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述的特征与有效教学策略

2020-10-20 05:52施婧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语言

复述对于培养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等,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复述的要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也十分重视对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地编排了复述能力训练的内容。近年来,随着统编教材全面投入使用,复述教学成为语文学界热议的话题。如何正确认识复述,怎样有效开展复述教学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本期,福建省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施婧从复述的主要特征、复述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复述教学的有效策略三个方面探讨了复述教学;江苏省南京市莫愁湖小学郝玉梅引入图式理论,针对统编教材中的复述能力训练,提出了复述教学的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刘星从具体的课文《蜘蛛开店》切入,探索了复述模型的构建策略。希望这些研究和实践对推进复述教学的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复述是一种很好的语文教学训练方式,它能够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文本的记忆和理解,了解文本的表达脉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统编教材重视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并根据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地编排复述能力训练方面的内容。如何有效进行复述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一、复述的主要特征

復述,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在熟读文本、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语言进行吸收、存储,并加以内化、整理,再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的过程。复述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理解性。复述的前提是对复述材料有正确理解。复述之前,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文本内容、段落重点、中心思想等,厘清文本框架脉络,为复述奠定基础,做好准备。

2.整合性。在理解、记忆文本内容后,教师要指导学生确定复述的重点,琢磨材料的合理取舍、表达顺序等,从而使复述更加出彩。例如,三年级下册《方帽子店》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中自己最意想不到的那部分内容。学生须先确定复述的内容,对文本语言进行整合加工后再复述。

3.创造性。复述是一项复杂的心理过程,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长远发展;复述的要求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层次和语言发展水平,进行一定程度的思维加工与创造。眼下很多教师把复述当成降低一点儿要求的背诵,“淡化了‘用自己的话这一核心要素”,导致复述成为文本的简单复制,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识记得多,个性化理解表达得少。

4.表达性。复述是一种思维含量较高的表达方式,口语表达是其输出的特有方式。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因此,前期的准备在表达这个层面显得极其重要。这是检验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也是提升其表达能力的关键途径。

5.渐进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复述有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的要求,到了第二学段则重点聚焦“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第三学段的要求提高到“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课标循序渐进的训练梯度的设置,体现出严密的逻辑性。统编教材对复述教学的安排,也体现出层次性。如二年级上册的《大禹治水》和下册的《羿射九日》的复述,可以利用提纲或表格里的内容提示,讲一讲故事。这种提供插图、关键词等支架的训练,属于简要复述。中年级则开始转向详细复述,如四年级上册的《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要求学生注重重点情节、按照一定顺序,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这个学段,学生要在对文本主要内容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解,进而对信息整合内化,再实现语言输出。而高年级的复述集中体现在创造性,即充分利用文本的留白处和创生点,在吸收内化的过程中凸显场景、人物、细节等的复述。如五年级《猎人海力布》要求学生转换角色,换位复述,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劝说乡亲们搬家,着重表现人物的心理、表情、动作、语言等。在这样的言语实践中,学生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人物表现活灵活现,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有机融合,语言表现力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的言语智慧得以成长。统编教材的这一编排,集中体现了复述能力的训练应是循序渐进的。只有扎实开展这样的训练,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使学生受到启迪,为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复述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下的复述教学,训练效果不尽如人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轻视复述的价值。有些教师认为复述不是考试内容,也没有通过纸笔测试来检验,对复述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熟视无睹。课堂时间充裕时,就让学生自己简单练练说说,“蜻蜓点水”般指导一下;时间紧张时,则“果断舍弃”或仅作为课后作业布置,忽略检验。有些教师对复述的认识较为片面,认为复述仅是一种简单的背诵,只需大致把文章内容说清楚即可,不需要进行方法指导,对复述过程也不作针对性评价,没有重视对学生复述兴趣的培养。

二是忽视复述的特征。有些教师侧重要求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文章内容”或是“别人说过的话”,而淡化了“用自己的话”的要求。教师未真正做到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充分理解,并吸收、消化、重组、整理、判断,更忽略了“以自己的语言”这一要求,复述往往被等同于简单背诵,导致学生的复述过程过分依赖文本,机械识记有余,语言表达创新不足。整个复述过程形同虚设,教学目标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三是缺乏方法的指导。语言能力的实践训练,要有科学的方法的指导,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复述作为一种融合了语言运用和思维发展的语言训练类型,其方法和策略很鲜明。”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在复述教学过程中,没有依据文本的内容特征对学生的复述过程进行科学、必要的方法指导,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例如,在指导复述的过程中,教师习惯生硬地出示复述要求,先概括,再提炼,三回顾,最后让学生复述。缺乏方法指导的复述,学生或是粗略地说说大意,或是内容条理不清晰,没能真正地走进文本,缺乏语言的生长点。这种方法缺失的机械训练模式收效甚微。

三、复述教学的有效策略

改进复述教学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创新教学路径,给予科学的方法指导。

1.梳理框架,提纲挈领

第一,紧扣关键词句提示展开复述。在复述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文本为纲,抓住教学重点内容,用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展开复述。“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基本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提示的词语边看边想,由词扩句,由句扩段,由段扩篇。”如,在教学《小马过河》时,可以根据课后提示的“马棚、磨坊”等表示地点的词语,“挡住、拦住”等描写动作的词语,“愿意、为难、吃惊、难为情”等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引导学生逐步由词扩句,连句成段,完整地复述整个故事。又如《玲玲的画》一课有一条感情线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得意、伤心、满意”等描写心情变化的词语来展开复述。鉴于年龄特点和表达能力,低年级学生可能在复述故事的完整性与生动性方面还存在问题,教师应及时提示与补充,给予正确、积极的评价与指导,使其复述逐渐趋于完整、生动。这种由点到面、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复述,降低了难度,提升了教学效果。

第二,根据插图或示意图展开复述。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复述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复述基础和可能,发展复述能力水平。教师以插图、表格、示意图等为支架,帮助学生厘清叙述的思路,再进行复述,这也是破解复述难题的可行方法之一。尤其是课文中精心设计的插图,往往是文章的精彩或核心部分,是与文本密切相关的重要资源,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这些“神奇的图画”进行复述。如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课后的五幅图展示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只要按图片顺序把内容串起来,就能较完整地复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有些课文则在课后提供了示意图,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示展开复述。如二年级下册的《蜘蛛开店》“根据示意图讲一讲这个故事”。该示意图实际上是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提示了蜘蛛开店售卖的物品以及与顾客的联系,学生如果能抓住这个主线展开复述,就比较容易把握层次。又如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教学,要指导学生在画旅行路线过程中,把课文的脉络梳理一遍,借助画出的示意图进行复述,使条理更清晰。在复述的过程中,教师只要抓住“在红头每一次失去信心的时候,青头如何对它鼓励”这方面加以引导,那学生复述的效果就可以提升一个层次了。第一、二学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乐于接受图画等具体可感的形象,这样的教学方式适合该年龄阶段孩子的认知水平。到了高年级,还可以引导学生给长篇故事配图,如给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绘制连环画,再配上文字复述。

第三,提取要素,编写提纲,展开复述。复述教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编写提纲的方法把握课文主体,再展开复述。叙事性文本的故事性强,课后的提纲大多是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编拟的。低年级教材已经渗透了根据提纲复述的方法,如《大禹治水》《羿射九日》,要求学生根据提纲或表格提示复述相应的故事。到了中年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编写提纲的方法展开复述。如四年级上册的神话单元,在教学《盘古开天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紧扣记叙文六要素,结合故事中的重点词句拟写提纲,然后根据提纲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普罗米修斯》的复述训练,可以让学生用上所学方法编写提纲,再讲一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

2.紧扣细节,丰富内容

第一,巧掘“留白”,让复述有滋有味。优秀的文本往往注重留白、留魂,写得恰到好处。教师可以在遵循文本主题与内容的基础上,巧妙挖掘文本留白处,指导学生对文本的细节展开联想与想象,或是抓住神态和心理刻画,或是想象场景中人物的语言,抑或是聚焦动作的细致描写展开复述。这种复述教学,主要是通过增加原材料中没有详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加工。这种训练增强了文本的生动性,复述过程中学生能说得有滋有味,故事情节精彩纷呈。这样,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得到发展和锻炼,复述的语用价值也得以体现。比如,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一课,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仙女们如何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把牛郎将自己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等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

第二,启发想象,让复述立体生动。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特别是有些古诗、写景类文章,能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应借机有效引导,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再展开复述。如,二年级上册的《望庐山瀑布》想象丰富,气势恢宏,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层峦叠嶂、雄伟壮丽的山水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想象“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奇景,用自己的语言把想象到的画面、感受到的视听效果说出来。

3.转变形式,个性表达

统编教材在五年级编排了创造性复述的训练,这就要求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关注重点场景渲染、人物刻画、心理描写等,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复述。教师应着重从以下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训练。

第一,转换角色,使复述人情入境。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是以“局外人”的身份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的。教学时应相机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将自己融入某个人物角色之中,从特定人物的角度换位复述,从而达到人情入境的效果。须注意的是,变换人称后,线索要交代清楚,人称要前后一致。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时,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创设情境:有一天,一些外地的少年朋友到北京的博物馆来参观,如果你是小解说员,面对这些同龄人,你会怎样向他们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介紹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并做到言简意赅、生动有趣呢?在复述过程中,学生要转换自己的角色,化身为解说员。他们可以设计一些悬念或过渡性语言,加上恰当的动作,激发听众的兴趣,提升复述的效果。又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时,可以创设情境:海力布得知这里即将山崩地裂的消息,心系乡亲们的安危,焦急万分。他要怎么劝说乡亲们,才能让他们赶快搬家呢?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互相补充,看哪个“海力布”的劝说更有力度,更能说服乡亲们。在这样的问题导引下,学生将自己融入人物角色中,感受到自身责任重大。这样人情入境的劝说,效果明显优于简单复述。作为乡亲们的学生,在说起海力布劝说大家搬家的时候,充满感激与怀念,有些学生在复述时甚至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学生真正“人戏”了,与文本产生共鸣,复述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第二,链接表演,使复述有声有色。如果在教学复述过程中采用简单重复的形式来训练,学生往往对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感到厌烦,势必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可创设情境,再现课文的场景和意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去理解课文,激发学习兴趣。特别是教材中大量情节生动的故事、性格鲜明的人物,更适宜运用表演展开复述。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自编剧情,制作道具和头饰,共同设计动作和造型,精选符合场景的背景音乐,提升表演的效果。通过自编课本剧,指导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人物语气、语调,生动刻画人物的神态、心理,最终达到内化语言、感悟意蕴的效果,实现“言意双收”。以五年级下册课文《景阳冈》为例,要引导学生揣摩武松的神情、语气、动作,生动再现其打虎时表现出来的坚毅、勇猛和胆识。又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军神》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想象他帮刘伯承动手术时的心理变化,再以他的口吻展开复述。通过课文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学生感受到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信念,加上声情并茂的表演复述,就足以把刘伯承坚韧不拔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改编文体,使复述形式更多样。每篇课文都蕴藏着作者独特的思想情感,学生阅读的过程即是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沟通,感悟作者独特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逐步把课文的精华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应基于学生对课文的认知经验,引导其运用已掌握的方法来改编文体,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所学课文形象生动地再现出来。如把平实的叙事性课文或文言文改编成具有生动情节的故事,或把说明文以演讲者、解说员或导游的身份向同学讲解;能力强的学生还可将长篇抒情性课文进行提炼,再改写成小诗来朗诵,等等。文体的转换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进行创造性复述和再现。如,五年级下册的《猴王出世》情节生动,塑造了一只机灵活泼的石猴形象。在复述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改写成记叙文,说说石猴出世的情景,以及其成为猴王的过程。在复述石猴出世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播放经典视频片段,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精准把握猴王的动作、神态等,让学生在复述表演时塑造的石猴形象更加生动形象。

综上所述,学生復述能力的培养、形成和发展不能一蹴而就,离不开教师有针对性、循序渐进的指导和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对照课标仔细研读教材,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关注复述的过程,积极鼓励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复述兴趣和动力,提高口语表达和创新思维能力,让智慧的火花在唇齿间跳动。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语言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