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根本立场

2020-10-15 01:25陈晨
奋斗 2020年16期
关键词:理政治国立场

陈晨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当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重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四个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实际上它是在记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的深刻认识和“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的拳拳之心以及“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铮铮之誓,字里行间无不彰显着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治国理政的最大底气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回顾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辉煌历史,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还是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都留下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披荆斩棘的奋斗足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也正是我们党始终清醒地认识这一点,牢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倾听群众心声,才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成为带领中国人民推进社会发展、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核心领导力量。因此,在新时代的治国理政中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高举“以人民为中心”的光辉旗帜,紧紧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坚持人民立场,才能在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战胜一切困难。尤其是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广大医务人员不怕牺牲的英勇奋战,无数志愿者无怨无悔的坚守基层,快递小哥、环卫工人、抗疫物资生产运输工人等的默默付出和奉献,全力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正是人民群众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守望相助,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给了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抗疫底气,给了国家战胜疫情的强大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这句话背后折射出的正是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治国理政的根本所在。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近平总书记正是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所以他多次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时刻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记在心里,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这也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治国理政的根本立场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根本政治立场和核心价值理念。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部署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分秉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比如,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结合”;要求文艺、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关键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等。总之,“以人民为中心”并不是理论上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贯穿于整个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乃至外交国防等各个环节。这充分印证了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价值理念。

治国有常,而立民为本。正是真正领悟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的真谛,习近平总书记才明确指出:“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只有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才真正体现出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体现出我们党的理念所在、价值所在、使命所在。

三、以人民为中心是治国理政的终极目标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先进本色。我们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终极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收录的第一篇讲话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正式宣告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和奋斗目标。8年来,这句宣言落地生根,并发展成为一整套治国理政的行动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不忘初心,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归宿。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要从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切入,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和“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回顾习近平总书记这些年走过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遍布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风雨兼程、访贫问苦,每一步无不是在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都是为了要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要“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这一句句嘱咐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生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终极目标。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这样一段话:“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追求老百姓的幸福。路很長,我们肩负的责任很重,这方面不能有一劳永逸、可以歇歇脚的思想。唯有坚定不移、坚忍不拔、坚持不懈,才能无愧于时代、不负人民。”对于我们党来说,治国理政绝不仅仅是为了给人民群众一时的幸福,而是当作永恒的奋斗目标。那么,党员、干部初心变没变、使命记得牢不牢,就要由群众来评价、由实践来检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就是说,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我们党在思想上要时时刻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政策制定上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价值导向上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在奋斗目标上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终极目标。这就是我们党不断迈向“中国之治”更高境界的信心之本、动力之源、实践之基。

“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继续保持“无我”的崇高境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中国共产党一定可以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奇迹,书写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篇章。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蕊

猜你喜欢
理政治国立场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灯塔颂歌
扬善
韩新政府成立百日:文在寅谈治国理政重要目标
露胎印花罐
草地
基于大国视角的中国治理问题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论略
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