力少,有效推进这些地区的农业产业化进程难度更大。面对这些困境,要对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进行改革、创新。

1 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的特点

农业产业化是指通过积极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充分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从而形成地方自有品牌,提升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经济规范化发展。农业产业化摒弃了传统农业生产中家庭耕种、分散经营的弊端,借助科技力量、技术人才,使得经营经济效益更高,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也使得农业产业链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实现了整个产业链的直接对接,增强了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1.1 产业化扶贫需要提升贫困群体的素质和能力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推进产业化扶贫工作的先决条件,在贫困地区推行科技种田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龙头企业对贫困群体的帮扶是从对自己企业长远发展有利的角度出发的。这些帮扶工作比简单调查贫困情况、确立相应的钱物帮助要困难得多,但更有效[1]。因此,扶贫工作人员应转变工作方法,首先要做好贫困群体的思想工作,然后依托科技扶贫大力提升他们的素质和科学种田的能力。要让贫困地区群众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树立大家依靠科技致富的思想,努力改变他们过去单打独斗、保守求得、依赖帮扶的心理,要让大家认清依靠传统的种田方式只能吃饱饭而无法迈向小康,激发他们学习新技术的欲望,帮助他们实现与龙头企业的联合,带领他们不断增收致富。

1.2 产业化扶贫需要建立完整的产业化体系

农业产业化经营面向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导向,涵盖农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各个环節,将广大农户与加工企业、营销企业联系起来,变传统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为社会化大生产。这样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使得农户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保障了农户的收益。判断一个实体是否实施产业化经营,可以通过四点来确定:一是龙头企业的利益与农户的利益是否一体化;二是是否有相对稳定的组织方式或经营载体来联结农户与龙头企业;三是是否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来维系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利益分配;四是龙头企业是否给农户提供利于其长远发展的系列化服务。

1.3 产业化扶贫需要精准选择龙头企业

所谓龙头企业,在经营模式上多指的是一头连着广大农户、另一头连着市场的销售企业或集加工与销售于一体的企业;在经营能力上,其具有开拓市场、推动生产、科技深加工、拓展销售空间等能力,能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给农户带来更多的收益。龙头企业不是企业宣传吹嘘而来的,也不是由政府指定的,而是依靠企业的能力在农业综合开发、市场竞争以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个龙头企业能否成为产业化扶贫中的龙头企业,主要在于这个企业是否能带动广大农户共同发展致富。当前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结方式大致有2种,一种是企业与农户只是买卖关系,通常称之为松散型联结;另一种是紧密型联结,即农户以股份合作的形式参与龙头企业,能分享到企业在加工、销售环节的利益,与龙头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这种紧密的联结形式,使得龙头更重视农户的生产,会给农户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2]。

2 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现状与困境

要想实现农业产业化,需要将传统分散的农户与个体户、私营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股巨大的合力,推动区域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在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当地资源特点和人力因素是最为关键的两大制约因素。同样,可以将制约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推进的因素分为客观问题和主管问题两大块。

2.1 客观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整体经济发展落后、贫困户较多,许多地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全、水电供应不足,而且当地没有明显的特色资源,所以整个区域农业生产力落后、发展极为缓慢,距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距甚远。毋庸置疑,这些地区找准突破口,确定适合当地长远发展的产业难度极大。

2.2 主观问题

在众多贫困地区,大多数贫困群体不仅对农业产业化不了解,而且没有改变当前落后状态的迫切要求和积极行动。他们整体素质较低,大多不认字、不会讲普通话,处于与外界隔离状态,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他们使用落后的种植技术,既突出不了本地特色又缺乏科技含量,成为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开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3 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的有效推进策略

为打好扶贫攻坚最后一战,确保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进一步提升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现状,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扶贫工作者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完善工作方法。

3.1 突出地方特色优势资源

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要在科学的规划指导下进行才能确保长久有效。具体来说,要以当地的资源特点为依据,结合扶贫工作实际需求,本着产业优先、基础先行、区域开发、规模带动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制定产业化扶贫进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积极引进高科技含量的产业模式,确保区域优势资源和各生产要素优化整合,才能形成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并能不断发展壮大,使得扶贫工作得以稳步推进[3]。

3.2 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

贫困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帮扶,借助龙头企业能快速提升区域农业的科技含量,带领地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龙头企业可以为广大贫困群体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极大地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使得贫困群体更有信心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龙头企业可以有效解决区位劣势带来的问题,能使产业立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及地理条件特色获得长远发展[4]。

3.3 创新扶贫工作体制,注重科技扶贫

毋庸置疑,农业产业化发展将给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空间。而要想实现农业产业化,需要向附近的农业大学借力,邀请大学教师和学生为贫困地区群众普及科技种田基础知识,并结合当地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教给大家科技种田的方法,帮助大家选取更优质、更高产的种子,向大家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大家的收入。这种科技帮扶比简单的给予物质帮助更加有效,是授给贫困群体以渔,提升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并带领他们在脱贫致富路上不断前进。

总之,在当前扶贫工作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政府及扶贫工作人员要多措并举推动扶贫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激发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政府部门要采取更多的救助补助政策,从传统的物质救助到科技帮扶,借助政策导向和改革创新带来的发展优势,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和龙头企业,给广大贫困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引领大家实现收入的大幅度增加。

参考文献

[1]刘大勇,刘登振,朱风华.资源禀赋、产业扶贫与一体化制度安排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7(2):53-57.

[2]陈学法,王传彬.论企业与农户间利益联结机制的变迁[J].理论探讨,2010(1):83-86.

[3]阳小华,李莹.湖北特色经济与跨越发展研究[J].理论月刊,2012(2):124-127.

[4]徐尚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贫困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8.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
兴宁19家企业获评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成都市青白江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盐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
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打造中国强势农业的企业家责任
从龙头企业“消亡”与“重生”看济南市产业规划
海南橡胶被认定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