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朱有勇:“农民院士”的科技扶贫路

2020-10-20 06:24陈慧敏
意林·作文素材 2020年18期
关键词:时代楷模洋芋楷模

陈慧敏

人物时事速递 >>

2020年7月7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报道了时代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同志。他曾在全国“两会”上为土豆代言,曾在松毛地里养三七,曾培养了1000多名科技致富带头人……2015年冬,他主动到深度贫困的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会泽县,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间地头,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他被人们称为“农民院士”,却总是豁达地说:“农民院士嘛,先农民,后院士。我本来就是农民的儿子,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就是我的初心。”

人物素描1 种洋芋和三七:用所学所长扶贫

朱有勇的想法简单又质朴:把自己的所学所长用到农民身上,让科技的光辉照亮这片热土。他到澜沧蒿枝坝时,当地群众种植技术落后,收获微薄稀少。他的团队已经研究开发冬洋芋种植项目十来年,在他看来,当地种冬洋芋的条件得天独厚,但并没有人相信他,也没有人愿意干。朱有勇就带领团队在2016年的初冬租了100亩地,在人们疑惑的目光中开干了。来年初春,他们的冬洋芋每亩平均收获3.3吨,朱有勇用最简单明了的话告诉当地人:种1亩地,干100天,收入1万元。拉祜族青年李扎丕在朱有勇团队的指导下,成了致富带头人,到2019年,單是冬洋芋这一项收入,就达到十来万元。

朱有勇经常说:“农民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云南是三七的重要产地。但大田三七种植一茬后,地力损耗,让三七种植的土地资源问题越来越严峻。经过多年的调查、摸索,团队研发出林下三七的种植专利。许多企业闻风而动,愿意开价十亿购买这项专利;也有人建议他们成立公司,收入几亿也是简单的事。但朱有勇都拒绝了,他说我们是搞科研的,国家给我们经费,我们的科研成果应该教给农民去种,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

人物素描2 扶贫先扶智,扶贫先立志

朱有勇认为,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是解决长远发展问题的重要路径。2016年9月,粮食入仓,忙碌了一年的拉祜族人在朱有勇团队的具体运作下,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技能培训班(位于蒿枝坝)正式上课。培训班的学员们一报到,便一人发一套迷彩服,一套被褥与洗漱用具,先进行两天的军训。朱有勇说,要先把大家的志气树立起来,才能有赶走贫困的信心和勇气。2017年,村民李娜努听说院士专家技能培训班招收林下三七种植的学员,尽管家住另一个村寨,仍匆匆赶去报名。她在团队的指导下种了两亩林下三七,两年后,喜获丰收。这是她在院士专家培训班完成的第一份“作业”。对李娜努来说,脱贫已然不是问题,小康目标近在眼前。

2019年12月,中宣部授予朱有勇“时代楷模”光荣称号。媒体记者追踪采访,人民大会堂作报告宣讲,荣誉纷至沓来。但朱有勇还是一身“农民院士”的行头,一顶草帽一身迷彩服,一有空就往澜沧跑,到地里就蹲下身抓一把泥土看看,那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

【考场仿真试题】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则150字左右的微评论。

【范文示例】心中有人民,才能把深情写在大地上,才能把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当作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朱有勇是当之无愧的“农民院士”。人民培养出来的科技工作者,让老百姓享受到科技的成果,实现脱贫奔小康,才是科技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适用话题】担当 责任感 科技脱贫 初心不改

猜你喜欢
时代楷模洋芋楷模
大将军搬砖
洋芋搅团:砸出来的美食
炕洋芋
读懂“时代楷模”高思杰:重在悟出“真经”
【时代楷模】
《刨洋芋》——“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二
爱国奉献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