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汶上凹陷官庄群沉积特征及演化分析

2020-10-15 12:28王永魁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0年5期
关键词:大汶口沉积环境层序

王永魁

(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 潍坊 261021)

汶上凹陷位于鲁西南潜隆起区,并且全区被第四系覆盖,第四系厚度在100~350 m,由于区内没有发现大型矿产地,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缺少整体系统的研究。区内地质资料主要以水文地质调查、小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水资源调查为主,且形成年代较久,对古今纪地层系统研究较薄弱。本文通过收集以往地质资料,结合最新1∶5万区调资料对汶上凹陷内古近纪地层进行系统分析和划分对比,建立区内古近纪地层格架,为后期盆地原型恢复及构造演化提供基础资料[1],探讨其成矿的可能性。

1 地质背景

汶上凹陷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2],属于鲁西南潜隆起区,菏泽—兖州潜断隆,汶上—宁阳潜凹陷(图1)。

图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图Fig.1 Geotectonic location map of the study area1—二级单元界线;2—三级单元界线;3—四级单元界线;4—五级单元界线;5—断层及推测断层;6—不整合界线;7—凹陷区;8—隆起区;9—研究区

北与东平凸起相邻,西连菏泽潜凸起,东至宁阳凹陷,南为嘉祥潜凸起。周边以断裂为界,北侧为汶泗断裂,南侧为郓城断裂,西侧为嘉祥断裂,东侧为孙氏店断裂。

研究区地表均被第四系覆盖,第四系之下自上至下发育古近纪官庄群地层,石炭—二叠纪石盒子群、月门沟群地层,寒武—奥陶纪九龙群地层[3]。

2 官庄群地层特征

汶上凹陷内古近纪地层发育官庄群,为隐伏地层,据收集钻孔资料显示,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将官庄群由老到新划分为常路组、朱家沟组、大汶口组(表1,图2),底部与二叠纪石盒子群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4],顶部与第四纪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

表1 汶上凹陷古近纪地层划分表

图2 研究区前第四系基岩地质图Fig.2 Geological map of the former quaternary bedrock of the study area1—大汶口组;2—常路组;3—朱家沟组;4—石炭一二叠纪地层;5—马家沟群;6—新太古代花岗闪长岩;7—泰山岩群山草峪组;8—隐伏地质界线;9—隐伏平行不整合界线;10—隐伏角度不整合界线;11—隐伏断裂;12—钻孔位置及编号

2.1 常路组

根据钻孔资料,常路组隐伏于汶上凹陷大部分地区,底与石盒子群孝妇河组角度不整合接触,辛店断裂以西,常路组顶与第四纪小埠岭组角度不整合接触,或与朱家沟组整合接触,在辛店断裂以东其顶与大汶口组整合接触。岩性为一套棕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砾岩,沉积环境主要为河流相—浅湖相沉积[5-7],厚度约为205.7~237.6 m。

常路组自下至上发育1种基本层序,为灰色砾岩—粉、细砂岩—紫红色—褐黄色粉砂质泥岩—泥岩,局部缺失其中某些组分,表现为砾岩层向上厚度逐渐变厚,泥岩逐渐变薄的进积型基本层序(图3a)。整体表现为向上粒度变粗、厚度变大的进积型准层序组,反映向上水体变浅,沉积环境为浅湖相—河流相沉积变化特征。

2.2 朱家沟组

为新1∶5万东平汶上区调新划分出地层,仅在汶泗断裂南部沙河站镇附近SSZK01、ZK67钻孔见到,分布于寅寺镇一带,与下伏地层常路组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灰褐、灰红色砾岩,厚度大于88.42 m。

朱家沟组为一套灰—灰紫色砾岩,砾石成分复杂,上部砾石以花岗斑岩、安山岩、辉绿岩等为主,少量灰岩砾石,向下灰岩砾石逐渐增多。为山麓冲洪积相沉积[8]。与蒙阴地区朱家沟组对比,汶上凹陷内砾石成分较蒙阴地区复杂,岩浆岩砾石较多。

2.3 大汶口组

区域上大汶口组为含盐岩地层,根据钻孔资料,大汶口组分布在辛店乡与郭仓乡一带,以汶泗断裂为北界,辛店断裂为西界,沉积厚度为210.61 m。

大汶口组发育2种基本层序,下部为由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泥灰岩组成的基本层序,总体向上泥灰岩含量增加,沉积物粒度变细的退积型副层序组,沉积环境为由滨湖—浅湖相沉积;上部为由灰岩、泥灰岩—泥岩—石膏组成的基本层序[9],向上粒度变粗,水体变浅的加积型副层序组,沉积环境为盐湖相沉积(图3b,c)。

图3 官庄群基本层序图Fig.3 Basic sequence diagram of Guanzhuang group

根据岩石组合大汶口组具明显三分性,可分为下段、中段、上段。

下段:岩性主要为暗紫红、灰绿色泥岩,底部粉砂含量较高,厚约13.12 m,该段形成环境为浅湖相沉积。

中段:为含膏盐矿层,主要岩性为灰色、深灰色、黑色泥岩、钙质泥岩、泥灰岩不等厚互层夹石膏层及泥膏岩。石膏呈粒状、层状和纤维状,含量较高,厚约177.99 m。该段形成于盐湖相沉积环境。

上段:岩性以灰色、灰白色灰岩与褐灰色钙质页岩、泥岩不等厚互层,富含介形虫碎屑,厚约19.5 m。该段形成于浅湖相沉积环境。

2.4 地层对比

根据钻孔资料(图4),汶上凹陷内官庄群发育常路组、朱家沟组、大汶口组。古近纪早期首先发育河流—浅湖相沉积(常路组),此时盆地尚处于形成初期,受汶泗断裂影响,沉积厚度自南向北逐渐增厚,也有局部受地形影响沉积厚度较薄(ZK067孔);随着盆缘断裂活动增强在汶泗断裂附近沉积朱家沟组,岩性主要为山麓洪积相复成分砾岩;而后湖盆增大,沉积中心向东移动,在辛店断裂以东沉积大汶口组下段、中段,沉积滨湖—浅灰相沉积,古近纪晚期沉积滨湖相大汶口上段,湖盆逐渐消失。

图4 汶上凹陷官庄群钻孔柱状对比图Fig.4 Borehole column comparison of Guanzhuang group in Wenshang sag

3 汶上凹陷充填序列

汶上凹陷自下而上分为常路组、朱家沟组和大汶口组(图5),可分为始新世早期和始新世晚期—渐新世2个沉积序列,分别代表新生代盆地的2个发展阶段[10]。

图5 汶上凹陷古近系充填序列(据李临华,2009年5月,修改)Fig.5 The paleogene period filling sequence in Wenshang sag1—砂砾岩;2—砂岩;3—粉砂质泥岩;4—泥岩;5—灰岩;6—泥灰岩;7—含膏泥灰岩

3.1 始新世早期

始新世早期,沉积常路组和朱家沟组。

常路组是以泥岩、砂岩与砾岩不等厚互层为主的河流相、湖泊相沉积组合,在汶上凹陷内厚度大于300 m,与下伏晚古生代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

朱家沟组为山麓冲积相组合,由灰褐色、红灰色砾岩夹少量砂岩及泥岩组成,在汶上凹陷内厚度大于92 m。

3.2 始新世晚期—渐新世

始新世晚期—渐新世,盆地沉积中心向东迁移,主要集中于研究区东部,汶上一带,沉积了一套含石膏的滨浅湖—浅湖—半深湖相—浅湖相沉积组合,即大汶口组。

4 汶上凹陷形成与演化

汶上凹陷同整个鲁西隆起一起,在古生代以前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及结晶基底变质旋回;到显生宙下沉,接受了早古生代寒武—奥陶纪海相碳酸盐岩沉积;至中奥陶纪末期,抬升露出海面经受长期的风化剥蚀;到了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又接受了海陆交互相沉积,形成了含煤建造[11]。

进入中生代,由于汶上凹陷处于鲁西隆起区边缘,距沂沭断裂带较远,区内地质运动不强烈,总体处于剥蚀阶段,因此缺失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地层。

新生代以来,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汶泗断裂活动加强,断裂性质以张扭性为主,后期伴随压性、压扭性活动,断裂上盘持续下降,汶上凹陷进入发展阶段,沉积了古近纪官庄群,前期沉积常路组、朱家沟组等发育边缘相的粗碎屑沉积,沉积物来源为盆缘的寒武—奥陶纪灰岩及前寒武纪基底花岗岩,随着汶泗断裂持续活动,断裂上盘继续下降,沉积大汶口组一段、二段浅湖—深湖相沉积(图6a,b)。

至古近纪晚期,盆地进入消亡阶段,沉积了滨湖相大汶口三段(图6c)。

图6 汶上凹陷不同演化阶段断面示意图Fig.6 Sectional diagram of different evolutionary stages of Wenshang sag1—大汶口组三段;2—大汶口组二段;3—大汶口组一段;4—朱家沟组;5—常路组;6—石炭—二叠系;7—寒武—奥陶系;8—新太古代花岗闪长岩

汶上凹陷官庄群为一完整的沉积旋回,从碎屑岩逐渐过渡为碳酸盐岩、蒸发岩,最后又以碎屑岩而告终。所表现的湖相变化为:浅水相→深水相→咸水相→浅水相,与盆地的形成→发展→萎缩→消亡相对应。

5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区域上官庄群大汶口组为含盐岩地层,以大汶口盆地为典型[12],其古近纪沉积厚度在3 000 m左右,根据岩石特征可划分为下石膏段(>150 m)、中含盐段(345.68 m)、上硬石膏段(>230 m),形成环境为干旱盐湖环境[13]。

根据现有资料汶上凹陷发育含盐地层大汶口组,沉积厚度210.61 m,其中大汶口组中段为含石膏层,厚度177 m,多为硬石膏且以薄层为主,局部可见星点状自然硫、煤线等。其特征与大汶口盆地中大汶口组下硬石膏段相似,沉积环境亦为干旱盐湖环境。

汶上凹陷受东西向汶泗断裂控制,随着汶泗断裂不断活动,逐渐形成北断南超、北陡南缓、北深南浅的构造格局。凹陷北部与前寒武纪变质基底断裂接触,南部官庄群地层超覆于古生代地层之上。构造特征与大汶口盆地构造特征基本一致。

汶上凹陷周边亦广泛发育寒武—奥陶纪地层,其内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硬石膏等长期风化势必为凹陷内沉积膏盐提供物源条件。

综合上述分析,汶上凹陷的构造特征、物源条件、岩石组合及沉积环境特征均与大汶口凹陷特征基本一致,因此存在成盐条件。并且汶上凹陷内找盐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仅在20世纪80年代开展,仅有1个钻孔控制,对区内大汶口组控制明显不足。

6 结论

区域上官庄群自下而上发育固城组、卞桥组、常路组、朱家沟组、大汶口组,为一完整从粗碎屑岩—碳酸岩、蒸发岩—碎屑岩—碳酸岩、蒸发岩结束,形成湖扩—萎缩—湖扩—萎缩的两个沉积韵律。通过对比分析,汶上凹陷官庄群未发育固城组和卞桥组,只形成一个由碎屑岩—碳酸岩、蒸发岩岩石组合,沉积环境由河流相—滨湖相、浅湖相—滨湖相。形成始新世早期和始新世晚期—渐新世2个充填序列,汶上凹陷为新生代发展起来的断陷盆地。汶上凹陷构造特征、物源条件、岩石组合及沉积环境特征与大汶口盆地特征基本一致,存在成盐条件。

猜你喜欢
大汶口沉积环境层序
近三百年来长江口泥质区沉积环境变化及与低氧关系的初步分析
微量元素在鹤岗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层序地层研究在豫北小南海石膏找矿的应用与效果
“V-C”层序地层学方法及其在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应用
白云凹陷SQ13.8层序细粒深水扇沉积模式
刘思涛作品
基于大汶口文化元素的泰安太阳部落景区发展研究
公元前第三千纪中国东部的太阳神——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图形符号新考
山东大汶口盆地赵家店石膏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沁水盆地南部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划分与聚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