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

2020-10-19 08:07巩洪迪赵茳南郑方芳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1期
关键词:心内科应用价值

巩洪迪 赵茳南 郑方芳

【摘 要】目的:分析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应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8.5-2019.5期间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06例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并根据病例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每组各53例。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跌倒发生率与护理总满意率分别为3.77%(2/53)、94.34%(50/5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09%(8/53)、79.25%(42/53),X2=7.502,P=0.006,X2=9.934,P=0.002。结论: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应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可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与提高护理总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内科;防跌倒管理;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1--01

跌倒是住院患者较为常见的一个安全问题,尤其是心内科患者经常会发生跌倒意外,由于心内科患者的年龄普遍较大,且病情较为严重,多数患者存在心脏受损情况,致使心功能下降,从而造成患者排血量降低,导致其出现心悸、头晕及浑身无力等症状,进而使心内科患者较易出现跌倒情况。跌倒不仅可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增加经济负担,还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直接导致其死亡[1]。因此,临床对跌倒意外事件应高度重视。为了降低心内科患者的跌倒发生率,本文就此分析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应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06例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本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并根据病例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每组各53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7:26,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5.1±3.2)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8:25,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65.4±3.1)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基本一致(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①在患者入院后,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使其快速熟悉病房的各项设施。②进行健康教育,讲解基本的防跌倒方法,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防跌倒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③维持地面干燥、整洁,在特殊位置需放置黄色警示牌,并减少病房、走廊中的障碍物。④定时巡视病房,以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并立即给予解除等。

观察组采取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具体为:①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采用Morse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零风险为0-24分,低度风险为25-45分,高度风险为45分以上。然后根据评分标准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②零风险护理措施: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将防跌倒警示牌放置在病房中的显眼位置,并确保病房有充足光线,同时主动发放防跌倒的知识宣传手册,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另外,需加强病房巡视,若发现地面存在水渍应立即擦拭干净,嘱咐患者在如厕与沐浴时不进行反锁。③低度风险护理措施:采取标准预防跌倒护理措施,在一般护理措施基础上,在病床上配备床栏,在患者睡觉时需竖起床栏,以避免患者坠床,同时需严格遵医嘱给药,并告知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特别需着重讲解影响活动能力的药物。另外,在患者如厕与沐浴时,需叮嘱家属陪同于门外,而护理人员应进一步加强病房巡视,以随时帮助患者解决问题。④高度风险护理措施:采取高危险预防跌倒护理措施,在标准预防跌倒护理措施基础上,在病房中设置扶手,并定期组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学习如何降低跌倒风险及預防跌倒,详细讲解相关知识,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正确的认知跌倒。另外,需嘱咐患者不可单独活动,强化监护管理,在交接班时应重点介绍高风险患者的情况。

1.3 观察项目 对比所有研究对象的跌倒发生率与护理总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跌倒发生率与护理总满意率分别为3.77%(2/53)、94.34%(50/5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09%(8/53)、79.25%(42/53),X2=7.502,P=0.006,X2=9.934,P=0.002。

3 讨论

由于心内科患者可同时合并有多种疾病,如: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加之年龄也较大,且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导致其不仅发生跌倒的几率较高,同时在跌倒发生后所带来的影响也更为严重[2]。因此,对心内科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避免跌倒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有相关研究发现[3]: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可有效降低心内科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可将其降低至3.92%。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的跌倒发生率与护理总满意率分别为3.77%(2/53)、94.34%(50/5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09%(8/53)、79.25%(42/53),X2=7.502,P=0.006,X2=9.934,P=0.002,提示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具有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及提高护理总满意率作用,与上文所述基本一致。这是由于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患者初入院时就进行全面的跌倒风险评估,从而根据评估结果给予风险分级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放置警示牌于病房内,不仅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防范意识,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警惕性,以高度重视巡视风险患者;宣教防跌倒注意事项及相关知识可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与正确认知跌倒的能力;嘱咐患者如厕与沐浴不将门反锁,并叮嘱家属陪同于门外,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确保病房地面干燥、清洁与光线充足,可有效避免患者跌倒,并提供一个安全的病房环境等,从而达到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的目的,同时还可使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进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

综上所述,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应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可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与提高护理总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贾红萍.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0):259-260.

柏海兰.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医药前沿,2017,7(13):62-64.

吴红霞.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住院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作用[J].临床研究,2016,24(9):120-121.

猜你喜欢
心内科应用价值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研究
因需施教在心内科临床带教中的观察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