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宽松货币政策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冲击要警惕加剧脱实向虚

2020-10-20 03:23王婧婧
商情 2020年38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经济体杠杆

【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球的大爆发,诱发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为了平抑波动,主要经济体纷纷采用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遏制资产价格暴跌,效果显著。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在短期稳定预期、缓解恐慌,但是也可能会带来资产价格泡沫和经济结构扭曲,进而加剧脱实向虚。本文以史为鉴,在梳理次贷危机后主要经济体如何治理脱实向虚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完善本轮货币宽松政策现实效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脱实向虚;宽松货币政策

一、突发公共事件下金融市场动荡、应对策略及反思

此次金融市场动荡的主要诱因是新冠疫情,为了遏制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引起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主要经济体快速推出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走过最短熊市并进入技术性牛市,投资者屡屡见证历史。

(一)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球范围爆发后,各类资产市场受到了波及,自2020年2月20日左右,各类资产价格开始同步下滑,但在三月第一周开始小幅反弹。3月9日,意大利宣布封城,欧佩克未达成减产协议,原油价格暴跌,拉开了资产价格暴跌的序幕。

主要经济体股票市场暴涨暴跌。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前,主要经济体股票指数都在攀登高点的路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给市场迎头暴击。以美国为例,标普500从高点下挫了35%,3月9日至3月18日10日内发生四次熔断,单日下跌幅度最大近12%,且熔断日第二日均发生了大幅反弹,单日上涨幅度最大逾9%。随后,自3月24日至3月26日,道指反弹逾20%,宣布最短的11天熊市结束,进入技术性牛市,暴涨暴跌载入史册。其他主要经济体也经历了类似的市场波动,如英国富时100指数跌幅36%,德国DAX指数跌幅40%,意大利富时MIB指数跌幅42%,法国CAC指数跌幅41%,日本日经225指数跌幅32%等,期间也呈现出暴涨暴跌的特征,且都在3月下旬开始反弹。

避险资产价格走势分化,反应出市场缺乏流动性和极度恐慌。一般而言,当货币政策宽松时,货币趋于贬值,债券收益率下行、债券价格上涨,黄金价格上涨。但此次全球各央行推出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时,这三类避险资产却呈现不同以往的特征。美国国债收益率趋于下行,2月初至4月末,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月6日高点1.684%跌至3月9日的0.318%, 4月30日收盘价0.646%。货币宽松政策下黄金价格一度暴跌,3月9日至3月19日市场剧烈波动期间,黄金价格快速下挫,伦敦金现跌幅达到14%,除却这段时间之外,黄金价格持续上涨,走势与当下货币政策宽松和经济不景气的基本面相符。美元指数则与黄金呈现相反走势,在市场极度恐慌阶段呈现出上涨行情,与当时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悖。

(二)主要经济体应对策略及效果

此次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经济,此次突发事件造成极易传染、无特效药,全球的需求和生产都受到巨大冲击,经济体何时能够解冻、损伤几何、何时能够恢复暂时难见分晓。二是市场踩踏,次贷危机以后,ETF基金、风险平价基金等产品的快速发展,导致市場策略趋同,越是下跌越是卖出,越是下跌越是卖不出去,市场流动性枯竭,资产价格快速下挫。

因此,应对此次市场剧烈下跌的策略,核心有二:一是补充流动性,缓解市场恐慌。主要央行在市场暴跌后快速推出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美联储两次降息至0-0.25%区间,并提供无限流动性支持。二是抑制疫病蔓延并推出经济刺激政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球爆发后,各国纷纷采取限制人员流动、病例跟踪检测等措施,并推出各类财政刺激政策,以遏制其蔓延势头,缓解其对经济的冲击。

二、脱实向虚治理经验与教训

(一)美国长期宽松政策引发脱实向虚

90年代互联网热潮后,美国实体经济缺乏重大创新,实体经济增长略显乏力,但与之相对应的是金融领域过度繁荣,长期低利率及宽松政策环境,导致金融过度创新,并助长了资产价格上涨的单边预期,资产泡沫不断累积,危机前雷曼兄弟的杠杆达到37倍。美国金融的过渡“脱实向虚”,最终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危机发生后,为了缓解因市场形势剧变进一步强化信贷萎缩、冲击实体经济,美国采取了维持市场流动性稳定、接管问题资产、补充金融机构资本、实施财政刺激政策推动投资、减税降费、鼓励创业等政策,力求缓解次贷危机及金融危机的冲击,治理金融“脱实向虚”。

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前后的政策举措效果平平,各项治理可能并未形成长效机制。一是危机前期政府不作为,未及时通过规范金融机构借贷行为、强化金融监管、完善住房市场建设、稳定房屋价格等措施,遏制金融“脱实向虚”及资产泡沫。二是危机后治理更加注重保持稳定而非治理“脱实向虚”,其政策目标更多在于避免风险进一步传染,而非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遏制“脱实向虚”的势头。三是去杠杆的实际效果难以衡量,非政府部门去杠杆与政府部门快速加杠杆同步。

(二)德国有力控制债务依赖快速摆脱脱实向虚

全球金融危机后,为缓解危机冲击,欧元区货币政策极度宽松,随之而来的是欧元区负债率加速上升。德国的在危机爆发后采取的救助措施也推动了负债率的快速上升,但脱实向虚很快的得到控制。

德国之所以未随其他国家一样长期陷入金融危机的泥沼,在于其德国能够遵从经济发展的本源,未放纵金融业过度发展,有力地控制住各经济部门债务依赖的欲望,没有像美国次贷危机前那样放纵金融的自我扩张,进而不给金融“脱实向虚”提供温床。在危机发生后,德国立刻通过减少开支、出售资产等手段压缩企业债务,严控财政赤字,避免形成债务积压的恶性循环,对于房地产等容易发生脱实向虚的领域严格把控避免形成资金洼地。从德国经验来看,财政整肃应在日常着力,留出政策空间,衰退时期的托底政策应该有效且快速,及时安排退出计划,避免债务依赖。

(三)中国主动遏制脱实向虚势头

为了有效遏制脱实向虚,中国推出了四大政策,一是推动以“去杠杆、去通道”为核心的金融强监管,遏制金融空转;二是清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推动“修明渠、堵暗道”,规范政府融资行为;三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创新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四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稳定市场预期避免市场剧烈波动。

中国治理“脱实向虚”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一是政策出台较为及时,中国在“脱实向虚”并未引发恶性事件时就开始介入,治理措施出台较早,有效避免了系统性风险事件,因此也未承受经济和金融的硬着陆。二是治理措施抓住了核心,以降杠杆、搞实体、稳预期为重点,针对的分别是遏制金融过度繁荣以降低分子,扬长补短盘活实体经济做大分母,稳定市场避免风险蔓延,直击治理“脱实向虚”的核心要点。三是治理效果不够彻底,许多政策的目标不够完善、措施协调性不足,如去库存推动之初,许多城市的房价一年内翻番;如金融去杠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小为企业的融资可得性。

三、对于当前遏制脱虚向实的对策建议

为应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和缓解前期金融市場剧烈波动,当前全球各国均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从长期来看,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一旦货币供给过于宽松远超经济增长实际,脱实向虚就在所难免。在当前形势下,必须控制对印钞票的依赖,从经济自身发力,避免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发进一步脱实向虚。

一是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蔓延是第一要务。当前经济疲软的根源是此次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若其能够快速控制,那么经济体可以很快解冻,损伤则相对可控。若传染源不能有效隔断,其传播长期无法控制,那么经济体长期冻结必然会引起大量企业破产,最后面临的将是新一轮重建,损伤难以估量。

二是财政刺激政策要托底。一方面社会保障方面要托底,减少短期停工停产引起的社会动荡。另一方面减税减费贴息政策要到位,最大程度减少因疫情导致的中小企业破产,降低疫情冲击对经济肌体的破坏。

三是货币政策要择时退出。此前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目的应该是缓解市场恐慌,而不是拉升资产价格,在当前市场已经相对稳定时期,应适当的退出或提高适用条件,不应继续加剧经济和金融的两极化。

四是避免形成资金蓄水池。货币供给应向经济更需要的地方引导,如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等。对于资金空转、快速拉升资产价格等情况应给予高度关注,坚决遏制投机客利用宽松政策炒作获利、再次引发“姜你军”、“逗你玩”等损害经济肌体的事件。

参考文献:

[1]李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辩[J].经济研究,2017,52

(06).

[2]马勇,陈雨露.金融杠杆、杠杆波动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7,52(06).

[3]徐滢.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

作者简介:王婧婧(1988.01-),女,汉族,安徽六安人,博士,徽商银行金融同业部职员,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经济体杠杆
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工作图什么?
降杠杆引发股指冲高回落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判断杠杆哪端下沉的方法和技巧
新兴经济体分裂为三大阵营
Does a Junk Food Diet Make You Lazy?
公共卫生
医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