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黄石砚整体现状与保护措施探析

2020-10-20 06:23余珊珊
大观 2020年6期
关键词:工艺品

余珊珊

摘 要:方城黄石砚是一种传统工艺品,产于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独树镇砚山铺村的黄石山。该砚在北宋时期,曾获得北宋书画名家米芾和黄庭坚的青睐。黄石砚的制作自明代起日渐萎缩,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逐步恢复发展,但目前对它的保护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方城黄石砚的整体现状,总结了如何对其进行保护。

关键词:方城;黄石砚;工艺品

方城黄石砚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砚台工艺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出现了许多的名砚。在这些各具特色的砚台工艺品中,方城黄石砚以它独特的魅力誉满中华,北宋的著名书画家米芾和黄庭坚尤其推崇。

黄石砚因产于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独树镇砚山铺村的黄石山而得名。而黄石山又因汉代张良拜师及祭奉其师黄石公的遗址,始称黄石山。1990年,中国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启功先生对黄石砚以高度的评价,并亲笔题写“中国黄石砚”。

一、方城黄石砚的特点

方城黄石砚,因取材于方城县的黄石山而得名。这种石料分为紫石、青紫石、青石、墨石、凤眼石等,石质幼嫩,纯净,细腻,具有贮水不涸、着墨如澄泥的特点。历史上曾与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并称为中国五大名砚。据传,该石砚的制作始于汉代。汉时,人们用石与瓦研磨颜料,工艺极其简单,起名叫砚瓦。伴随着造纸业和制墨技术的出现,砚瓦的功能大大拓宽,方城就有人琢池做砚用于磨墨、写画,称做砚台。方城黄石砚的制作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在其专著《砚史》中记述:“唐州方城葛仙公岩石,石理向日视之,如玉莹、如鉴光,而着墨如澄泥……”宋代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大书法家黄庭坚从好友处得一方黄石砚,爱不释手,珍而藏之,并亲登黄石山,赋下“探囊赠研颇宜墨,近出黄山非远求。乃知此山自材美,物以致用当穷搜”的赞美诗句。山下村庄名砚山铺,村中老少精通雕刻石砚者众多[1]。当时,村中流行这样一句话“砚山铺的闺女不纺花,人人都会刻砚瓦”。

自明代起,黄石砚的制作规模日渐萎缩,到了清代末期,黄石砚的制作仅剩下以李金秀为代表的少数几人。解放后,李振清继承父业,坚持雕刻石砚。当时砚山铺村办有石砚厂,但产量很少,因不能依此养家糊口,人们都不愿再去学习这门技艺。黄石砚的传承发展面临的状况十分严峻。

二、方城黄石砚的现状

方城黄石砚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得名,这决定了它与方城的不解之缘。正是有了这个地方,有了这个地方的人的代代传承,黄石砚才有了灵魂。可以说,黄石砚的传承,也是方城人民时代精神的延续。

自明代起,方城黄石砚逐渐没落,但并没有消失。20世纪90年代初,黄石砚的瀕危状况引起了方城县领导的重视,并由县政府牵头发起了拯救黄石砚的活动。进入21世纪后,县政府先后斥资12万元,连续举办两届河南“陆子冈”杯中国黄石砚精品展评会,并通过发行中国黄石砚邮票来提高黄石砚的知名度。此外,通过各种评奖活动激励黄石砚雕刻人员,调动他们创作精品的积极性,并积极组织专业人员为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黄石砚已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学习这门技艺。

方城黄石砚传承从濒临断绝到逐步走向复苏还要得益于独树镇砚山铺村的村办石砚厂,以及李振清等几位老艺人,他们为振兴方城黄石砚留下了星星之火。回首方城黄石砚的复苏之路,也是历尽坎坷。当时方城县的经济并不发达,在资金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县外贸局牵头,带着由李振清和候子召老人设计雕刻的几方石砚到北京参展并获得奖项,还得到一些投资商的青睐。几经周折,1990年与香港联贸国际集团达成合资建厂的意向,并于当年开始筹建,1992年正式投产。当年的合资黄石砚厂共招收技术工人80余人,有两个车间和设计室。虽然当时年产黄石砚只有600余方,年产值40万元,但它在方城黄石砚的制作史上仍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之后,李振清老人不但将技艺传授给儿子李国文,还带出了徒弟袁向立、汪春洋、张伟等。这些后人和徒弟都已自立门户,并且都在带徒授艺。经过几年的发展,黄石砚的制作队伍已发展到200多人,如今全县制作黄石砚的中等规模以上的厂家有8家,规模较小的有10家,年生产能力可达14000多方,年产值超过2300万元,并逐步从零散的家庭作坊式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方式的转变。此外,还实现了从以浅浮雕技法为主的传统手工加工方式向以深浮雕、透雕技法为主的现代高新技术加工方式转变,方城黄石砚产品类型也从单纯的实用型转变成为集欣赏、品玩、收藏、馈赠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型。

三、方城黄石砚传承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黄石砚制作企业各自为战,竞争十分激烈

方城黄石砚的制作大多没有申报专利,一方良好的方城黄石砚价格也十分可观,一些企业为了招揽客户,自行压低价格,致使好货卖不上好价钱。也有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盲目追求数量,产品粗制滥造,既浪费了有限的资源,也不能使砚石产出更高的附加值,几乎等于在卖石料,这种情况如果长久持续下去,就会破坏方城黄石砚在人们心中的整体形象。

目前,方城县已到了对黄石砚的制作市场进行全面整合的关键时刻。首先,可以由县里牵头成立一个组织,统一黄石砚制作的管理,从设计抓起,从提高每个雕刻人员的技能水平抓起,鼓励多出精品,控制低端产品的产出量,逐步向集团化经营方式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拳头”效应,在全国的砚品市场上有我们自己的话语权和定价权[2]。其次,方城县专业经营黄石砚的商家据不完全统计有20余家,每年的零售额在2000万元之上,但它们散落在城乡各处,很难形成市场效应,县里应该专门规划一个市场,这样,既便于管理,又可形成市场效应。砚台虽不是工业化的产品,但对其进行工业化管理是必要的。形成良好的制作生产标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是使该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无序开采导致资源浪费严重

如今有开采权的人并非都是黄石砚雕刻的专业人员,开采方法不一定正确。之前的开采方法是沿石缝用撬杠撬开,现在为了提高开采量,多采用打眼放炮的方式进行开采,这样一来不但会对砚品的质量造成影响,也造成了有限资源的严重浪费。近些年我国的房地产开发业热度很高,一些地区为发展经济大力支持房地产业,而方城县对黄石砚这个“金山”却视而不见,任其肥水外流。据调查,黄石砚的原材料仅方城黄石山有,其价格从20世纪90年代起至今几乎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递增,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成品制作与销售也造成了无形的压力。因此,必须规范有序地开采石料,减少资源浪费,以实现长远发展,否则便是自断生路。

四、方城黄石砚的保护措施

(一)加强黄石砚的宣传,让更多人发现黄石砚的价值

方城黄石砚具有石质纯净细腻、贮水不涸等特点,在资深砚台收藏爱好者里拥有众多粉丝。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还是陌生的,很多人并不了解它的历史和优点,所以方城黄石砚的名气并不大。但黄石砚凭借其独特和悠久历史,足以成为南阳甚至河南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了解黄石砚特点的手工匠人、传承者,甚至是所有方城人,都应当积极宣传、推广黄石砚,让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发扬光大。

(二)加强合作交流,形成产业标准

黄石砚始于能工巧匠的手工作业,它并没有形成完备的原料标准、生产工艺和产品标准。目前黄石砚的生产可谓一家一特色、一家一制法,彼此之间并没有足够的交流,相反,各家所用的材料和制作过程,还得做好保密。这使得黄石砚的发展受到一定约束,也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生产厂家可以建立产业联盟,定时交流制作心得,逐步形成产业标准,推动产业的蓬勃发展。

(三)加大投资力度,打造品牌效应

方城县应在把黄石砚打造成知名品牌上加大投入力度,通过举办展评会、黄石砚节等活动或通过媒体的宣传来增加黄石砚的知名度。近年来,方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围绕黄石砚的项目申报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方城黄石砚被成功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现正积极准备材料,争取成为国家级保护项目,努力把方城黄石砚打造成方城的名片产品。

综上所述,黄石砚在方城县的发展如火如荼,我们应当搭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的快车,坚定文化自信,共筑非遗生产性保护共同体,齐心协力挖掘、传承、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黄石砚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峰.方城黄石砚石工艺品产业升级途径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6(26):40-41.

[2]沈钦,姜悦.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传承与振兴发展[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2):144-145.

作者单位:

方城县文化馆

猜你喜欢
工艺品
两块木头
废炉渣变身工艺品
广西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开发
社会版(五)
传统美术题材融入动漫工艺品设计
每日手记
数字时代的工艺美术摄影
浅谈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工艺品的运用
基于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旅游工艺品开发研究
试论黑陶工艺品包装对于黑陶品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