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黔东南州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前景

2020-10-18 10:36李瑞军李芳念申汨凡蒲洪菊
贵州林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黔东南州康养森林

李瑞军 李芳念 申汨凡 蒲洪菊

(黔东南州生态修复与利用中心,贵州 凯里 556000)

黔东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年均温度在14℃~18℃之间,年均日照时数1212h,年均降水量1000~1600mm。全州林地面积217.96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72%。境内居住着苗族、侗族、汉族、布依族、水族、瑶族、壮族、土家族等33个民族,其中以苗族、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0%以上。具有优越的气候条件、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十分适合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1 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

1.1 环境条件

1.1.1 空气负氧离子

空气负离子是带负电荷的单个气体分子和轻离子团的总称[1]。自然情况下,空气的组成成分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0.03%,其中只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电子亲和,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与氧气相比可忽略不计,因此空气负离子可称为负氧离子[2]。大气中的负离子一般较为恒定,在1m3的大气中包含2.75×1019个分子,其中负离子平均为500个[3]。空气负离子在自然界的存在状态并不稳定,存活时间非常短暂,Tammet等在芬兰的森林中测得其平均存活时间仅为110s左右[4]。林区、瀑布喷泉周边,负离子寿命稍长,大概也只有几分钟左右。空气负离子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但低浓度的空气负离子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不明显,每m3浓度大于1000个以上时才可产生明显的生物效应。从2016年10月至2019年11月,用KEC900+空气负离子测试仪对黔东南州16个县市测量结果来看,空气负离子浓度最大值为17万个/m3、最小值为10个/m3,全州平均值为952个/m3。空气负离子浓度随季节、水体环境、植被类型、天气状况等因素有所差异,详见表1。

表1 黔东南州空气负离子浓度状况表

表2 黔东南州各县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结果

由于我国目前对空气负离子没有统一的监测仪器生产标准和监测结果评价标准,各地报道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可比性不强,从文献报道的同类型仪器测量结果来看,黔东南州空气负离子浓度水平高于山东济南、东营,陕西西安等地测量结果[5,8]。

1.1.2 植物精气

植物精气是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在自然状态下释放出的气态有机物,又称植物杀菌素、芬多精或植物挥发性有机物。所有植物都能够释放植物精气,植物精气种类至少在10000种以上。对人体有重要作用的成分主要是单萜烯和倍半萜烯。对照吴楚材等[9]的研究成果,黔东南州林分空气中精气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的有刺楸、柳杉、侧柏、柑橘、闽楠、枫香、日本扁柏、樟树、竹柏、台湾杉、山鸡椒等树种。从务实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植物精气的利用可以借鉴保健植物、芳香植物、驱蚊植物、有毒植物等方面研究成果,结合园艺疗法、芳香疗法、森林浴等理念,从观光游憩、保健养生、疗养康复不同层次提升植物精气利用水平[10]。

1.1.3 气候

根据温湿指数(THI)及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黔东南州旅游气候舒适期从3月份开始,到11月份结束,最佳旅游期为4、5、9、10月份[11]。各县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结果见表2。

据资料,盛夏时期黔东南山地旅游的气候舒适范围在海拔高度1100m以上,适宜开展山地疗养的海拔高度在1500m以上。

1.1.4 区域绿化

区域绿化程度主要指标是森林覆盖率。黔东南州森林资源丰富,2018年全州森林覆盖率67.67%,其中锦屏、剑河、黎平、榕江、雷山、丹寨6县森林覆盖率大于70%,森林覆盖率最低的是州府所在地凯里市为56.35%。除凯里市外,各县覆盖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州内各类自然保护地、传统村落等区域,森林覆盖率均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具有明显的指标优势。

1.1.5 水环境

黔东南州有大小河流2900余条,主要河流是清水江、都柳江、舞阳河,根据历年《黔东南州环境状况公报》,黔东南州境内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在河流水质方面,虽然“两江一河”中的清水江从上世纪90年代起出现过部分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河道,但经多年整治,污染状况不断得到遏制,清水江水质已明显改善。2018年“两江一河”共33个监测断面,水质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要求,达到Ⅰ类标准的11个,Ⅱ类标准的21个,Ⅲ类标准的仅1个,水质优良率为100%。在饮用水水质方面,黔东南州多年来所有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地下水水质评价Ⅲ类以上标准。2018年,全州31个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和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及《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达到Ⅰ类标准9个、Ⅱ类标准15个、Ⅲ类标准7个,全州城市及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水质状况保持稳定良好。

1.2 自然资源条件

1.2.1 森林景观资源

森林景观资源是以森林资源及森林生态环境资源为主体、其它自然景观为依托、人文景观为陪衬的、对旅游者能产生吸引力的各种物质和因素,主要包括森林自然景观资源(林景、山景、水景、天象景、古树名木、奇花异草、珍稀动植物)、森林生态环境资源、森林人文景观资源(文物古迹、民族风情、地方文化、艺术传统)三大类。据统计[12],黔东南州三级及以上森林景观资源有981处,其中:三级森林景观资源809处、四级142处、五级30处。按森林景观类别,有自然景观资源652处,其中:林景34处、山景247处、水景301、天象景7处、古树名木51处、珍稀动植物12处。有森林生态环境资源56处。有森林人文景观273处,其中文物古迹32处、民族风情224处、地方文化13处、艺术传统4处。在森林景观资源中,林景、古树名木景观共85处,合计占比仅为8.7%。州内风景林面积仅为8311hm2,占全州林地面积0.38%。在乔木林面积中,杉木占42%、马尾松占22%。全州乔木林中,幼龄林、中龄林面积比例为59%。整体来看,黔东南州森林景观存在树种较为单一,林相较为单调,大径级乔木林较少,观赏性较差等方面的问题,今后要有计划地推进彩叶景观林、乡土珍稀树木、大径级近自然林的营造。同时,要加强对现有丹寨龙泉山杜鹃、剑河百里阔叶林、雷公山高山杜鹃以及各县市近3万株古树名木等特色林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1.2.2 自然保护地

黔东南州共有自然保护地51处,总面积55.8万hm2,占国土面积的18%。其中自然保护区19个、风景名胜区10个、森林公园13个、湿地公园3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个。由于过去各类自然保护地由不同行业主管部门分级管理,存在相互重叠、交叉管理、主体责任不明、区划体系衔接不够等情况。随着近年来政府机构和职能调整,自然保护地划归林业部门管理,并且启动了优化调整工作,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森林康养产业发展需求,为康养基地建设留出空间。

1.3 人文景观

1.3.1 特色文化资源

黔东南州是我国苗族和侗族最大的聚居地,以苗侗特色为主的传统建筑、习俗、工艺、歌舞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在贵州省旅游资源普查入库数据中,黔东南州旅游资源分布数量居全省之最,尤其是建筑与设施类、乡村旅游类和人文活动类资源非常丰富[13]。在本地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过程中,对特色饮食、民族建筑、民族节俗、森林文化等领域应作深入的挖掘利用,重点是对锦屏文书、村规民约、护寨林、风水树、植物染色技艺、山野菜、本地药用植物、鼓楼、风雨桥、吊脚楼等与森林文化有关的方面做一些必要的策划和包装。

1.3.2 传统村落

黔东南州从2012年陆续申报获批传统村落409个,占贵州省724个的56.5%,占全国6829个的6%,是目前中国传统村落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特色的地区。从全州分布状况来看,主要分布于以雷山、台江为中心的苗疆腹地,以及以黎平、从江为中心的黎从榕侗族聚居区。大部分传统村落建于明清时期,始建年代较早,遗产保存丰富,周边自然环境优美,村落选址特征、建筑格局无不展示出人类适应自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朴素智慧。传统村落是开展森林康养活动的天然载体,可以借助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得到有效保护。

1.4 其他

1.4.1 特色物产资源

黔东南广阔的森林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物产资源,森林康养产业在林木非木质化利用方面的潜力非常大,茶油、蓝莓、茶叶、竹笋、菌类、山野菜等林副产品年产量预计有30余万吨。经初步统计,黔东南州仅茎叶类山野菜就有255种,常见的有豆瓣菜、柴胡、野茼蒿、水芹等[14-15]。食用昆虫有白蚁类、蝗虫类、蝼蛄类、蟋蟀类、螽蟖类、蝉类、蜻蜓类、螳螂类、椿象类、天牛类、象虫类、蜂类等16类近百种昆虫,常见的有椿象类、蜂类[16];食用染色植物有南烛、枫香、密蒙花等常见种类,其他种类及分布尚未见详细报道;芳香植物有317种,常见作为食品调味料使用的有木姜子、紫苏等。森林康养产业体系中,必须要重视特色物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林下种养殖基地建设,要重视并凸显森林产品绿色、有机的品质优势。

1.4.2 森林康养基地

黔东南州从2016年陆续申报获批森林康养基地12个,其中: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批复5个,贵州省林业局批复7个。分布在雷山、剑河、台江、黎平、榕江、从江、锦屏、施秉8个县,除施秉外全部为林业重点县。目前开展经营活动并有相对稳定客流的只有剑河温泉康养基地、施秉都市森林康养基地、从江加榜梯田森林康养中心,其他基地均处于拟建、在建阶段。剑河温泉康养基地、从江加榜梯田森林康养基地分别以温泉疗养、梯田湿地观光为特色,施秉都市森林康养基地以户外休闲游憩、采摘体验为特色。整体来看,黔东南州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服务能力、服务层次还有待提升。

2 森林康养产业开发前景

2.1 市场环境

各地、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以及学术界对森林康养的概念表述不尽相同,但在操作层面普遍将森林康养视为森林旅游的升级版。从国际旅游市场来看,全球旅游消费多元化需求并存,主要是老年旅游市场兴起、家庭旅游需求扩大、中产阶层旅游人数攀升和旅游尝新体验需求增大。从国内旅游市场来看,旅游已经成为国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全民旅游时代已经开启,市场规模庞大、前景广阔。我国属于国内旅游驱动型国家,主题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欢迎,景区正在走向主题化、品牌化道路。从省内情况来看,贵州省正积极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黔东南州旅游资源丰富,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在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方面,在九个市州处于中位水平,地位不突出。森林旅游方面,具备挂牌经营能力的景区极少,仅有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舞阳河风景区、施秉都市森林康养基地等少数景区收取门票。黔东南州森林旅游尚未形成品牌和特色,市场认可度不高。

2.2 政策环境

旅游业及森林康养外部政策环境方面利好因素较多,《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从国家层面提出政策导向,国家发改委、国家卫计委、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出台的《2019文旅康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卫规划发〔2017〕30号)、《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林改发〔2019〕20号)等文件进一步为市场准入和政策支撑提供依据。贵州省积极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从规划和基地建设方面出台了地方标准,并从项目资金方面对部分康养基地给予了支持。从黔东南州内情况看,林地权属分散、林权流转不畅、自然保护地亟待调整、森林景观改造工作滞后;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处于自发探索阶段,重挂牌、轻运营,未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在落实上级宏观政策、化解建设用地落实难、市场主体不明确、服务体系不健全、市场环境不成熟、资金投入不足、支撑能力较弱等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3 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建议

黔东南州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森林非木质化利用的一条可选路径,对林区发展、群众脱贫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从林业部门角度提以下建议。

3.1 林业部门必须从本职工作着手推动康养产业发展

森林康养涉及面较广,医疗、食宿、游憩等服务方面的工作并不是林业部门擅长的领域。林业部门将森林康养视为康养产业的分支领域较为恰当。康养产业发展依托于亚健康、老龄人口的刚性需求以及国民普遍认同康养理念的社会现状,林业部门顺势而为应当站在提高人民生态福祉的高度,立足本职工作,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3.2 积极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用地空间

森林康养产业链的构建,既要有康养基地也要有森林产品,与之相关的开发行为都要有一定体量的林地资源作为依托。林业部门的项目补助相对于康养产业的资金缺口来说十分有限。对此,要重点集中力量推动林权流转规范化,提高林地组织化水平,并且高质量调整现有自然保护地范围和功能区划,为市场经营主体提供稳定的用地空间。

3.3 有计划地推进森林景观资源改造

黔东南州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67.67%,可造林地块越来越少,但有低效林约20万hm2、中幼龄林面积108.7万hm2,占全州乔木林面积的59.2%,全州乔木林优势树种以杉木、马尾松为主,二者共占乔木林面积的60.9%,且纯林较多,林相单调,观赏性较差。要结合国家对大径级木材、珍贵用材培育的政策导向,在国家储备林建设、公益林抚育经营、低效林改造、村寨绿化美化等工作中有计划地推进大径级木材、珍稀树种、彩叶景观林的培育力度,丰富植被的种类、色彩、层次和季相,有针对性地营造、补植具有康养功能的树种、花卉等植物。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优美的环境。

3.4 积极推动森林步道体系建设

黔东南州号称“森林之州”,林地面积广阔,从部门管理范围和便于完善手续有效推进工作角度来看,林业部门应该重视甚至牵头推动全州步道体系建设,为州内户外休闲和各地前来黔东南州林区徒步旅行人士提供相对安全的活动空间。步道体系以全州人口分布集中的坝区为起点,逐步向海拔高差较小的浅山区扩展,最终建成连接各类景观的环线和支线体系。步道功能要满足休闲散步、健身锻炼、登山、野外徒步、山地骑行等需求,科学设定难度等级、规范铺装材质、健全标识体系、提升沿线景观质量、配套安全救援、野餐露营等设施。森林步道体系建成一定规模以后,可通过组织国际国内赛事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到来。

3.5 推动林产品开发利用

黔东南州林副产品种类繁多,特色经济林、精品水果、林下中药材、食用菌、山野菜、竹笋等物产种类较多,在发展油茶、蓝莓、茶叶、竹、铁皮石斛、林菌等产业的同时,要注重部分小众林产品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如:山核桃、锥栗、山野菜等。在各类涉林产业相互挤压,出现“争地”的情况下,要充分调研论证市场前景和产业发展空间,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产品过剩。要按照良种良法、适地适树的原则推进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在经营过程中结合全州建设有机大州的战略部署,对食用、药用植物要优先考虑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实行严格管理、科学经营,确保产品经得起市场检验。要进一步深入挖掘资源潜力,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对芳香植物、染色植物、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

猜你喜欢
黔东南州康养森林
捕鱼节上捉鱼忙
补妆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那些康养旅游特色小镇
哈Q森林
黔东南州广场体育文化探析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