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生态链及其逻辑研究

2020-10-15 02:43宁银鹤
图书馆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智库成果图书馆

宁银鹤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212)

高校图书馆是重要的知识传播和学术服务机构,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改革中,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逐渐由单一图书资源借阅转变为涵盖学术咨询、决策参考、信息传播等一系列职能的综合性服务。2014年2月,教育部下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明确指出高校智库在社会发展中的主要功能与特点,并鼓励高校创新智库发展模式,通过多元化成果提升我国社会治理能力[1]。可见,高校图书馆提供智库服务既是自身社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对高校图书馆的期待。本文基于信息生态链概念,从资源层、服务层和需求层三个方面构建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生态链结构模型,分析其链式逻辑、关键节点与保障要素,以期为优化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提供理论参考。

1 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生态链结构模型

美国学者霍顿(F.W.Horton,1978)认为,信息生态系统的核心是由信息人通过信息流动相互作用形成链式关系,可以实现供应信息流和需求信息流的动态匹配;我国学者韩刚、覃正(2007)[2]在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生态链概念,并构建了一个相对复杂的信息生态链模型;娄策群、周承聪(2007)[3]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信息生态链概念,他们认为在信息生态系统中,不同信息人之间信息流转存在链式依存关系,即信息生态链,因而构建了一个简单明了的信息生态链结构模型。该信息生态链结构模型主要有信息供应方、服务中介方和信息需求方三类信息人,以供应信息流和需求信息流为驱动,达到动态匹配。其中,信息供应方是创造和生产新信息的个人或组织;服务中介方是传输信息的个人或组织;信息需求方是汲取信息的个人或团体,其涉及面很广。

在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中,信息供应方是高校各类智库、情报信息数据库及各领域专家等;信息中介方是图书馆,包括学科馆员、数据库平台等;信息需求方则包括企业、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与个人。本文通过明确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信息供应方、服务中介方和信息需求方,参照信息生态链结构模型,构建了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生态链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生态链结构模型

构建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生态链结构模型,对理顺各信息人关系与智库服务运行逻辑、优化服务效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现实意义。

2 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生态链逻辑及关键节点

从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生态链结构模型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在内外部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发展并不断完善。内在驱动力主要包括高校图书馆内在的资源优势驱动、自身发展需求;外在驱动力主要包括用户逐渐增长的决策咨询需求、社会环境及技术创新驱动。在内外部动力驱动下,高校图书馆通过统筹信息流,形成并产生智库服务:在资源整合方面,高校图书馆将各类资源进行统筹、分配和重组,使之成为能够服务现实需求、有价值的资源;在成果服务方面,高校图书馆则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以“智库”的角色参与政府或组织决策,为其提供参考咨询。同时,需求方会不断评价、更新需求,循环往复发起智库服务需求,形成服务循环生态链。这个从“需求/资源驱动→资源变产品→成果服务→需求更新”的过程就是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生态链逻辑(见图2),而需求/资源驱动、资源整合、成果服务、需求更新,则是关键节点。

图2 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生态链逻辑

2.1 需求/资源驱动

在需求(外部)驱动方面,为了避免决策失误,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往往需要收集大量数据,并展开严谨的论证。在政府层面,其需要智库提供系统性的相关政策、案例、法规等咨询参考,而高校图书馆的数据资源和学术研究团队,能够持续对某一特定领域展开追踪和研究,将国内外先进的模式和案例引荐到政府实际决策之中;在以企业为代表的社会主体层面,随着政策变化和市场环境变化,各类社会主体需要不断变革,而要实现变革就需要智库支撑[4]。以企业为例,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背景下,企业对管理领域和生产投资领域的研究咨询需求不断增多。高校图书馆拥有大量学术资源,能够承担企业横向课题,深入调研企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企业案例及国家政策,提供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在资源(内部)驱动方面,长期的资源积累和运营服务使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资源,其不仅包括馆内的计算机设备、软件、海量数据库等物质资源,还包括专业的信息服务团队、庞大的高校专家团队等人力资源。高校图书馆拥有学科齐全的典藏书籍、期刊资源及一系列特色数据库资源,能够为研究人员提供海量的数据资料,从而激发新思维、创建新模式、产出新成果——催生智库产品。高校图书馆还拥有专业的信息服务团队、庞大的高校专家团队,其能够充分挖掘现实需求,实现服务的专业化联动。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资源和服务平台,越来越多的信息供应方期待其与现实需求对接,输出研究成果。在国家鼓励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也应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将智库建设作为多元化服务的重要突破点。

2.2 资源变产品

拥有丰富的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智库服务的基础要件,也是其先天优势。将丰富的资源变为产品,就是要将高校图书馆所掌握的设施资源、组织资源进行统筹、分配和重组,使之成为能够服务现实需求的智库产品。高校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生产方式生成智库产品:直接生产,即高校图书馆作为服务主体,立足于自身的数据库、馆员、高校专家团队、高校学科人才等内部资源产出以自身为出品人的研究成果,从而服务社会组织,满足社会需求,其优势在于高校图书馆拥有充分的自主权,能够把握智库服务的深度、进度和质量,呈现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成果;间接生产,即高校图书馆与外部智库合作,主导、协同外部智库,进而生成智库产品,如提供情报信息资料、文献成果、特色数据库等。当然,在间接生产中,高校图书馆并不一定产出最终的成果,更多的时候是充分发挥其资源和情报服务优势,服务外部研究团队,以提升其智库效能。

2.3 成果服务

成果服务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需要高校图书馆与学术机构、媒体、企业等多方联合开展。面向政府的智库服务主要通过内参呈报、专项汇报、学术论文等形式呈现;对于企业的智库服务则可通过横向课题的结项报告、内部培训、专家论坛等形式传播。传统的成果服务渠道主要有文献中心、学科中心等,伴随着社会化媒体和互联网传媒的不断发展,智库服务的成果服务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当前,高校图书馆正通过建设情报中心、研究中心、产权中心、查新中心、媒体中心等平台服务社会组织。

2.4 需求更新

智库服务并非短期的单向服务过程,而是供需双方之间不断协同共进的发展过程。成果输出后,需求方会针对前一阶段的智库服务进行评价,并进一步更新需求,从而发起新一轮的智库服务程序。通过需求方的需求更新,高校图书馆服务人员再立足于服务现状,对新需求进一步分解,并再次梳理自身的资源情况及更新后的服务方向,有针对性地对资源进行整合,如人员组织的优化和升级、特色数据库的更新等。在资源更新的基础上,服务层则需要持续把握总体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情报信息、文献服务、研究报告等智库服务,从而持续输出智库成果。因此,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是一个涵盖资源层、服务层和需求层的服务循环。

3 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生态链的保障策略

3.1 产品是基础:整合资源,加强智库产品库建设

产品库是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的重要基础,应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加强智库产品库建设,即高校图书馆应加强智库服务所需的数据库、软硬件设施、人才等资源的建设与整合[5]。

第一,在数据库建设中,应当坚持自建与共建相结合,通过特色数据库、共建数据库树立智库品牌,提升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的社会影响力。如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立足于自身在东北亚区域政策研究方面的优势,联合科技企业构建了“东北亚区域研究数据库”,在提升校企合作水平的同时,积累了大量中俄经贸合作方面的数据和案例,使自身在东北亚研究方面的学术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大大提升。

第二,在软硬件设施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应当进一步加强数据开发工具的引进和运用,将大数据、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应用到智库服务过程中,不断提升数据提取的精准度,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便利化的服务。

第三,为了拓宽智库服务的覆盖面,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在多领域的数据资源,高校图书馆应当进一步优化专家匹配机制,使多领域专家成为智库服务的核心资源,提升智库研究成果质量。例如,整合校内外专家信息建立智库服务专家库,为智库服务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学术支持。专家的范围不应当仅局限于校内,而应当积极通过多元的学术关系和智库活动,与多领域专家建立联系,不断增加专家储备,提升智库竞争力。同时,还应当根据专家成果、服务意愿、服务成果、学术关系等多方面指标,建立专家评价机制,保障智库产品质量。专家匹配机制的建立是一项长期工程,应逐步完善,发展较为成熟的高校图书馆需积极分享智库服务经验,以促进全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

3.2 服务是支撑:建立专业化服务团队、优化服务输出渠道机制

专业化的智库服务团队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未来服务创新和服务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国家和高校不断鼓励智库服务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牵头组建专业化智库服务管理团队、研究团队。管理团队以联系沟通智库服务主体为主要任务,对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情况、智库发展情况、智库需求方进行监控,通过机制建设、组织结构优化、服务标准建立等措施,不断提升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的质量和成效,逐步扩大自身智库服务的社会影响力。研究团队是立足于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平台的专业化情报服务团队,应当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研究能力,不断挖掘来自政府、企业和高校的情报信息需求,自主开展相关调研和课题申报,为需求方提供高质量的情报服务。在智库服务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团队应当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智库服务能力,从国家政策、校内体制、社会需求等多个维度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认知,优化服务质量。

服务输出渠道机制是扩大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影响力的关键要素。智库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决策提供参考咨询,因而,高校图书馆需着力加强对智库产品的传播和推广,以促进成果转化,体现服务价值。一是要充分发挥新平台、新媒介的作用。可以通过高校图书馆情报中心主页、智库传播中心微信公众号、科技查新中心官方微博定期发布智库产品动态或服务经验;可以借助火山、抖音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进行智库服务成果推广,提升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的影响力。二是要加强传统服务输出渠道的建设。高校图书馆学科中心、文献中心可定期举办各类成果发布会、专题研讨会及主题展演,积极承办智库型会议、论坛,以促进政府、企业等社会组织决策者对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能力的认可[6]。

3.3 需求是动力:提升智库产品力与影响力,满足社会需求

需求是动力,也是服务的目标。在智库服务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挖掘需求方的现实需求,深入一线开展实践调研,剖析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和案例,切实找出关键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案。由于智库服务是向用户提供参考咨询产品,其质量关系到服务的品牌,因而,高校图书馆应当将智库产品力、影响力作为发展的关键,不断加强服务过程的质量控制,在成果输出中注重专业性、客观性、学术性和实践性,为需求方提供能够实现(落地)的可行性举措,切实满足社会需求。

猜你喜欢
智库成果图书馆
民居智库
民居智库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图书馆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