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观察

2020-10-19 16:45王倩筠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

王倩筠

【摘 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静脉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麻醉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麻醉剂用量、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種麻醉方式的效果无明显差别,但腰硬联合麻醉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控制血压及心率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2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1--0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一种术式,适用于髋臼破坏较严重或有明显退变、类风湿性髋关节炎、关节强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以及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并发股骨头坏死等病症[1]。以往该手术中运用的麻醉方式以全身麻醉为主,目前,临床上开始采用硬要联合麻醉且使用比例也在逐渐上升。良好的麻醉效果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障,加之现今患者对医疗水平、治疗舒适度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本文就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进行了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纳入标准:病患无特殊的感染病史,符合髋关节置换术的标准,对本次研究表示支持态度并签署相关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对合并有严重心脏病以及其他并发症病患进行排除,对相关麻醉药物具有过敏反应的病患进行排除。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56-82岁,平均年龄(70.3±2.1)岁。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55-81岁,平均年龄(70.5±2.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半小时,两组经静注地西泮(10mg)与阿托品(0.5mg)。进入手术室后,注意对患者心率、脉搏等生理指标的监测。按照一定的剂量依次静注丙泊酚(2.0mg/kg),瑞芬太尼(1.0 μg/kg),维库溴铵(0.2mg/kg)。

1.2.1 对照组 行静脉复合全麻。吸入10%异氟醚,按照具体情况适度追加维库溴铵与瑞芬太尼的用量,然后以2.0mg/(kg·h)的速率利用微泵连续静注丙泊酚。

1.2.2 观察组 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取左侧卧位,于L3-4位置实施穿刺,然后将0.75%罗哌卡因(与10% 葡萄糖溶液的混合液)按照0.2mL/s的速率静注至蛛网膜下腔,应注意使麻醉平面

1.3 观察指标

麻醉苏醒时间;麻醉剂用量;心率;平均动脉压;不良反应发生率;总有效率。评价标准[2]:显效:镇痛、肌松作用好,无牵拉疼痛感;有效:伴轻度肌肉牵拉感,但仍可完成手术;无效:肌肉牵拉感强烈,无法完成手术。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分析

治疗后,观察组27例显效,15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26例显效,15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3.1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其它情况分析

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麻醉剂用量、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4.70±0.94)min、(18.1±5.2)mg、(73.0±6.0)次/min、(97.2±8.8)mmHg、(66.7±8.0)mmHg;对照组分别为(9.63±1.27)min、(140.3±10.5)mg、(92.0±6.6)次/min、(128.5±11.3)mmHg、(76.8±9.6)mmHg;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术中及术后,对照组出现4例深静脉栓塞、2例心动过缓、1例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91%;观察组出现2例心动过缓、1例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为6.8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应用非生物材料或生物材料制成的关节假体,通过手术植入病损骨关节部位,以达到矫正畸形、消除疼痛、重建稳定关节的目的。近年来,随着临床髋关节置换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对手术麻醉要求也随之提高。传统上全麻是髋关节置换术中常用麻醉方法,但麻醉诱导时间较长,对患者心血管影响较大,且麻醉费用较高,因此寻求更加有效的麻醉方法,以缩短麻醉起效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有重要意义。

当前越来越受重视的腰硬联合麻醉是一种新型的椎管内阻滞手段,有着硬膜外麻醉与脊麻的复合功效。此外腰硬联合麻醉与全麻相比麻醉药物用药量少,因此会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同时该麻醉方式还有肌松效果好、作用时间短等优点,便于手术视野的完全暴露,防止了损伤周围脏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血流动力学[3]。与此同时,该麻醉方式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十分微弱,因此为顺利进行手术并改善手术效果提供了可靠保障。腰硬联合麻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交感神经,扩张下肢动静脉,使局部血流量增加;同时还可对血栓的产生起到抑制作用,预防产生血小板粘附的情况,因此可大大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麻醉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麻醉剂用量、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综上所述,两种麻醉方式的效果无明显差别,但腰硬联合麻醉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控制血压及心率水平,且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王 波,黄桂华,马世颖. 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对比[J]. 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9):2804-2805.

吴 明.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农村卫生,2019,7(16):41-42.

初 秀,聂晶鑫,王 东.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比较[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5):132-133.

猜你喜欢
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研究
七氟烷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在烧伤休克期的麻醉作用探讨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
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