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食物带上你的记忆

2020-10-20 06:06苗文娟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0年40期
关键词:腊肠丝瓜对虾

苗文娟

【文题亮相】

酸甜苦辣咸,每一种滋味都让人回味无穷。人生百味,喜怒哀乐,每一种情感都令人难以忘怀。高山流水,大漠孤烟,春去秋来,花开花谢,人世沧桑,悲欢离合,物是人非,成功失败……都会在心头泛起一种只有自己才能体会的特殊味道。

请以“________的__________”为题作文,前一格填人物,后一格填食物,如“外婆的莲心粥”“奶奶的丝瓜面”等。(50分)

要求:(1)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则不能少于16行);(3)写出真情实感;(4)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思路引擎】

如果说,每种食物都和你的成长相关,那么,即使在当时难以下咽的食物,经过时间的发酵,也能酿成美味的酒。汪曾祺笔下的咸菜、茨菇,略带苦味,是故乡下雪后的必备食物,却成了他的向往;林清玄笔下的番薯、芋头,一日三餐,却在母亲手下变成了人间美味;那毫不起眼的桂花,经过琦君母亲之手,成了芬芳扑鼻的桂花卤、桂花茶。经过时间的熬制、情感的添加,食物就成了至真至醇的人间美味。写作时,同学们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多种记忆,写出至爱。

根据材料及题目要求,本文要求写记忆中的与某个人物相关的美食。可从众多的亲人与众多的美食中,找到一种最值得你回味的,如琦君笔下母亲的春酒,林清玄笔下母亲的冰糖芋泥,等等,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其次,多种角度,写出美味。

如可以从食物本身的外形、色彩、味道来写,也可以写人的感觉,如嗅觉、味觉、触觉等。

最后,多种语言,写出情感。

运用多种语言形式行文,流露真情实感。可以直接用抒情句表达情感,如汪曾祺先写咸菜茨菇汤的难吃,再直接表达他对咸菜茨菇汤的感情:“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我想念家乡的雪。”也可以运用修辞手法突出情感,倾注你对食物的深厚感情。当然,还可以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方言等来表达你内心的情感。

【作文一】

奶奶的对虾丝瓜面

李菁菁

夏天给人的印象总是热,像是被桎梏了一样,让人没有食欲。唯独一样东西让我百吃不厌,那就是奶奶做的对虾丝瓜面。

那个不大却又十分整洁的菜园子,藏着我和奶奶的欢声笑语。春天,奶奶去播种,我紧跟在奶奶左右。奶奶在这头刨土,我在那头与小橘树玩耍。芒种后,奶奶的菜园变得焕然一新,泥土上是径直挺立的玉米秆,田字的土地上是颗粒饱满的毛豆,那边有丝瓜,这边有四季豆。夏天最好玩的便是在四季豆藤下窜来窜去,但蚊子的叮咬实在让人受不了。秋天,橘子成熟,口渴了便顺路摘一个尝尝,有的哧溜儿酸,让人望而生畏;有的却甜蜜蜜,让人忍不住再吃一个。

饭桌上的蔬菜大都来自奶奶的菜园。我喜欢吃奶奶种的丝瓜,奶奶种的丝瓜饱满、鲜美,在丝瓜界称得上是强壮有力的。奶奶变着花样为我做各种美食,有对虾丝瓜面、虾仁丝瓜炒平菇、丝瓜菌菇汤等。尤其是对虾丝瓜面,味道极鲜美。

看奶奶做面,真是一种享受。奶奶的刀工很利索,切出的生姜丝细而整齐。将材料倒入油锅,奶奶一只手提锅柄,一只手持锅铲,“哗啦哗啦”,经奶奶几步周转,对虾丝瓜面便完成了,端到桌上,香气扑鼻。持起筷子,往嘴里送一口面,嗯!烫烫的,美美的,有酱油的鲜、姜丝的辣、蒜苗的香。丝瓜随着面条流进嘴中,通过咀嚼,让它的鲜汁流淌在舌尖上。而对虾,听奶奶说是选了最大的几只“游”走在面条中,拨开虾壳,红红的虾肉便呈现在你眼前,轻轻一咬,虾肉的细腻便流遍全身。不一会儿,一碗面就被我吃光了。奶奶看着意犹未尽的我,笑着说:“这么看来,一大碗面还不够啊!”说完,我们都咧嘴笑了。

现在,我还会吃到对虾丝瓜面,但奶奶住的房子要拆了,奶奶的菜园将被水泥覆盖,今后还能吃到奶奶种的丝瓜吗?今后我还能隔三差五地吃到丝瓜吗?今后的对虾丝瓜面还会如此鲜美吗?我不禁开始担心起我的最爱。

我喜欢对虾丝瓜面,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味道鲜美,更是因为面中包含着奶奶对我的爱。

享受食物的时间是快乐的,但当它远离你时,你想抓住它,时间却毫不犹豫地将它拽走,只留下记忆,被它缠绕,包围。

(浙江绍兴市柯桥区浙光中学)

模拟得分:48分

得分理由:一看到这题目,便让人垂涎,不仅是那色彩:鲜红的对虾、碧绿的丝瓜、白色的面条、褐色的菌菇,可谓五彩缤纷;还有那丰富的味觉:如酱油的鲜、姜丝的辣、蒜苗的香,再加上丝瓜的清香,对虾的鲜香,可谓五味俱全。当然,如果只是炮制这样一碗面条,也并不太难;重点在于丝瓜是奶奶种的。但让人惋惜的是,老房子要拆了,菜园子将不复存在,那丝瓜的清香只留在了记忆里。正所谓:失去的才是美好的。其实,生活中失去的又何止老房子、丝瓜呢?读后,是不是让你倍感珍惜眼前的一切?

失分理由:结尾的感情抒发有点失真,跟前面的内容关系不是很紧密。

【作文二】

外婆的腊肠

钟梓铉

又一个春节来临,奶奶家在年三十夜里摆上了一桌花花绿绿的佳肴,既有家常小炒,又有大鱼大肉,十分诱人。

人已齐,大家都动了筷。我吃了口腊肠,感觉味道并不好,与其他菜更是不能比。一问,方知是从街上买来的,难怪味道不佳。可这腊肠的味道却令我回忆起外婆的腊肠来。

外婆做的腊肠可谓一绝,既可干吃,又可下饭,实在美味。这腊肠之所以如此美味,是因为外婆对腊肠用了心。

外婆做这腊肠时大有讲究,需选七分瘦、三分肥的五花肉,这样可使腊肠既不过于油腻,又松糯可口。她先是把五花肉切成末状,肥瘦适中。然后,切些葱姜蒜倒入其间,去其腥,添其味。之后,放入老抽。还有最重要的一步:撒上一些玉米淀粉,使肉质更加紧凑,富有嚼劲。接着,把它们搅拌均匀,等肉末完全入味后,便将葱姜蒜全部滤去。然后将肉末灌入肠衣,扎紧,分成几段,再用针在肠衣上戳几个小孔,保持肠衣内部通气。万事俱备,只等风干,静待十几日,一串串诱人的腊肠便做好了。

把腊肠蒸好,端上桌,香飘十里,令人食指大动。十几双筷子齐刷刷地伸向盘中,刚放入嘴里,一咬,“吱”的一声,腊肠滋出些油水,微烫,不停地在舌尖翻滚;再一咬,便觉腊肠甚有韧劲;咬一下,又弹回原状;又一嚼,一片就进了肚,让人意犹未尽。一片接一片,直到盘空,方觉已食多矣。外婆的腊肠令人欲罢不能,而外婆也总在这时笑着说:“下次,外婆还做好等你来吃!”我听了又会口齿生津,心中泛起点点温暖。

时间从未放慢脚步,随着学业的加重,使我无法时时去外婆家了;外婆的年纪也大了,腿脚有些不灵便。腊肠业已搁置良久。如今每每吃到外面的腊肠,心里总有些不是滋味,便是做得与外婆的一样好,味道也得减半;若做得不好,自不必多费言语,總是味同嚼蜡。

外婆的腊肠已久未吃着了,我很想念那种美妙的味道。

(浙江绍兴市柯桥区浙光中学)

模拟得分:45分

得分理由:本文通篇运用对比手法,将买来的腊肠与外婆自己制作的腊肠进行对比,将记忆中外婆制作腊肠的过程写得非常详细,可见腊肠带有小作者的记忆。更加出彩的是小作者把腊肠的美味写绝了,情感真挚感人,打动人心。

失分理由:开头入题有点慢;对外婆家制作腊肠的环境也可以交代一下,否则读者会疑惑为什么奶奶家不做,而外婆家做。

猜你喜欢
腊肠丝瓜对虾
对虾养殖弱势群体的管理
对虾吃料慢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新年的腊肠
丝瓜
对虾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夏季佳蔬——丝瓜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有趣的腊肠树
狡猾的丝瓜
腊肠果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