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对正压性脑积水患者术后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10-20 08:43郑州大学附属南阳中心医院473000刘海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脑积水脑室神经功能

郑州大学附属南阳中心医院(473000)刘海玉

正压性脑积水是颅内压正常的一种特殊交通性脑积水,病情多呈缓慢进展,影像学检查可见脑室扩大、特征性改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失禁、步态障碍、精神智能障阻等三联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1]。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降低颅内压为主,脑室腹腔分流术是通过腹腔分流管进行脑脊液引流的一种术式,在正压性脑积水治疗中,取得一定疗效,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预后。近年来,随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逐渐应用于临床脑积水患者治疗中,并受到医患青睐[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78例正压性脑积水患者,旨在探究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我院7 8 例正压性脑积水患者(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46.58±7.69)岁;病程0.5~2年,平均病程(1.36±0.25)年。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7.87±6.86)岁;病程0.3~2年,平均病程(1.30±0.28)年,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均衡可比(P >0.05)。

1.2 选例标准 纳入:经影像学、临床症状确诊为正压性脑积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失禁、步态障碍、精神智能障阻;家属签订本研究同意书。排除:凝血功能异常者;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相关手术禁忌者;其他类型脑积水者;全身严重感染者;精神类疾病者。

1.3 手术方法 入院后常规对症治疗,完善各项检查,给予两组不同手术方案。

1.3.1 观察组 行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以矢状窦旁约3.0cm与冠状缝前端约2.0cm处交汇点为中心,纵行旁开约3cm为穿刺点,并钻取直径为1cm的颅骨骨孔,切开硬脑膜,经侧脑室将神经内镜置入第三脑室,探查积水情况,并利用乳酸钠林格氏液(37℃)反复冲洗脑室,神经内镜下,于乳头体基底动脉前进行脚间池造口,分离室管膜,使用球囊导管将造瘘口扩大至5mm后切开LiLiequist膜,其边缘摆动说明造瘘成功,电凝止血,乳酸钠林格氏液填充脑室,预防硬膜外血肿及气颅,缝合切口,术毕。

1.3.2 对照组 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全麻、消毒铺巾,于右侧额角入路,穿刺点同观察组,通过脑室穿刺测试患者颅内压,并选取合适脑室腹腔分流管,经皮下深层组织自锁骨下分离至右上腹剑突下,将脑室腹腔分流管经上述通道穿进腹部,右上腹旁正中作5cm切口,通过皮下通道引出导管至肝脏膈面,导管置入腹腔约8~10cm,固定缝合。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根据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总分0~42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恢复越差;生活质量以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量表评估,总0~100分,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②术后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学 本次研究的全部数据资料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处理,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s)表示,t 检验,检验标准α=0.05。当P <0.05时表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 两组患者NIHSS评分、GQOLI-74评分比较(±s,分)

附表 两组患者NIHSS评分、GQOLI-74评分比较(±s,分)

?

2 结果

2.1 NIHSS评分、GQOLI-74评分 术前两组NIHSS评分、GQOLI-74评分间无显著差异(P >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且GQOLI-74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见附表。

2.2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69%较对照组25.64%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脊液在中枢系统中具有供应神经营养,缓冲压力,调节酸碱平衡,保护脑部组织与脊髓等作用,而脑积水主要是由脑脊液过量所致,可分为梗阻性与交通性脑积水,其中正压性脑积水是种特殊交通性脑积水[3]。目前,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在治疗交通性脑积水在国内外已得到认可,尤其是对于肿瘤相关性肺积水及中脑导水管积水,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腹腔分流术,并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医学对蛛网膜、脑池结构深入研究与认识,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并非是简单的将基底池和第三脑室打通,同时可将基底池与视交叉池接通亦是手术成功关键因素[4]。相关研究发现,颅内感染、出血等极易引起基底池与LiLiequist膜间脑叶网孔粘连堵塞,切开LiLiequist膜充分开放可起到改善循环作用[5]。此外,造瘘口闭塞或狭窄是造成第三脑室底造瘘术远期疗效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术中采用球囊导管将造瘘口扩大至5mm,而交通性脑积水因近端脑池局部狭窄可造成单位时间内脑脊液循环量降低引起慢性脑积水,扩大造瘘口有利于改善通道循环流量,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手术远期效果。本研究发现,术后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应用于正压性脑积水患者,在改善正压性脑积水患者神经功能,提升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意义。此外,马继伟等[6]研究指出,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与符合脑脊液循环生理学特点较为符合,可避免体内置入分流装置,具有创伤轻微,并发症少等优势。本研究亦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可显著降低正压性脑积水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应用于正压性脑积水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脑积水脑室神经功能
成人幕上脑胶质瘤切除术中进入脑室相关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揭密:脑积水的“水”哪来的?该怎么处理?
什么是脑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