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二午睡时刻》课例研究:小说阅读教学针对性

2020-10-14 12:09冯佳敏
青年生活 2020年19期
关键词:时刻原文小说

冯佳敏

摘要:小说阅读教学是重要的语文教学内容之一,提高小说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然而高中课堂上普遍存在缺乏小说阅读教学针对性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阅读教学质量。本文试图比较与分析《礼拜二午睡时刻》这一短篇小说的相关课例,思考这一文本教些什么、怎么教更能体现小说阅读教学的针对性,也就是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如何设置较为得当,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礼拜二午睡时刻小说阅读教学针对性叙事策略节制

一、教学内容:《礼拜二午睡时刻》究竟要教些什么?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马尔克斯的一篇短篇小说,故事情节主要是:母亲带着女儿赶路,在礼拜二午睡时刻来到了神父的门前,求取公墓的钥匙,去看望被雷薇卡太太当做小偷打死的儿子。寥寥几千字,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意,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儿子真的是小偷吗?为什么小镇居民聚集在神父家门口?为什么失去儿子的母亲并不显得那么悲痛?怎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对零散的问题理解的更透彻,就给执教老师提出了一个难题。我认为一篇小说究竟要教些什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突出特色

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突出特色,教学时应当发掘这一文本最特殊之处,并将其展示给学生。正如王荣生老师所说:小说的教学内容要随小说的类型特征来确定,小说的类型特征是某一类小说所特有或特别突出的特色。对于《礼拜二午睡时刻》这一文本来说,最突出的特色便是其“节制”的情感表达,这也能解释文中母亲的反常行为。

(二)叙事策略

《禮拜二午睡时刻》出自《外国小说欣赏》这一选修课本,前言中说到:世上道理,高中生还无法领会的大概已不多。关键不在道理的深浅,而在于讲述这些道理的方式。小说中讲述道理的方式,其实就是小说叙事策略。正是因为作者通过语词、句式、语气、结构、修辞、视角、细节、手法等叙事策略去建构故事,所以我们需要借助于这些叙事策略去解读故事。在《礼拜二午睡时刻》这一文本中,利用叙事的时间艺术,叙事的节奏造就叙事的反完整性,这些叙事策略是值得学习的内容。

(三)深度

《礼拜二午睡时刻》所针对的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拥有了较高的文本解读能力,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局限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当发掘出那些看似是学生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在《礼拜二午睡时刻》的主题方面,学生很容易想到母爱这一浅显的层面,经过教师的点拨,应当获得多元化主题的理解,如母爱、悲悯、尊严、救赎等等。

综上,大致确定了《礼拜二午睡时刻》这一文本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富有针对性。

二、教学方法:《礼拜二午睡时刻》阅读教学针对性的课例分析

(一)“节制”的教学形态与理解全面性分析

梳理手头的《礼拜二午睡时刻》课例,可以发现,在这一文本目前的教学中,有关“节制”的教学大致有三种基本形态:鉴赏品读、对比分析、原文改写。教师对“情感节制”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两种倾向:片面推崇“节制”、辩证看待“节制”。

鉴赏品读是一种由教师主导,学生参与较少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只是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这种教学方式较为简单,所采用的教师最多。与鉴赏品读相比,对比分析与原文改写能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其中,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可以从课外寻找情感外露的语句,与文中“节制”的语句进行对比;也可以请学生直接改动原文,将原文和改文的表达效果进行对比,这整个对比、改写过程由学生进行,两者带来的差异由学生感悟后得出,因此学生所获得学习经验更多。

在对“节制”的理解方面,大多数老师只在课堂上告诉学生“节制有利于小说文本中情感表达”。而或许是由于,《外国小说欣赏》中这篇文本后面写道:“矫情和做作的情感是令人讨厌的,小说忌讳作者自顾自的抒情。”“自顾自的抒情”自然是令人讨厌的,但并不是任何抒情都令人讨厌,许多教师混淆了这两点的差异,得出“节制胜于放纵”的答案。以费亚芬老师的教学为例,她在教学总结时告知学生:“母亲面对神父时的情感是节制、冷静的,神父面对母亲时的情感也是简短、欲言又止的,两人都把自己的情感很好地收敛了起来……所以在处理情感上,不宜饱满和激烈。”这种片面强调节制的教学似乎有失偏颇。

这里,郑可菜老师的做法较为恰当。郑可菜老师主要利用对比分析与原文改写来引导学生理解“情感的节制”。第一次比较将祥林嫂与文中的母亲进行对比。同样是面对丧子之痛,《祝福》中祥林嫂的情感是外显的,本文中母亲却表现出镇静,这两种写法都能让人感受到母亲的悲痛,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节制”与“放纵”没有孰优孰劣。第二次比较将原文与改文进行对比。郑可菜老师请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上可能的形容词,改文将丧子之痛直白地表达出来,这反而削减了隐忍的力量,过度的情感外露在此处起到了反作用,由此得出过度“放纵”削减隐忍的力量,原文适度的“情感节制”反而更打动人心。第三次比较同样是将原文与改文对比。请学生将所有反映母亲情绪的所有语句都删掉,只剩下最简单的句子成分,过分的“节制”导致读者完全无法判断母亲当时的情感。由此得出:过度“节制”导致文意模糊。郑老师通过几个对比,把“节制”对情感表达的作用说的很清楚,过多的“节制”或是过少的“节制”都不利于情感表达,马尔克斯的精妙之处在于把握了“情感节制”的度。

有关“节制”的内容是这篇文章中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首先教师要对小说文本中“情感的节制”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即情感节制应当有一个正确的度;其次教师应当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不用教师的理解取代学生的理解,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二)叙事策略的教学分析

语文教学应当要学习一篇文本的“形式”:作者是如何表达的?为什么要这么表达?好处是什么?还有其他方法吗?在大多数《礼拜二午睡时刻》的课例中,并未涉及到叙事策略的教学,那么这篇小说究竟是如何通过叙事策略实现“情感节制”的呢?

郑可菜老师请学生“画时间轴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时间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一步骤学生可以直观的发现,小说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过去的,“上礼拜一”是插叙部分,在故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才解释儿子怎么死的,通过“追述”再現故事。除此之外,学生会发现从“上午11点”至“下午2点”叙述时间好像停滞了,作者使叙述时间变形以更好地渲染母亲的情绪。“追述”和“时间的停顿”这两种叙事方法都能让一个平淡的故事变精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尤其有助于提高其写作能力。

叙事策略的教学对语文教学有着重大意义,却往往是被忽略掉的一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理应注重叙事策略的教学。

(三)主题探究的层次性分析

对于高中生来说,《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的“母爱”主题是很容易看出来的,但是马尔克斯想表达的仅仅是母爱吗?课堂上要让学生寻找的主题仅仅局限于母爱吗?恐怕不是。

神父与小镇居民对母亲的到来表示出敌意,“杏树下面还聚集着一群群的大人”,“杏树下面还聚集着一群群的大人”,他们一起要对母亲做道德的审判。实际上故事发生时,由于殖民者的残酷掠夺加上政权的反复更迭使得哥伦比亚贫穷、落后,百姓的生命无法得到保障,愚昧无知,甚至对于死亡不以为然。从这个角度去看,为生活所逼无奈走上小偷之路与民众对小偷恨之入骨的仇恨心理,都应得到理解和同情。这其实是一种更为博大的超越一切的悲悯,或许这是这篇小说所要表达的深层主题。

作为教师,不应当用话语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理想的答案,而是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当学生了解了这些文本以外的背景信息,就能发现更深层次的多元主题。

三、启示

对上述课例进行对比分析,能发现小说阅读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对小说主题的认识单一化、忽视叙事策略的教学价值或对叙事策略认识不清、缺乏必要的背景信息补充等等。为提高小说阅读教学针对性,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做出改变。

第一,教师应当根据文本体式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对于一篇小说而言,教学内容不应当仅仅局限于“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更要挖掘深层次的内容,使小说阅读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第二,教师要时刻关注学情,根据学情适当补充背景信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第三,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

参考文献:

[1]王荣生主编.参与式语文教师培训资源小说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99.

[2]王荣生主编.参与式语文教师培训资源小说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95.

[3]梁健虹.感悟大师笔下的人间大爱——《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实录[J].语文学习,2008(09):30-32+68.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80.

[5]费亚芬.《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教学设计[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11):48-49.

[6]郑可菜.用“学习活动”优化小说教学——《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17(04):64-67.

猜你喜欢
时刻原文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冬“傲”时刻
捕猎时刻
倾斜(小说)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
一天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