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

2020-10-15 03:37赵兴能李文红
云南农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寄主植物烟粉烟株

赵兴能,李文红

(1.云南省烟草公司丘北县分公司,云南丘北663200 ; 2.普洱市种子管理站,云南普洱665000 )

烟粉虱(Bemisia tabaci)属同翅目、粉虱科,广泛分布于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要害虫。烟粉虱的寄主植物多达600 余种,其中烟草是其嗜食寄主植物之一。近年来,云南省部分烟区烟粉虱为害有逐年加重趋势,对烟叶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必需加强对烟粉虱生物学特性的认知,重视综合防治。

1 为害症状

烟粉虱成虫和若虫均可为害烟叶,在烟株叶片和嫩茎上刺吸汁液,造成植株生长发育受阻,并可分泌蜜露污染叶片、诱发煤污病,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阻碍烟株发育。烟粉虱刺吸烟叶可传播烟草的烟草曲叶病毒病( tobacco leaf curl virus,TLCV),造成严重损失。烟草曲叶病毒病主要症状为曲叶、曲茎、叶脉增厚、明脉、叶背产生耳突,烟株矮化(见图1、图2)。

2 寄主范围

烟粉虱是一种多化性多食性害虫。我国报道寄主植物有 60 科近 300 种。全世界已记录烟粉虱寄主植物 达600 余种,并且新的寄主还在不断发现。烟田生长的许多杂草均为其寄主。

3 生物学特性

烟粉虱的生活周期有卵 、若虫和成虫,通常将第4 龄若虫称伪蛹。1年发生的世代数因地而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每年发生11~15代,在温带地区露地每年可发生4~6代,田间发生世代重叠极为严重。

3.1 卵

卵椭圆形,有小柄与叶面垂直,卵柄通过产卵器插入叶内。卵初产时淡黄绿色,孵化前颜色加深呈琥珀色至深褐色。卵散产,在叶背分布不规则(见图3)。

3.2 若 虫

烟粉虱若虫淡绿色至黄色 。1龄若虫较为活跃,足和触角较长,在孵化时身体半弯直到前足能抓住叶片脱离废弃的卵壳。2龄若虫在孵化的叶片上能爬行一段距离,只要成功取食就固定在原位直到成虫羽化。3、4龄时烟粉虱的足和触角退化至只有1节(见图4)。4龄若虫,又称伪蛹,蛹壳黄色长0.6~0.9 mm,有2 根尾刚毛,背面有1~7 对粗壮的刚毛或无毛,有2个红色眼点(见图 5、图 6)。

3.3 成 虫

成虫从蛹壳“T”型孔破口,到完全出来约需15 min。据观察,刚羽化的烟粉虱翅并未伸展开,到完全伸展开需20 min(见图7、图8、图9、图10)。

成虫雌虫体长0.91 mm,雄虫体长0.85 mm;虫体淡黄白色到白色;复眼红色;肾形,单眼2个;触角发达7节;翅白色无斑点,被有蜡粉,前翅有2条翅脉,第1条脉不分叉,停息时左右翅合拢呈屋脊状(见图11)。

4 防治策略

烟粉虱抗药性强,体表密被一层蜡粉,杀虫剂很难渗入其体内,化学防治效果差;烟粉虱成虫体小且具有2翅,能借风向长距离扩散。这些因素给烟粉虱的防治带来极大的困难。当烟粉虱暴发为害时,单一使用某种防治措施不能持续有效控制,只有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治措施才能减少为害,将损失降到较低水平。

4.1 农业防治

主要是清除为害或侵染来源。育苗时要进行严格消毒,彻底消灭虫卵及成虫,强化苗期管理,整个育苗过程严格覆盖防虫网,从源头上控制。及时清除烟地及周围的杂草,以减少田间烟粉虱的残余虫数。

4.2 物理防治

烟粉虱成虫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在田间及育苗棚内采取黄板诱捕。

4.3 生物防治

烟粉虱的天敌资源丰富,其中丽蚜小蜂对烟粉虱具有相当的抑制能力,也是被广泛应用于防治烟粉虱的天敌之一(见图12)。在烟粉虱常暴发流行的烟区,可以人工饲养或购买商业化的丽蚜小峰,释放于育苗棚或烟地用于防治烟粉虱。

4.4 化学防治

在烟粉虱大发生初期,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仍是非常重要的防治手段。可用10%顺式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阿维菌素类杀虫剂 2000~3000 倍液、10%吡虫啉类杀虫剂2000倍液。喷药要均匀,确保烟叶背面喷到药,并注意交替用药和合理混配,以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猜你喜欢
寄主植物烟粉烟株
云烟121健康与感黑胫病烟株根系及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差异研究
有机态氮与无机态氮配施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研究
移栽期和施氮量对烟株个体发育的影响
近10年我国烟粉虱发生为害及防治研究进展
四川省凉山烟区烟粉虱发生规律研究
不同生长阶段椰树叶片对椰心叶甲中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Improving Transportation and Transplanting Efficiency of Flue-cured Tobacco by Transportation of Naked Seedlings
陕西地区烟粉虱生物型的鉴定及其危害分析
寄主植物对桃小食心虫主要代谢物质的影响
烟粉虱救援行为机制研究设想及其应用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