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种植支抗技术和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法在口腔正畸中的效果对比分析

2020-10-19 08:16朱彩玉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口腔正畸

朱彩玉

【摘 要】目的:对微型种植支抗技术和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法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对患者平均分组,采用微型种植支抗技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正畸,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技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正畸,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上中切牙凸距差、尖牙间宽度等各项疗效评价指标值均明显更优(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88.00%、4.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64.00%、26.00%)(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中应用微型种植支抗技术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正畸效果,相较于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法,微型种植支抗技术有效率和安全性均更高。

【关键词】微型种植支抗技术;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法;口腔正畸

【中图分类号】R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1--0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自身外表有了更高的追求,口腔正畸在临床得到广泛使用[1-2],为此,本文以对比分析的方式,分析探讨了对微型种植支抗技术和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法两种常见的正畸技术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患者平均年龄为(26.75±4.54)岁,两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的比较均未见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技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将带环安置在患者上颌第一、二磨牙之间,根据患者上口外弓的具体情况制作配套的口外支抗;制备完毕之后,要求患者每天进行佩戴,佩戴时长保持在8h以上;与此同时,在患者口腔内焊接配套的Nance弓,每侧的牽引力维持在300g左右即可。

采用微型种植支抗技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正畸治疗:治疗正式开始前,使用洗必泰对患者行漱口处理,确保患者口腔清洁;口腔清洁完毕后,选用利多卡因(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20107)行口腔局部麻醉;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以及治疗需求,区分、标记待植入种植体的牙用黄铜丝,标记植入部位;与此同时,详细检查患者牙根的位置和形态以及牙周情况;完成上述操作后,在患者上颌植入对应型号的微型种植体,并在患者下颌第二磨牙的相应位置安置带环、舌弓。术后保持随访,待患者软骨全部愈合后,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链状橡皮圈对微钛钉加力,链状橡皮圈。每月更换1次,2年后取出种植体。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上中切牙凸距差、尖牙间宽度等指标数值。从牙齿咬合度、牙龈健康度、牙齿美观度以及牙龈疼痛度4个维度评价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总分100分,得分在70分及以上,认为患者治疗有效[3]。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软件SPSS20.00处理数据,以的形式表示正态计量资料,数据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数据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中切牙凸距差为(4.12±1.01)mm、平均上中切牙倾角为(27.89±3.65)°、平均磨牙移位为(3.25±0.65)mm、平均上齿槽座角为(-1.85±0.67)°、平均下齿槽座角为(1.49±0.51)°、平均尖牙间宽度为(1.89±0.56)mm;对照组患者平均中切牙凸距差为(2.13±0.98)mm、平均上中切牙倾角为(12.49±1.67)°、平均磨牙移位为(5.82±0.93)mm、平均上齿槽座角为(-0.67±0.22)°、平均下齿槽座角为(0.46±0.20)°、平均尖牙间宽度为(0.51±0.27)mm。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值的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中共44例患者治疗有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患者中共32例患者治疗有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4.00%。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50例观察组患者中共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包括1例(2.00%)口腔感染、1例种植体松动;50例对照组患者中共1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00%,包括5例(10.00%)口腔感染、6例(12.00)口腔炎症以及2例(4.00%)牙周水肿。经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更低,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顺利完成,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上中切牙凸距差、下齿槽座角、 尖牙间宽度以及上齿槽座角等各项疗效评价指标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结果表明,微型支抗是提高患者正畸治疗成功率的有效途径,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微型种植体支抗直径小,植入几乎不会给牙周组织带来创伤,且在颌骨上施加正畸力的方式,可有效避免牙齿移动,因而可显著提升正畸有效率;此外,微型支抗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对牙周组织创伤小等优势,因而可有效缩短患者各项症状好转时间、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初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笔者认为为进一步提升微型种植体支抗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植入种植體的过程中,为防止软组织在安装过程中卷入,可根据实际情况切开患者牙槽翻模处黏膜;微型种植体置入完毕以后,拍摄牙尖片确认种植体与牙根之间的关系,确认无误以后,常规服用抗生素抗感染。

综上所述,微型种植支抗技术和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法在口腔正畸中均有着一定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而言,微型种植体支抗具有稳定性更高、安全性更好的优势,可进一步提升患者正畸成功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刘洪,牟雁东,于晓光等.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稳定和安全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8):1159-1164.

汪双喜.微型种植支抗技术和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法在口腔正畸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3):90-92.

陈小梅.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5,(24):148-149.

猜你喜欢
口腔正畸
心理护理在口腔正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探讨
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体会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分析
护理工作在口腔正畸中发挥的实用价值
特殊口腔正畸保持器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