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学习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2020-10-20 06:16刘志刚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职评价课堂教学

刘志刚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寻求满足当前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领域上,混合式学习理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众多相关的研究实践证明,面对面的课堂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的有机融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真正意义上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一、采用任务节点动力机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改变了传统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辅导者、引导者,主要通过设计一个共同的活动,组织学生带着任务或问题积极主动地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任务驱动是一种高效学习的动力机制,它通过“探索问题”积极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在此,笔者以超星学习通平台应用为例,对任务驱动教学策略作简要说明。

在任务驱动法实施前,教师利用学习通把重要的学习内容设置成若干个任务节点,如微課视频、主题讨论、章节测验等。这些任务节点力求类型各异、搭配合理、排列有序,如同一张学习导航图。这个“导航图”的作用就是科学地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通过任务节点,学生不仅能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结构,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还能从潜意识里萌发攻关取胜的学习动机并付诸行动,最终达成教师所预设的学习目标。

在任务驱动法的授课过程中,主体任务设计是混合式学习的重要特征和关键环节。对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主体任务设计不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要贴近学生所学的专业。例如,在平面设计班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深入鉴赏“荷塘”和“月色”的精彩片断,笔者设计了一个头脑风暴:“某杂志社计划在《荷塘月色》正文插入一幅图案,需要同学们推荐几个与文章描写的意境相匹配的素材。现在,老师把相关的素材用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请同学们说一说,咱们该推荐哪些素材?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章的句子加以阐述。”学生接到任务后,认真对照文本,通过寻找关键词句对素材进行判断、选择,并陈述理由,课堂气氛活跃,效果特别明显。由此可见,教师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巧妙设计,往往能把枯燥单一的问答式教学变成灵活多变的互动式教学。中职学生在掌握语文课堂知识的同时,还能有效促进自身专业的成长。这正是中职语文混合式学习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所散发出来的魅力。

二、活用网络信息教学技术,巧妙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的多元化立体教学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模式的变革,各种移动端教学平台在混合式学习中大展身手。其中,超星学习通平台设计合理、功能强大,能轻松实现中职语文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目的。对此,笔者紧紧依托学习通,采用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拓展”的教学思路,通过巧妙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把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有机统一起来。

首先,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利用学习通备好课程,提前向学生开放近期教学章节,并在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任务。有了学习通,学生在家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进行自主学习,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碎片化的时间也被充分利用起来。学生还能就一些疑难问题在学习通聊天窗口进行讨论交流,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甚至能通过直播的方式及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学习通还自带了教学预警功能,教师通过云数据就能自动筛选出学习进度相对滞后、预习效果欠佳的学生名单并一键生成信息进行提醒。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混合式学习方式因为有了学习通的支持而显得更加新颖独特。它一改传统课堂单调的教学模式,把原本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气氛沉闷的问答式课堂摇身变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泼生动的翻转式课堂。比如手机签到代替了传统的点名考勤,高效快捷的投票统计代替了费时费力的人工记分,自由活泼的集体讨论代替了拘谨沉闷的个别发言,人人参与的作品全场代替了个别优生的作品专场,还有电脑选人、抢答、在线习题等,均深受学生喜爱。最后,在课后拓展方面,混合式学习不再总是要求学生完成抄抄写写的作业,更多的是让他们完成课外实训任务。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给学生布置的拓展任务大多属于开放性的话题,比如“诗词歌赋里的爱情观”等,学生带着问题浏览网站,搜集资料,整理归类,既开阔了视野,又锻炼了能力。

三、利用多元智能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混合式学习具有媒体资源丰富、交流渠道多样和学习方式自主等多种优势,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建立一套多元的甚至是智能的评价体系与之相匹配。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自1983年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其理论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公平看待学生,通过比较全面评估学生的成就并发展学生的潜能,从而重建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最终达到个人全面的改进和发展。多元智能观为混合式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传统的教学评价一般遵循“平时考勤+期末考试”的考核模式,学生需要等到期末考试结束后才知晓自己在该科的学习表现。在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下,笔者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的智能评价体系,结合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更加全面地衡量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表现和能力。一方面,学习通能自动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轨迹,从学习时间、阅读时长、发言次数、回复评价、章节测验等方面进行系统科学的考核计算,最终形成一目了然的数据。在线下的课堂教学环节里,凡是涉及学习通平台的课堂互动、分组任务等环节也都能通过设置权重的方式自动为学生生成分数。另一方面,传统教学评价并不能因为有了学习通而舍弃,比如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方面的定性评价,完成作业、活动参与方面的定量考核等,这些评价方式仍然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笔者把“过程评价+终结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进行了合理的搭配与运用,成功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混合式学习多元智能评价体系。例如在教学《画里阴晴》时,开展了以“名画拍卖会”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班级每个小组分别准备一幅画作,然后派代表登台对画作进行鉴赏与推荐。首先,每个小组在学习通讨论区发布所要拍卖的作品图片,全班学生分别为小组作品打分。然后,全班学生根据每个小组的发言情况进行投票,评选出优胜组进行加分。最后,邀请现场听课的美术专业教师进行点评,分别为各小组增加相应的奖励分。类似这种“多元+智能”的评价体系合情合理、公平公正,深受学生的好评。

总的来说,在混合式学习理论的视野下,笔者通过对中职语文教学策略的研究,把传统面授教学与超星学习通的网络学习巧妙结合起来,教学模式新颖,教学内容充实,学生参与面广,课堂气氛活跃,有效促进了中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中职评价课堂教学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