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脱位牙再植临床效果观察

2020-10-19 08:09霍宏岩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1期
关键词:疗效

霍宏岩

【摘 要】目的:探究上前牙外伤脱位再植的操作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32例上前牙外伤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离体30min-24h内进行再植治疗。随访3年,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2例上前牙外伤脱位患者经再植治疗后,有21例患者的再植牙可正常使用,但存在根尖吸收的情况。共11例再植失败,其中有3例为中度牙周炎、3例为脱位牙严重污染、5例为上前牙脱位时间过长。结论:在前牙外伤脱位中采用牙再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牙周膜,并缩短脱位牙的离体时间,但其应用效果,与脱位牙的离体时间、牙体外保持方式、固定形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上前牙外伤脱位;再植;正确复位;疗效

【中图分类号】R78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1--01

前牙外伤脱位为口腔科急症中常见的疾病,前牙的缺失,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咀嚼功能,同时会对患者的形象造成较大的损害,降低其生活质量[1]。牙再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咀嚼功能,维持牙列完整。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2例上前牙外伤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外伤脱位牙再植的远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32例上前牙外伤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7-60岁;②外伤导致的上颌前牙区单个年轻恒牙脱位;③脱牙保存良好、患牙根尖孔≥1mm,有保留的价值,可进行自体再植术处理;④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无法配合研究;②口腔内处于不可控制的病理过程中,如复发性口腔溃疡;③严重的牙科恐惧症;④依从性较差,认知精神较差;⑤错颌畸形、磨牙症、牙齿咬合伤;⑥服用可能影响愈合的药物,如类固醇药物、抗生素;⑦可能影响术后愈合的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等;⑧不良的口腔行为习惯,如咬唇;⑨参与其他研究;⑩缺乏再植术的条件,如脱位牙齿牙根发育完成,根尖孔宽度<1mm、患牙同时存在严重牙体缺损等。32例患者中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32.4±2.4)岁,平均受伤到就诊时间(5.6±1.8)h。

1.2 方法

①脱位牙处理:因外伤患者或多或少会导致牙齿受到污染,应用生理盐水将离体牙进行冲洗,待用。②受植区的处理:主要指牙槽窝的处理,首先常规对牙槽窝以0.5%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清洁牙槽窝,剔除异物及血凝块;然后复位牙槽骨,缝合损伤的牙龈,并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最后待牙槽窝处理完毕,将脱位牙置于牙槽窝,并轻轻按压让其复位,促进脱位牙与牙槽窝贴合。③固定与调磨:对牙齿进行固定和调磨,如果是脱位牙为单颗,可以将脱位牙与邻近的健康牙以结扎丝进行“8”字结扎,将脱位牙进行良好固定; 若存在多颗脱位牙,应采用牙弓树脂夹板进行固定。并对牙齿进行适当调磨,对牙齿的生理咬合进行恢复。应用结扎丝进行固定,每次固定大约7-10d后进行一次加固,固定时间为3-4周,应用树脂夹板固定,固定时间为三周,期间不用处置。若患者存在牙槽骨骨折,应将固定时间适当延长有利于骨折愈合[2]。此外,患者在固定期间应注意清洁口腔,保持卫生。④再植术后1月内禁用患牙咀嚼食物,尽量进食软食,定期随诊复查,检测换牙的牙髓活力,若术后出现相应牙髓炎症状,则立即行根管治疗或根尖诱导成形术。

1.3 随访时的检查指标及疗效评价

检查指标:牙松动度检查:①无松动;②Ⅰ度:只有颊舌向松动;③Ⅱ度:有颊舌和近远中向松动;④Ⅲ度:颊舌侧、近远中向和垂直向松动。探诊出血:①BOP(-);②BOP(+)。叩诊:①无异常(-);②不适(±);③疼痛(+)。X片:①无异常;②根尖阴影;③牙周膜增宽;④牙根吸收。疗效判定标准:成功:无自觉症状、无叩击痛、窦道消失;影像学检查,根尖周病变消失、根尖孔形成或闭合,形成钙化屏障;显效:患牙无明显自觉症状,无叩痛,影像学检查根尖部透射区消失或缩小,根尖孔尚未完全形成或形成不规则;失败:患牙自觉不适,有叩痛,窦道持续存在,影像学检查根尖部透射区扩大或无明显变化,无根尖形成即封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2例上前牙外伤脱位患者经再植治疗后,有21例患者的再植牙可正常使用,但存在根尖吸收的情况。共11例再植失败,其中有3例为中度牙周炎、3例为脱位牙严重污染、5例为上前牙脱位时间过长。

3 讨论

近年来,因交通事故或是工业事故的多发,使得外伤性脱位牙发生率也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对于脱位牙患者若在30min内能够将其及时植回牙槽窝,有90%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3],以确保患者能够正常行使各种牙功能;若不及时对其展开治疗,则会对其牙齿造成永久性损伤,且需要患者终身佩戴义齿,对其身心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再植手术治疗作为临床常用方式之一,其与牙离体时间、固位情况与离体牙处理等因素有着直接关系,而再植成功的关键在于对患者牙污染情况的正确处理,通过对脱位牙的反复清洗与牙周膜、齿槽神经的保护,以提高再植有效率;且在植入后要使牙根與牙槽窝紧密贴合,做好固定,并避免咬合创伤,为再植牙的愈合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外伤性脱位牙往往多容易并发牙根吸收或牙髓坏死等并发症,在牙再植术后早期普遍均存在牙根面吸收过程,范围多局限在牙根面下2/3,因此为进一步保护患者大部分脱位牙,则需要对其展开根管治疗,以预防和减少牙根吸收的发生。另一方面,在对患者行再植术固定中材料的选择对于临床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目前对常用的固定材料有单纯钢丝结扎、牙弓夹板结扎固定等方式,前者操作简单,主要用于支抗牙稳固的单个牙固定;后者则能够将支抗牙与患牙连接成一体,且具有一定的弹性,有助于咬合力均匀分布于各个牙齿,有一定生理动度,可促进患者牙周组织的恢复。对于根尖尚未闭合的年龄恒牙,一旦错过了就诊时间或自行复位的时间,则错过了保留牙髓的最佳时机,故在有效时间内及时采取牙再植术,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再植牙的行使功能起码在3年以上。

综上所述,脱位牙再植后能保持牙齿的完整性,保障牙齿的正常功能,但脱位时间短、牙体外保持形式,手术方法得当是植牙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范更新. 研究牙再植在前牙外伤脱位中应用的相关问题[J].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7,4(1):11-12.

彭 源. 年轻恒牙外伤性脱位再植的影响因素[J].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7(2):137-139.

崔永刚. 外伤性脱位牙的临床治疗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4):115-116.

猜你喜欢
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痈的疗效观察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旋转DSA指导下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止嗽散联合阿斯美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