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团队式随访干预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度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2020-10-19 18:07赵琦朱倩如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3期
关键词:程序化

赵琦 朱倩如

【摘 要】目的:分析程序化、团队式随访干预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度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5月9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2018年9月~2018年12月48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2019年1月~2019年5月49例为观察组,接受常规干预+程序化、团队式随访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知识认知度、运动耐力[6分钟步行试验(6MWT)]。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疾病知识认知度较对照组高(P<0.05);干預后,观察组6MWT距离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程序化、团队式随访干预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能提高疾病知识认知度、运动耐力。

【关键词】程序化;团队式随访干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疾病知识认知度;运动耐力

【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3--01

冠状动脉类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具有发病率、病死率高的特点。冠脉旁路移植术又称冠脉搭桥术,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手段。其能有效缓解心肌缺血,但术后并发症成为治疗难题。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减少不良行为,从而能有效控制并发症[1-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9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旨在分析程序化、团队式随访干预的应用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5月9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2018年9月~2018年12月48例为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55~71岁,平均(63.17±3.62)岁,2019年1月~2019年5月49例为观察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56~71岁,平均(64.29±2.97)岁。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干预,包括出院时进行饮食、运动、注意事项、复查等常规干预。

1.2.2 观察组 接受常规干预+程序化、团队式随访干预,常规干预同对照组,程序化、团队式随访干预:组建包括2名主治医生、6名责任护士的团队,并邀请院内经验丰富的专科主任医师、营养师、药剂师、营养师为团队随访提供理论支持。出院前1d,为患者建立随访档案,由团队成员根据患者文化水平、接受能力、现存问题等制定随访方案,告知其随访时间、随访程序,并嘱咐患者遵医嘱进行院后自护。出院后,根据制定的方案,通过电话一对一、团体授课、家访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过程的方式为程序化沟通方式(接触—介绍—沟通—询问—回答—离开):接触为称呼患者喜欢的称呼,介绍为向患者做自我介绍,沟通为告知患者研究目的、需要及配合的内容等,询问为询问患者担心的问题、需要什么等,回答患者的问题、要求,并给予恰当的反馈,疑问解答且患者满意后,礼貌地离开(挂断)。随访过程中需由浅入深,逐渐了解患者现存症状、运动情况、生活方式、知识了解程度等,过程中需要求家属参与。两组均干预2个月。

1.3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知识认知度,采用自制量表评估,包括临床表现、治疗、预防、饮食、运动5方面的知识,总分5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疾病知识认识度越高。(2)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运动耐力,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估,严格按照试验要求测试,将步行距离作为检测评估标准,平稳状态下步行距离越长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疾病知识认知度干预前,观察组疾病知识认知度为(21.05±3.49)分,对照组为(22.13±4.38)分,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疾病知识认知度为(39.14±2.03)分,对照组为(30.25±3.07)分,两组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

2.2 运动耐力 干预前,观察组6MWT距离为(321.27±34.09)m,对照组为(330.14±34.09)m,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6MWT距离为(395.06±29.15)m,对照组为(362.14±25.47)m,两组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长(P<0.05)。

3 讨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受到健康知识了解较少,片面地认为手术治疗可以一劳永逸,院后缺乏正确的自我护理,导致并发症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因此,院后为患者提供持续性、有效性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疾病知识认知度高于对照组,且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表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接受程序化、团队式随访干预,能提高疾病知识认知度、运动耐力。本研究通过医护合作,能保证医护间信息准确传递,在短期内取得专业的判断,且能为患者制定持续性的个性化干预,并在随访中引入程序化沟通方式,能提高医患沟通规范性,促使护理人员高效获取患者信息,并解答其疑问,从而能提高患者健康认知水平,改善不良行为,促进术后恢复[3]。另外,随访中还引入家属监督机制,可强化患者遵医行为,加速康复进程。

综上,程序化、团队式随访干预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能提高疾病知识认知度、运动耐力。

参考文献

代玉川.循证护理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氧血症的影响[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9,33(3):224-227.

莫小红,汤红莲,李小芳,等.延伸护理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8,23(06):609-611.

宁艳娇,万紫旭,刘娜,等.程序化、团队式随访方案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疾病认知及术后康复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9,48(02):329-331.

猜你喜欢
程序化
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
程序化操作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
程序化护理对高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压疮发生的预防效果观察
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发展及监管研究
中国程序化广告技术生态
突破对程序化创意的认识局限
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患者的影响
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程序化购买 “钱”景大爆发
推进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