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运用价值分析

2020-10-19 17:43夏玉华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4期
关键词:诊断准确率高频超声

夏玉华

【摘 要】 目的:探讨对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采用高频超声+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07月~2019年04月收治的102例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经过手术病理,所有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获得有效证实,临床采用高频超声+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对患者展开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就最终诊断准确率展开对应分析。结果:对所有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完成高频超声+多普勒超声诊断后,确诊100例(98.04%),误诊2例(1.96%),最终发现高频超声+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高频超声+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的有效应用,使得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诊断准确性获得显著提升,可为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案研究提供依据,实现患者的早期治疗与转归。

【关键词】 高频超声;多普勒超声;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准确率

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而言,其包括诸多类型,主要集中于胆固醇性息肉、息肉型早期胆囊癌以及良性非胆固醇息肉等方面,以胆固醇性息肉表现出较高发病比例。当前针对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在治疗期间以手术方法采用较为常见,对此术前通过有效手段展开疾病检查,对于手术方案的制定能够发挥显著指导价值[1]。具体针对胆囊息肉样病变在实施临床诊断期间,超声影像学检查获得广泛应用。但传统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方法的应用,无法获得清晰检查图像,疾病漏诊以及误诊率较为显著[2]。在此种情形下,高频超声方法的有效应用能够将上述弊端充分克服,可以将近场效应最大程度消除,对于胆囊底部显示的完整性能够做出保证,从而对低频超声不足加以充分弥补。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有效应用,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病灶位置存在的血流信号,从而对疾病顺利鉴别诊断发挥显著促进作用[3]。本次研究将针对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探析高频超声+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应用可行性,以实现患者早期治疗与转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07月~2019年04月收治的102例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女40例,男62例;年龄区间为27岁~80岁,平均为(55.39±2.31)岁;纳入标准:①对患者临床采用胆囊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完成手术后对患者展开病理组织学检查,获得确诊;②手术前对患者展开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类型肿瘤疾病;②伴有系列严重精神障碍;③伴有凝血障碍疾病。

1.2 方法

临床采用高频超声+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对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展开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具体检查前1d,就高脂肪食物禁止进食需要进行告知,并且禁止选择对胆囊收缩产生影响的药物进行治疗。主要在检查前1d晚餐后要求患者保持≥8h禁食,于第2d清晨准备对患者实施空腹检查。通过对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情况加以了解后,对其仰卧位或者左侧卧位的采取辅助完成。具体检查期间准备探头在患者右肋缘下或者右肋间等合理深入,就胆囊情况展开多切面检查,如果可疑病灶出现,则展开放大观察,并将观察力度充分加强。针对患者胆囊病变大小、位置、形态、回声、周围血流信号以及边界等情况进行认真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对于所有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诊断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展开处理,计数资料(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准确率)行X2检验,以n(%)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所有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完成高频超声+多普勒超声诊断后,确诊100例(98.04%),误诊2例(1.96%),最终发现高频超声+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胆囊息肉样病变发病比例呈现出显著增加,其主要是患病患者胆囊壁腔内呈现出息肉状病变的情况,并且会向腔内逐渐生长。对于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而言,其病理学改变主要集中于炎性息肉、胆囊醇息肉以及胆囊腺瘤几方面,特别对于膽囊醇息肉患者而言,表现出较小直径,呈现出较大诊断难度[4]。而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而言,缺乏早期典型症状,只呈现出上腹饱胀以及慢性右上腹疼痛等方面,部分患者甚至症状表现不明显,从而呈现出较大诊断难度。如未对此类患者及时诊断与治疗做出保证,患者存在一定概率表现出恶变风险的现象。对此确定有效方案展开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及时诊断意义显著,以便于患者治疗方案制定以及预后改善[5]。

高频超声+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可以对患者病变部位做到完整显示,对于低频探头表现出的模糊不清现象能够充分克服。此外对于病灶大小以及位置等系列特点可以清晰显示,对患者呈现出的血流状态可充分了解。并且二者结合可使得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效果获得进一步提升,对于血流信号、微血管循环等清晰显示,使得误诊率确切降低。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的有效应用,使得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诊断准确性获得显著提升,可为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案研究提供依据,实现患者的早期治疗与转归。

参考文献

[1] 王长水,李伟,陈新.彩超用于微创保胆术治疗胆囊息肉术前诊断评估的价值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4):56-57.

[2] 何静.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影像学特点及临床病理诊断一致性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03):37-38.

[3] 赵颖,郭昕.经腹部彩超在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31):154-155.

[4] 郑伯吉,代福田,吴茂华.螺旋CT增强扫描及超声鉴别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5):185+187.

[5] 朱聪聪,杨青.胆囊息肉样病变的CT增强及超声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对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03):107-110.

猜你喜欢
诊断准确率高频超声
腹部B超联合阴道B超在妇产科急腹症诊断中的效果观察
高频超声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价值
高频超声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
探讨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