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模式下的中职语文个性化阅读实践研究

2020-10-20 06:16卢琳杰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个性化微信

卢琳杰

一、引言

为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正常教学的影响,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各校教师纷纷使用软件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在此之前,中职学校主要还是基于教材为主多媒体为辅的传统课堂教学,较少运用线上教学。教学由线下转为线上,教师、学生、教学资源等都需要进行调整与改变。互联网时代,教学方式正在向“个性化、互动化、社群化、数据化”变革,互联网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观念,对教师的教学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中职语文线上教学模式设计

线下教学的资源如何呈现给学生,教师如何组织线上教学,让空中课堂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准备与设计。“互联网+”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打破了教育资源时间和空間上的限制,也让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和配置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在教师端和学生端的硬件配套上有一定的要求,否则会出现网络不顺畅、程序无法打开等情况。根据线下的课堂教学环节,我们通过科组集体商讨,对不同方案进行了比较,线上教学的教学模式设计见图1。

以上教学模式的设计围绕师生的教学活动,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阶段由教师以电子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在微信班级群发布学习任务,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相互探讨、合作完成课前任务。课中阶段首先由各学习小组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讲解,教师负责引导与组织评价,提出改进意见,然后再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难点进行讨论互动,梳理各个知识点。课后阶段由教师发布课外的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学生通过阅读相关学习资源提升阅读能力,对专题知识进行积累。学生完成阅读后撰写学习感悟,并在微信小程序进行打卡,记录学习过程,相互学习。

我们选择微信作为主要的网络支撑,基于几点考虑:一是微信的普及性高,大部分学生都有微信。二是学生的学习设备能够支持微信学习。经过统计,使用电脑设备学习的学生只占7%,使用手机端进行学习的学生占100%。而且手机的型号与容量差异也不影响微信的使用,可以兼顾条件较差的学生。三是微信的功能全面,能较好地支撑整个教学过程。微信群可以支持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师生可以实现实时的互动,聊天记录也可以整理成链接形式方便学生随时查看。微信接龙小程序可以进行课堂考勤、活动报名等,方便统计,还可以导出EXCEL表进行保存。微信打卡小程序可以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或相关学习成果后,将学习过程中相关的文本、图片、视频上传进行打卡。微信公众号可以用于教师推送相关学习资源,确保所有学生能够接收,并统计学生阅读情况。微信朋友圈则可以作为在线协同学习一种很好的方式,学生能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与成果、对他人的朋友圈进行点赞与评论、查阅他人对自己的点赞与评论,达到线上的互动学习。

三、线上教学模式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

在开展线上教学期间,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网络资源开展了以学生个性化阅读为主的教学实践。学生个性化阅读设计为三个模块:一是课文篇目的阅读,选择课本中经典的文章进行深入阅读;二是同篇拓展,通过选取作者同时期的作品或者不同作者的同主题作品进行阅读;三是学生推荐优质美文阅读,比如有品质的公众号发布的文章。师生通过利用网络将师生阅读、同伴阅读、个人阅读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阅读,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下面以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老舍《我的母亲》为例,探讨线上教学模式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

(一)第一课时

(1)小组合作、任务分级

课前由教师发布电子学习任务单,学生分小组学习,共同完成课前学习任务。笔者所执教的班级为汽车专业,全班25人,分为五个学习小组。分组要兼顾学习能力以及信息水平差异,做好分工合作,小组长负责协调组织学习。教师将第一课时的学习任务安排如下:第一级:通过查阅网上资料,归纳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第二级: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列出文章大纲。第三级:归纳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

(2)小组展示、问题探讨

五个小组在微信学习群分别展示完成课前任务的情况,各小组在完成三个级别的课前任务时差别不大,但是呈现方式各有精彩。学生主要以文字和图片展示为主,其中第三小组采用了PPT的形式,第五组在介绍作者的部分还有小视频。根据各小组的展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讨论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作者根据时间顺序来回忆母亲,主要选取了哪三件事,为什么?这三件事体现了母亲的什么性格,对作者产生了什么影响?二是作者在刻画母亲形象时采取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3)同篇拓展、深化学习

布置阅读胡适的《我的母亲》,完成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归纳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二是胡适母亲对胡适产生了什么影响?课后开展小组学习。

(二)第二课时

1.小组合作、任务分级

第二课时的课前任务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同篇拓展,侧重对比阅读,学习任务安排如下:第一级:比较两篇文章中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第二级:比较两篇文章中母亲对作者产生的影响。第三级:比较两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之前学习过的思维导图、表格、文字的形式等多种方式呈现。

2.小组展示、问题探讨

在小组展示上,学生用简明的思维导图很好地归纳了两位母亲的形象。老舍的母亲:勤劳、诚实、宽容、隐忍、坚韧、刚气。胡适的母亲:严厉、慈爱、克己、谦让、宽厚、刚气。(见图2)

在第二级任务里面,学生用表格的形式比较了母亲对作者的影响,学生展示时,教师引导小组长进行适当的解说,让学生能从更多的细节体会、理解母亲对两位作者的不同影响。(见表1)

第三级任务结合了单元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所谓“整体感知”,就是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包括初步把握整体框架,感受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为进一步思考分析做好准备。根据学习要求,学生归纳了老舍《我的母亲》的主题思想:文章以平实、诚挚、质朴、自然的语言,叙述了平凡而孤苦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怀念之情以及作者“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悔之情。胡适《我的母亲》的主题思想:作者通过对自己一段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爱戴和感激之情。另外,为了让学生对两篇文章在主旨上的异同有更深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了两篇文章中母亲流泪或者哭的几处描写。

老舍母亲:第一处是含泪送老舍上学,舍不得儿子离开自己。第二处是老舍师范毕业参加工作时对母亲说“您可以歇一歇了”,母亲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体现了母亲对儿子出息的骄傲与宽慰。第三处是在老舍23岁时,因为与母亲对于婚姻的意见不同,母亲“含泪点了头”,最终选择尊重儿子。三处描写无不体现出母亲对儿子的舐犊之情。

胡适母亲:第一处“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这是胡适母亲在丈夫去世后生活艰苦的一种写照,蕴含了思念丈夫、养育儿子、处理各种家事矛盾的内心苦楚。第二处写母亲因为家事的矛盾,忍到无可再忍时,选择哭来化解、调和家人之间的矛盾。她的哭既有对早逝丈夫的无尽思念和现实中没有坚实的臂膀依靠的无助,也蕴含着对挑起事端的家人的指责,我们能体会到她在那种环境下的心酸、隐忍和善良。第三处写母亲因为五叔被“气得大哭”,在封建社会,“寡妇门前是非多”,名声是非常重要的。母亲在此时表现得异常刚气,因为捍卫家庭的尊严和自己的名声不可让步,这也是母亲对胡适的一种人格教育。

3.深化主题、课后延伸

通过比较阅读老舍与胡适笔下的母亲形象,学生了解了民国时期这一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母亲特点,这一时期的母亲有传统女性的善良、奉献、隐忍。现代社会的母亲具有不一样的性格特征,教师推荐学生阅读现代作家方方的《万箭穿心》以及池莉的《生活秀》。

布置作业:(1)恰逢5月10日是母亲节,用行动给母亲送去节日祝福。(2)你了解自己的母亲吗?请采访邻居或者亲戚,了解他人眼中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再写下自己对妈妈的新认识。作业拍照或者截图以图片形式上传微信打卡小程序,教师对每一位同学的作业都会进行点评,同学们加入圈子后可以阅读其他人的作业并进行点赞或留言,点赞数与留言数将计入总分。

通过近三个月的实践研究,线上教学模式下的中职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呈现出以下优势:(1)师生对文本的讨论更充分、更深刻。学生借助微信平台,可以线上随时讨论,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对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充分学习。因此,在线上课堂学生都有话可说,并且能围绕话题进行讨论。(2)师生学习过程的可视化与可回放让个性化阅读开展更全面、更持久。线上课堂的集中展示与讨论,是对学习的一次总结与提升,将精华内容整理成链接形式,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微信平台线上的相关评论可以多次进行、延时进行,学生与思想的碰撞更持久,学习质量得到提升。(3)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有明显提升。在线课堂与微信平台的结合,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表达,经过一定的积累,学生在表达的方式及写作能力上有较大提升。

四、线上教学模式下的中职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一)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

不管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语文教育的本质还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作为线上教学,教学资源的组织与利用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要以网络平台为媒介,建设基于学生主体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在优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让教学更有效,让学生的学习落到实处。一般常说的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所能运用到的各种资源。而教学资源整合是指对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直接因素来源和必要的实施条件进行合理地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其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的完整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资源的建设:一是教师发布在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资源,以教材为中心,围绕单元学习主题进行优质资源的建设。二是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搜索、编辑整理所形成的个性化学习资源。三是师生对线上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精彩讨论、典型案例、优秀方法等进行及时的整理和保存。

(二)重视教学评价及反思

线上教学的评价主要有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系统评价、自我评价。评价要及时,以微信为支撑的线上教学,教师既要在组织线上教学时对学生的展示以及讨论进行及时的评价,同时也要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及时的点评,评价要中肯,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提升能力,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要利用网络平台的相关统计工具,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个性化辅导。

五、结语

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有其特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络疲乏、学生自控力不足、教师工作量大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继续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起来,让教学走向多元化,也让学生的语文素养、信息素养、专业素养得到良好发展。

[基金項目:本文系开平市教育局教育科学“十三五”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KP20171004)。]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个性化微信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微信
微信
同桌宝贝
微信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