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下陕西面塑艺术的传承

2020-10-14 13:57雷保军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面塑非遗陕西

雷保军

摘 要:面塑艺术由来已久,它是对劳动人民真实生活的一种写照,源于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情感体现。面塑艺术在当时反应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念与欣赏水平。面塑这项艺术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以及艺术家们对其不断的完善,去其槽糠,取其精魄的保留,现在已经正式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但是,现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多种元素文化的冲击之下,面塑艺术面临失传。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做好非遗保护下陕西面塑艺术的传承工作。

关键词:非遗;陕西;面塑;传承

面塑,它的原材料一般是面粉或者糯米粉,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一般在陕西地区,人们通常叫做“花馍”。最初的花馍作为一种面点出现,后来陕西的许多民间艺人将这种面食用来制作不同的人物形象、花鸟等事物。随着老一辈面塑艺术家不断传承,面塑这样技艺在当时传承甚广,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多种文化的出现,造成面塑艺术无人传承,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一、面塑的由来

老一辈的艺术家对于民间艺术“面塑”的创造灵感大都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形态,它从中反映了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风俗活动的继承以及对于当时审美观的体现。它的传承具有地方特色,将一种朴素美展现在世人面前。

民间的“面塑”,也叫“礼馍”,“花馍”或“捏面花”。由于它的原材料多与糯米粉等面食相关,名字中时常带有“馍”与“面”的字眼,因此它的发源地也是以面食为主的中原以北地区。追溯到面塑的起源,可谓历史悠久,据多个地方出土的文物记载,唐朝时期已经有了用面点捏造出的人物形象。面塑的出现形式较繁多,它可以是单纯的人物造型,也可以是餐桌上的美食,亦可以是风俗节日里的祭祀品,用途不一,形式不一。

二、面塑艺术的风格特点

面塑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最早出现在我国的黄河流域,由于每个地区的风俗及习惯不同,因此制作出来的面塑,无论是在叫法还是在风格以及呈现形式上都有所不同;黄河流域一代的面塑在造型上古朴,颜色素丽,由于黄河流域一代的人口性格豪放,热情大方,因此在造型上也与人物性格有相近之处。在长江流域一代的面塑不管是在做工方面还是在人物表情、手法上都较为细致。面塑之所以广受人们喜爱,被人们所接受,是因为面塑本身源自于生活中的常见事物,生活中的风俗习惯。他所能塑造出来的形象能与人们达成心理上的契合,符合老一辈的审美观。面塑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其中包括现在较为热播的动画人物、漫画主角、古装人物造型、各种各样的植物、亦或是根据不同的祭祀用途设计的造型,亦或是风俗活动用的祈福品造型,可谓是造型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三、面塑艺术的传承现状

面塑这项民间艺术与我们当今的很多民间艺术有不同之处,它不像现在的艺术有具体的传承方式,国家成立相关的传播机构或者制定相关制度严格对其保护与传承;面塑这项技艺主要是以口耳相授,或者祖辈上传下来的吃饭手艺,一直到今天,民间街头上仍旧有很多街头卖艺的面塑艺人,老一辈的传承者依靠这项技艺养家糊口;至今到了节日、相关祭祀风俗,家家户户依旧会做很多的面点,有鱼的形态、元宝的形态等;寓意吉祥。这种传承依旧在民众中存在,只是传承的形式单一,精髓已逐渐消亡。

当今社会的很多面塑传承者,真正能称得上是艺术家的屈指可数,这种好的传承技艺恐怕也大多出现在旅游景点之处,传承的工艺略显潦草,只能模仿到老一辈艺术家的“形”难以参透其中的“意境”。

现在陕西一派的传承艺人依旧是靠这门手艺吃饭,他们祖传的手艺上进行了改进,将音乐、现代舞蹈融入到面塑艺术中,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灵动精致,在旅游景点中摆摊售卖一路引来游客的围观,由于制作手法较为复杂,加上现场现做现卖,价格自然也偏高,但是依旧有不少的游客喜爱这种传统工艺,买来留念。

四、面塑艺术的发展前景

面塑这项技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现在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以及对于高质量、高水平生活的追求,对于这种民间传统工艺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人们的着眼点依旧在黄金、玉器、檀木等这类可增值的奢侈品上;加上高科技产品的不断研发与面世,逐步代替了面塑这项传统的工艺;面塑的材质一般为糯米粉及面粉等,它在保存上比不上塑料、石头等材料的抗腐蚀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发展迅速,大量的年轻人都选择进城务工,他们认为这项工艺的传承并不能发家致富,均没有学习继承这项工艺的意向,加上现在的人口年轻化水平越来越高,年轻人已经不重视风俗祭祀等活动,导致面塑逐步的退出了人们的视野。以前我们出门采购,大街小巷上总能看到很多的老艺人为小孩捏小人,捏玩偶,现在这种老艺人也少见,一是年事已高,无法出行,而是传承的艺人多数已经辞世。因此,面塑已经成为我们大多数人心中的记忆。此外,面塑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没有政府部门相关的传承政策,严重的缺乏生存空间与传承条件,它不像西方的雕塑,有相关的专业作为扶持,能够以一门课程的形式进行传承,面塑只能是作为街头的娱乐与赏玩的形式出现,可谓前景堪忧。

五、结论

总而言之,面塑是来源于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原型,来源于生活、来源于风俗、来源于大自然的种种事物,人们应该保留这种传统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广大年轻一代能够接受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应当积极寻求政府的帮助,力求在政府的扶持之下,拓宽广阔的传播途径,能够进一步推动面塑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参考文献:

[1]闫晓华.载深情企盼 饰乡土芬芳——探访山西晋东南地区高平面塑艺术[J].山西档案, 2016(3):29-30.

[2]陈文.面塑艺人的“惊艳”人生[J].走向世界,2016(14):82-85.

[3]杜瑶.民间艺术发展问题研究——以江苏徐州铜山面塑藝术为例[J].艺术品鉴, 2016(3).

猜你喜欢
面塑非遗陕西
面塑浓缩“百态人生”
捏个萌猪迎新春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方晔:浙江面塑文化“守艺人”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陕西江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指尖上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