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妇产科术后不同体位在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对比

2020-10-19 20:02孙建光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1期
关键词:妇产科

孙建光

【摘 要】目的:探讨拟定术后不同体位干预方案对妇产科患者进行干预后获得的深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05月~2019年06月收治的52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信封法分组后拟定每组深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方案;参照组(26例):拟定日常护理方案给予血栓预防;实验组(26例):拟定日常护理方案+针对性体位护理方案给予血栓预防;就组间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展开对比。结果:实验组妇产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3.85%)低于参照组(30.77%)明显(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患者于临床接受针对性体位护理干预后,利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的显著降低,最终促进妇产科手术患者预后效果以及病情转归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妇产科;针对性体位护理;深静脉血栓栓塞症

【中图分类号】R47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1--02

患者于临床完成妇产科手术后,众多并发症中以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出现较为常见,并且往往呈现出诸多位置栓塞的现象,尤其以肺栓塞的出现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程度最为显著,对此拟定有效方案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干预,以使得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概率获得有效降低意义显著[1-2]。本次研究将针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探究拟定针对性体位护理方案并应用可行性,以利于妇产科手术患者预后效果以及病情转归效果的提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05月~2019年06月收治的52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信封法分组后拟定每组深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方案;参照组(26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3岁~58岁,平均年龄为(41.26±7.32)岁;实验组(26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4岁~59岁,平均年龄为(41.27±7.33)岁;纳入标准:①患者手术类型主要集中于子宫切除术、剖宫产术以及卵巢肿瘤切除术等方面;②知情同意书签署;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存在凝血障碍;②表现出较差配合依从性;观察对比两组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年龄,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经分组并应用方案给予深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期间,参照组:对患者完成硬膜外麻醉以及全麻手术后<6h,对其去枕平卧位采取辅助完成,并且保持头部偏向一侧。之后就离床运动、床沿运动与离病房运动等对其进行指导;实验组:临床拟定硬膜外麻醉方案对患者完成手术后,对于其病房转入进行充分协助,并且就垫枕平卧位采取辅助完成。在实时心电监护<2h,对于被动肢体活动对患者进行干预。并对患者小腿悬空做出保证,以使得腓肠肌压迫获得有效降低。此外,要求家属以及护理人员对其积极展开按摩操作。通过家属与护理人员对患者双下肢进行按摩,以改善患者的病症状态。具体实施期间,主要沿着患者小腿从下至上展开。此外,对患者小腿肌肉进行轻捏,对其双下肢关节活动加以协助。在>1h,将患者脚部平放,对膝关节以及踝关节进行活动,在>2h,对患者翻身活动予以指导,对自由卧位的保持做出保证,通常协助患者进行侧卧位采取。拟定全麻方案对患者完成干预后,于病房将患者送入,对其去枕平卧位采取辅助完成,完成心电监护>2h,对其自由卧位采取进行指导,之后要求家属与护理人员对其双下肢进行按摩,依旧保持小腿悬空状态,以将腓肠肌压迫显著降低,并对家属与护理人员按摩操作的顺利进行做出保证,具体按摩部位同上,保持10min持续时间以及10min间歇时间。此外,于患者跟腱位置保持向上对大腿小腿肌肉进行挤压,以将下肢静脉回流显著加强。在>1h,对其脚部平放做出保证,对于膝关节活动以及踝关节活动认真展开,并对下肢关节进行充分活动,保证10min持续时间以及10min间歇时间。在>2h,对患者大幅度髋关节运动以及双下肢运动加以指导,并且对其下肢肌肉以及足背屈等长收缩运动进行协助,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恢复后,对于第一次翻身运动要求护理人员协助其完成,并对自由卧位的保持予以指导,通常对其半坐卧位或者侧卧位的采取辅助完成。次日对患者主动锻炼加以督促,控制频率为3~4次/d,控制上下肢活动次数为20~30次/次,將活动量逐日增加,直至顺利下床行走。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妇产科手术患者的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展开两组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结果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以n(%)表示,行X2检验,结果P<0.05证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妇产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3.85%)低于参照组(30.77%)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针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拟定针对性体位护理方案进行干预,于患者深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具体实施期间,能够将患者肢体活动力度显著增强,使得下肢关节运动力度获得充分增强,从而对腿部肌肉收缩加以促进,对泵功能进行有效促进,使得外周血管壁压力呈现出一定程度增加,从而对于血液循环发挥明显促进作用,对于栓子的形成进行充分避免[3]。

观察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妇产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3.85%)低于参照组(30.77%)明显,进一步说明针对性体位护理方案拟定与应用可行性。

综上所述,妇产科手术患者于临床接受针对性体位护理干预后,利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的显著降低,最终促进妇产科手术患者预后效果以及病情转归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陈娟.系统化护理对妇产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发生情况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9,28(13):123-124.

吴波.空气压力治疗仪在预防妇产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改善患者肢体微循环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05):127-128.

刘红莲.系统化护理对妇产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06):639-640+643.

猜你喜欢
妇产科
继往开来 永葆青春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一)
继往开来 永葆青春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二)
继往开来 永葆青春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一)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
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及其处理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妇产科学教学中的新探索——EBM与PBL教学法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