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某水电站泄洪闸事故原因分析

2020-10-19 10:54许仙娥谢东明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20年3期
关键词:消力池细砂渗透系数

许仙娥 谢东明

地基土体渗透破坏是坝(闸)溃决和失事的一个常见原因,我国新疆八一水库、甘肃小海子水库等工程,由于坝基土层发生渗透破坏,最终造成了垮坝事故[1-3]。巴基斯坦某水电站位于旁遮省的一条灌溉水渠上,是一座低水头径流式水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4.04 MW。泄洪闸于2017年2月1日进行过水试运行,16 d之后,于2017年2月17日发生垮塌。从事故发生的过程判断,闸基发生了渗透破坏。本文通过对建筑物地质条件、设计及施工等方面的资料分析,探讨分析造成闸基发生渗透破坏的原因。

1 建筑物基本情况

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电站厂房和泄洪闸。灌溉水渠宽112 m,在场址区呈弧形弯曲,右岸为凹岸,建筑物布置在近弧顶位置。其中电站厂房布置在渠道右侧,厂房轴线长49 m,顺水流方向宽45 m,主厂房建基高程192.3 m,安装2台涡轮式发电机。厂房左侧布置泄洪闸,上面建有连接左岸与厂房的交通桥。泄洪闸总宽度63 m,共设7孔闸门,单孔净宽7.1 m,闸墩宽2 m。顺水流方向,闸底板长18.6 m。闸室上游设置混凝土铺盖,长21 m,下游消力池长度14 m。纵向永久缝分别布置在2#、4#和6#闸门中线上,混凝土铺盖与闸底板之间以及闸底板与消力池之间的永久缝布设PVC止水。闸底板的上游端和下游端以及消力池的末端分别布设钢板桩截渗,钢板桩长2.6 m。

溢流堰顶高程204.8 m,设计流量230.6 m3/s,上游最高设计水位206.8 m,下游最低尾水位200.4 m。

2 闸基地质条件

2.1 闸基地层结构

工程位于冲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地面高程204.8~205.6 m。场区均为第四系冲积地层,自上而下分别分为:①粉质黏土,可塑-硬塑状,层厚度约2 m,层底高程203.2~203.6 m;②粉土质细砂,土层不均匀,局部夹有中细砂层或黏质粉土透镜体,一般中密-密实,局部较松散,该层厚度约16 m,层底高程186.2~186.6 m;③粉质黏土,硬塑-坚硬状,该层厚度2~4 m,层底高程184.4 m。④粉土质砂,密实,未揭穿。泄洪闸建基面高程为198~203 m,位于②层粉土质细砂顶部。

2.2 闸基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2.2.1 颗分试验成果

闸基持力层为②层粉土质细砂,其颗分试验成果见表1。

表1 闸基土层颗分试验成果统计表(ASTM D422)

由颗分试验成果可知,闸基土颗粒以细砂为主,其次为中砂和粗砂颗粒,含有少量粉粒,基本不含有黏粒,属级配不良土。

2.2.2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

根据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该粉土质砂层在高程193.0 m以上标贯击数为13~23击,呈稍密-中密状态,其中高程193.0~199.6 m之间部分土层标贯击数为5~9击,呈松散状态;高程193.0 m以下土层标贯击数为14~43击,基本呈中密-密实状态。

2.2.3 土工试验成果

闸基土层物理力学试验成果见表2。

表2 闸基土层物理力学试验成果统计表

试验成果显示,闸基粉土质细砂层属中等压缩性土。

2.3 闸基土层渗透性

钻孔定水头注水试验成果显示,闸基粉土质细砂层的渗透系数一般在4.63×10-5~9.08×10-6cm/s之间,平均为1.22×10-5cm/s,属弱透水性。

在电站厂房部位进行了群孔抽水试验,抽水孔和观测孔均采用清水钻进,试验成果显示,粉土质细砂层的渗透系数为3.3×10-2cm/s,属强透水性。

对比注水试验和抽水试验成果,显示两者差异很大。原因是注水试验钻孔在钻进过程中,为维持孔壁稳定,采用了膨润土泥浆作为循环液,影响了注水试验的结果,钻孔注水试验测得土层渗透系数明显偏小,不能真实反映土层的渗透性。

3 泄洪闸失事过程

2017年2月1日泄洪闸首次开启2#、3#、4#和5#闸门,过流94 m3/s,约为设计流量230.64 m3/s的40%。2月16日发现泄洪闸右侧下游挡墙发生变形下沉,上游灌渠取水口挡墙出现变形破坏。至2月17日,对应6#和7#闸门的上游铺盖前端出现漩涡,如图1所示。随着上游漩涡扩展,下游水流逐渐变浑浊,上游铺盖混凝土断裂下沉,约10 min后闸墩下沉,交通桥发生垮塌,如图2所示。从开始试运行到垮塌,泄洪闸仅仅运行16 d。

图1 泄洪闸上游铺盖前端出现漩涡

图2 泄洪闸交通桥垮塌

4 事故原因分析

泄洪闸垮塌前,上游铺盖前端出现漩涡,说明闸基下形成了渗漏管道,闸基土层发生了严重的渗透破坏。

根据设计资料,溢流堰上游水位为206.1 m,下游水位为202.2 m,上、下游水位差为3.9 m。自上游混凝土铺盖起点至下游消力池末端水平长度为53.7 m,闸基下布置有3道长度为2.6 m的钢板防渗墙。渗流计算成果显示,正常工况下消力池末端的渗透比降约为0.107。闸基土层为粉土质细砂,不均匀系数为2.7,判断该土层的渗透破坏类型为流土[5-6],根据工程经验,该类土允许渗透比降一般在0.20~0.35之间[7-9]。

根据以上分析,计算的消力池出口渗透比降小于闸基土层的允许渗透比降,正常情况下,闸基土层不至于发生渗透破坏。该分析结论与泄洪闸发生事故的事实不符。针对事故原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4.1 闸基土层实际渗透比降

土层的渗透比降取决于上、下游水头差和渗径,在水头差一定时,渗径越短,渗透比降越大。水闸失事后的调查发现,在7#闸门上游铺盖前端以及右侧下游导墙末端部位均发现有冲坑,其中下游导墙末端冲坑深度达2 m以上。铺盖上游的冲坑可能是由于基础埋深不够造成的,而下游导墙末端冲坑形成的原因是右岸为渠道弧形弯曲段的凹岸,通过泄洪闸的水流在扩散时冲向凹岸,水流到达厂房左侧挡墙末端时,部分水流绕过挡墙向上游进入电站尾水渠,水流对挡墙尾端地基进行淘刷,形成冲坑,并逐渐向上游和左侧扩展。上、下游冲坑的形成缩短了闸基地下水渗径,增大了实际的渗透比降。渗流计算成果显示,在上、下游存在冲坑的条件下,下游冲坑处的渗透比降达到0.208。

为了防止闸基渗透破坏,设计在闸底板前端、后端和消力池末端设置了3道深度为2.6 m钢板防渗墙。但不知是出于何种考虑,防渗墙沿泄洪闸轴线方向并未封闭,在7#闸门及右侧导墙地基未采取防渗措施,存在“防渗缺口”,不仅导致地下水渗径缩短,渗透比降增大,还可能造成闸底板与闸基土之间发生接触冲刷。

此外,闸底板与铺盖和消力池之间的永久缝采用PVC止水,如果闸基产生较大不均匀沉降,有可能使止水效果不好或完全失效。此种情况下,将会缩短地下水渗径,大幅增大闸基土渗透比降。

4.2 闸基土层允许渗透比降

土的渗透破坏类型和允许渗透比降与土的颗粒级配和密实程度有关[10]。闸基土为粉土质细砂层,但该土层土质不均一,局部夹有中砂层或黏质粉土透镜体。密实程度一般中密-密实,但局部较松散,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最小仅为5击。根据施工资料,厂房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基坑左侧7#闸门部位布置了1排抽水孔,降低地下水位近12 m。由于地层主要由粒径小于0.425 mm的颗粒组成,具中等-强透水性,若抽水井反滤层设置不当,大泵量抽水极有可能带走土层中的细小颗粒,造成地基土层结构发生破坏。此外,厂房左边墙外侧回填土为砂性土,未进行压实处理,降低了土体的抗渗性和抗变形能力。根据以上资料分析,7#闸门与右侧导墙地基土体不均一,存在抗渗性差的松散砂土层,其允许渗透比降可能低于建议值。

4.3 闸基土层的渗透系数

在进行防渗计算设计时,依据钻孔注水试验成果,采用的土层渗透系数为1.22×10-5cm/s。前已述及,由于钻孔施钻过程中采用了膨润土泥浆护壁,注水试验成果未能真实反映闸基土层的渗透性。此后进行的群孔抽水试验证明了这一点,土层渗透系数达到3.3×10-2cm/s。由于渗流计算时采用的渗透系数与土层实际的渗透系数差别太大,可能造成计算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

5 结语

根据泄洪闸垮塌的过程判断,闸基土层的渗透破坏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引起闸基渗透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水流冲刷造成地基出现冲坑、防渗措施不封闭、闸底板永久缝止水失效、闸基下存在松散地层及未经压实的回填土等。

猜你喜欢
消力池细砂渗透系数
基于大涡模拟的嵌槽式消力池内水力特性研究
充填砂颗粒级配对土工织物覆砂渗透特性的影响
酸法地浸采铀多井系统中渗透系数时空演化模拟
基于MODFLOW-SUB建立变渗透系数的地下水流-地面沉降模型
水泥土的长期渗透特性研究*
国内特细砂混凝土研究进展与前景分析
Nitric oxide detection methods in vitro and in vivo
跌坎深度对扩散式泄槽底流消能水力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Loss of cavin1 and expression of p-caveolin-1 in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ossible role in neointima formation
红石嘴枢纽冲砂闸水毁加固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