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10-19 20:02靳文辉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1期
关键词:瘘术脑积水脑室

靳文辉

【摘 要】目的:探究脑积水患者应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脑积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62例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分别实施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和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恢复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6.77%,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0.96%,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更优,两组数据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积水的临床治疗工作,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脑积水;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1--01

在神经外科中,脑积水较为常见,患者脑组织中出现过量组织液,导致颅内压升高,疾病的恶性进展会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行走困难以及智力障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都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脑积水的常用方法,不同的手术方法对于脑积水疾病的治疗效果不同。为了研究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对于脑积水疾病的临床疗效,本文开展了对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62例脑积水患者进行了临床资料的回顾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时间段是2017年8月-2018年8月,研究对象是研究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脑积水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脑积水的临床诊断标准,具备手术治疗的各项指征,研究已经通过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在知情同意本次研究的基础上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依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有患者31例。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有16例、15例,年龄介于37岁-68岁区间内,年龄平均值(53.34±2.57)岁。观察组中有17例患者为男性,14例患者为女性,年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71岁、38岁,年龄平均值(52.94±2.62)岁。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得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实施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手术[1]。观察组应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指导患者取仰卧头高位姿势,对手术部位实施消毒和全麻,铺以无菌巾,以患者距离矢状窦3cm、冠状缝2cm为中心做中线,切口位置在纵行旁边3cm处,将神经内镜插入患者侧脑室内部,成功进入到第三脑室后进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操作,应用温度为37℃的乳酸钠林格试液对患者的脑室进行反复冲洗,在乳头体基底动脉钱做脚间池造口,扩大造瘘口至5mm,LiLiequist膜打开,可见边缘摆动的情况下表示造瘘成功。根据手术切口的出血特征采用相應的止血方法,活动性出血使用电凝止血方式,小剂量出血使用林格氏液冲洗,直至自行止血为主。手术实施完成后,将脑室灌以乳酸钠林格氏液,可达到有效的硬膜外血肿和气颅[2]。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疗效,将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种,临床治疗有效率为显效比率与有效比率之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以及手术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在确保研究数据准确无误的基础上,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和处理研究产生的数据,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和检验方法分别是:表示方法为百分比,检验方法为x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与检验方法分别为:表示方法为(均数±标准差),检验方法为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

手术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一: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

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二:

3 讨论

在人体的脑室系统脉络丛中,随处可见脑脊液,脑脊液表现出无色透明的特征,能够为大脑提供营养,促进废物的排出,维持脑部系统的酸碱平衡,并对压力有缓冲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脑脊液的分泌量在每天400ml与500ml之间,当患者发生脑梗阻或其他疾病时,脑脊液的循环受到阻碍,导致大量脑脊液滞留在脑部,使脑脊液含量增加,出现脑积水问题[3]。脑积水患者病情程度的差异,对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的影响也有一定的不同,如果患者的病情较重,则容易使正常肢体功能收到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实施手术治疗[4]。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是目前临床上较为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在术中患者脑部组织能够被清晰的显示出来,无需异物的置入,能够的达到理想的手术治疗效果[5]。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实施了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的患者临床疗效为96.77%,且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相比,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整个治疗过程需要的费用更少,所以综合来看,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是临床上治疗脑积水的最有效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对脑积水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值得临床上的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张振武,冯沃标.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儿童脑积水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03):105-106.

刘厚强,叶成坤,王新栋,王臻,丁允波,包爱军,徐强,王勇,孟庆明,李祥.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在梗阻性脑积水中的应用[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7,14(06):446-449.

段嘉斌.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17):114-116.

薛鹏,周志崧,陈建行,柳羲,张旺,沈红,林志国,刘利.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7,22(05):357-359.

荣向辉.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0):109-111.

猜你喜欢
瘘术脑积水脑室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什么是脑积水?
高频彩超在行动静脉内瘘术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应用自体血管移植行动静脉造瘘术13例
经皮内镜胃造瘘和小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
探讨临床药师在动静脉内瘘术中规范化使用抗菌药物的作用
脑积水的影像诊断技术进展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