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心理浅析

2020-10-20 05:30李亚楠
大陆桥视野·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就业难心理分析

摘 要:大学生就业一直以来备受国家和社会关注,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高校应届大学生就业压力倍增,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高校应届大学生的心理很容易出现偏差,影响以后的就业以及生活,大学生应该学会自我调解,掌控自身的能力。

关键词: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心理分析

随着高校毕业人数的逐年增长,“就业难”已成为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心理发育尚不够成熟,就业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在面临着就业形势严峻的市场环境时,学生就业心理状态难免出现障碍与问题,如自卑、焦虑、恐惧等,这些就业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对学生就业与择业起到消极。

一、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心理现象

高校应届毕业生刚刚脱离校园进入社会,身上的学生气息还未褪去,对于社会的认知还只停留在表面,无法迅速完成从学生到求职者的角色转换,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种种不适应的心理现象。

(一)焦虑

临近毕业,高校应届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焦虑的心理情绪,主要表现症状为在就业的过程中忧心忡忡,总是担心自己是否符合招聘公司的条件、能否被录用。

(二)自卑

这种心理现象在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比较常见。一方面,由于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扎实,专业技能不达标,综合素质能力较低,在就业的过程中容易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而其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不能够积极地面对,过分地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放大了自身的劣势,忽视了自身的优势,不能充分的展示自身的真实能力 ;另一方面,家长更加关注的是这个工作的功利性,忽视了毕业生自身的能力和今后的职业规划。多数家长把自己的期望强加在毕业生身上,忽略了毕业生自身的选择和感受,导致毕业生不得不听从安排,使得毕业生失去了对工作的选择性和对今后人生的规划。

(三)自负

自负心理出现时,只会缩小自己的短处,夸大自己的长处,缺乏自知之明,同时又把自己的长处看得十分突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自然产生自负心理。当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时,往往会产生自负的个性。高校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无法充分认清自身的能力,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有着自负心理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会提出一些比较不切实际的要求,不能够脚踏实地,再加上些许的虚荣心,严重偏离就业的正规轨道。准确、清晰的找准定位,摆正就业心态,认清自身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并能够接受,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四)从众

高校应届毕业生在踏出校园时,对社会是迷茫的,缺乏对于社会明确的认知和对自己精确地定位,在求职过程中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出现缺乏主见,随波逐流,盲目从众心理,甚至为了满足父母、朋友的期望、获得同学的羡慕,会“扎堆”投递较好的单位,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这种就业从众心理有可能导致毕业生丧失独立思考能力,过分关注外界客观要素而忽视自身素养与求职单位要求的匹配度,导致就业失败,就业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严重影响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心理健康。

二、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心理现象的产生原因

(一)自我定位不清晰

高校应届毕业生踏入社会后,未能及时的完成角色转变,依旧以学生的角色看待事物,解决问题,自我定位不够清晰。要客观的看待自己的个性,学会自我评价,合理定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明确自己的求职方向,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岗位,在求職的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部分学生在面对就业、择业问题时,因自我定位不清晰,展现出过高或者过低的就业期望,导致应聘失败。过高的就业期望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总是想找一份高职位、高收入、高稳定的工作,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现实中的差距,眼高手低,导致就业不成功。过低的就业期望是高校应届毕业生不自信的表现,认为自己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过分低估自身的实力,导致就业不积极。

(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

高校应届毕业生由于自我意识强烈,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就业压力时,会变得很被动,不能够坦然地面对就业压力,再加上高校应届毕业生初入社会,对于社会上人际关系的处理、职场的交往原则都比较懵懂,就会出现逃避的现象。不会客观的看待自己的个性,学会自我评价,合理定位,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对自己的求职方向不明确,不清楚自己适合什么岗位,在求职的过程中处于被动主动地位。在这个时候,大多数高校应届毕业生明知道这种结果却依然不想去突破,原地踏步,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校应届毕业生心理上的就业压力。

(三)依赖心理过高

由于今年就业人数剧增,用人单位的就业岗位却并没有相应的增加,无形中就业压力也相应地加大。许多高校应届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并没有选择主动出击,而是原地等待。一方面,学校会组织大型的招聘会;另一方面,家长也会帮助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家寻找工作。这就导致高校应届毕业生出现了就业的依赖性,因为他们知道即便自己去寻找用人单位也会有人给安排招聘,心理上出现了“等”的现象,直接导致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不积极的现象加重。

三、高校应届毕业生心理问题的调适与建议

(一)组织心理辅导,正确认知自我

针对目前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可开展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的就业岗位为高校应届毕业提供不同的面试技巧培训和实践能力培养等,让其充分认识到自身与实际所存在的差距,感受目前社会存在的就业竞争压力,降低就业期望值,缓解就业压力,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在就业难的困境下,高校应届毕业生要从自身出发,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要摆正就业态度,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就业时扬长避短。

(二)做好就业指导,树立就业信心

各高校要充分结合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就业中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高校应届毕业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就业心理素质状况是成功就业的基本前提。要帮助高校应届毕业生树立坚定的就业信心,只有树立了坚定的就业信心,才能在就业中脱颖而出。部分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时遇到一点挫折后便会消极就业,随波逐流,缺失主见,丧失就业信心,可见树立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信心的重要性。每一位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心理、性格、能力都不一样,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就业,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作者简介:李亚楠,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华.就业心理认知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思政教育实效性探索[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0(04).

[2]江超.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调适对策研究[J].互联网+教育,2019(12).

[3]陈琦,王瑾.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J].轻工科技,2019(11).

猜你喜欢
就业难心理分析
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影响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转变
浅析艺术院校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问题
关于师范类计算机专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三维分析
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