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孔子学院和“俄罗斯世界”基金会的比较研究

2020-10-20 06:54赵欣
高教学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孔子学院全球化基金

赵欣

摘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孔子学院和“俄罗斯世界”基金会的发展有所不同。该研究的重点是从中国的孔子学院和俄罗斯的“俄罗斯世界”基金会的设立宗旨,设立模式,管理模式,资金来源和推广模式进行比较。通过分析二者的异同,相互学习有益的经验与实例,促进本国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全球化;孔子学院;“俄罗斯世界”基金;俄语中心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and the "Russkiy Mir" Foundation is different. The main focus of the researches is comparison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and the Russkiy Mir Foundation in terms of the purpose of creation, the mode of creation, the management model, sources of funding and the promotion mode. In the end, by comparis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re analyzed, the best examples and experiments are obtained from each other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and Russian centers.

Keywords: globalization; Confucius Institute; "Russkiy Mir" Foundation; Russian Centers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不仅冲破了国界樊篱,更是缩短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开启了经济全球化进程,这既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也是各个国家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当今世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融合進一步加深。语言,作为各个国家相互了解的重要工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聚焦推动本国语言的国际传播。各国传播语言与文化的机构,如法语联盟,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协会,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俄罗斯世界”基金会,孔子学院等,在全球化发展中不仅推动着本国语言和文化的输出,为其他国家了解本国搭建了桥梁,更是国家形象海外构建的重要机构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中国教育部提议在海外开设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教育机构。2004年3月,国务院委员陈至立提议以中国儒家先贤孔子的名字来命名该教育机构。[1]随后中国在借鉴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家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在海外设立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截至2020年2月,541所孔子学院和1170个孔子课堂遍布162个国家和地区。[2]详见分布如图1、图2。

俄语是一些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如联合国,欧盟,上海合作组织等。[3]俄罗斯已经取代了西班牙语,是世界上第三大最常用的语言,仅次于中文和英文,使用俄语的人口数量约达5亿。[4]在独联体国家俄语正在逐渐被本地语言所取代,由于说俄语人口数量和俄罗斯总人口数量的减少,俄语在世界上的流行率正在下降。在此情况下俄罗斯也高度重视本国语言文化的对外传播,2007年6月21日根据俄罗斯联邦总统令№ 796设立了由俄罗斯政府提供财政支持的非营利性机构——“俄罗斯世界”基金会,主要职能是在俄罗斯境外宣传和推动俄语以及俄罗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支持各国俄语教学和研究项目,并承担在全世界建立俄语和俄罗斯文化宣传网络的任务。俄语中心是“俄罗斯世界”基金会下属最成功的海外推广机构,截至目前,俄罗斯在4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有110个俄语中心:欧洲有47个中心,亚洲有23个中心,美洲有6个中心,独联体国家有28个中心,俄罗斯本国有6个中心。除此之外在60个国家还开设了144个俄语世界办事处。[5]

孔子学院和“俄罗斯世界”基金会通过各自的国家影响力和不同的机构模式在海外传播语言与文化,通过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在传播本国文化的同时,不断丰富自身文化内涵,为世界文化大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因此,通过对这两个机构的对比研究,不仅能够厘清二者的普遍性和差异性,更能为本国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一、设立宗旨

孔子学院的设立宗旨在《孔子学院章程》中明确规定,孔子学院作为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其宗旨是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对汉语和文化的了解,为汉语学习提供支持,为多元文化的发展提供支持,与世界各族人民共建和谐世界。“俄罗斯世界”基金会是由政府财政支持的非营利性机构,宗旨是向海外推广俄语和俄罗斯文化,为俄罗斯境内外的俄语研究项目提供支持。从两个机构成立的主要目的来看,二者都是以推广语言和文化为主要目标的非营利性机构。在此基础上各有异同,孔子学院以为世界各族人民提供汉语教学为主要目标,同时致力于世界多元文化融合发展,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终极目标。而“俄罗斯世界”基金会侧重点在于不仅为世界各地,也为俄罗斯境内的俄语和俄罗斯文化教学法,与俄语相关的研究项目提供支持,促进世界对俄罗斯文化、历史以及当代俄罗斯的了解。

二、设立模式

孔子学院的设立模式主要是中外合作办学,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和需要共同建立孔子学院,总部设立在中国北京,负责管理和指导全球孔子学院,中国境外具有符合章程的法人机构可以向总部申请开设孔子学院。根据自孔子学院开办以来的模式统计,主要有中国高校和外国高校合作办学模式,中国高校与外国社会团体合作办学模式,中国政府与外国高校或者社会团体合作办学模式。除此之外,自2014年孔子学院在海外中小学推广设立孔子课堂。“俄罗斯世界”基金会总部设立在俄罗斯莫斯科,根据《“俄罗斯世界”基金会章程》该基金会支持以俄语和俄罗斯文化研究、俄语教学法研究、历史研究以及当代俄罗斯研究为业务范畴的社会非营利性组织、科教机构和专业协会。除此之外,与俄罗斯境内和境外的,以推广俄语和俄罗斯为目标的各类组织和机构合作。“俄罗斯世界”基金会下设的俄语中心与俄罗斯境内外的高校联合办学,通常选择有丰富的俄语和俄罗斯文化教学经验的院校,通过设立图书馆,为俄语教学提供教学法指导,参考书籍和俄语读物。两个机构都采取合作办学的方式,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要求开设机构,进行联合办学,各地的分支机构通过总部的领导开展工作。不同的是,孔子学院的设立模式是依托国内高校与境外具有从事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能力的法人机构进行合作办学,即大多数孔子学院采取孔子学院总部,中方合作高校以及外方合作高校(机构)三方联合办学的模式。而“俄罗斯世界”基金会下设的俄语中心通常是在基金会指导下与外方高校进行双方联合办学。

三、管理模式

《孔子学院章程》中明确规定,孔子学院总部设立理事会,由主席,副主席,常务理事和理事组成。主席,副主席和常务理事的具体人选由国务院教育部门提出建议,报国务院批准。理事由各地孔子学院的理事长担任。理事会的职责是制订、修改孔子学院章程,审议全球孔子学院的发展战略计划,审议总部年度工作报告和工作计划,研究孔子学院建设的重大事项。各地中外合作的孔子学院同样设立理事会,成员由双方共同组成。孔子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责任制,院长负责日常运营和管理。“俄罗斯世界”基金会在《章程》中也明确规定,“俄罗斯世界”基金会由监督委员会,理事会和执行校长共同管理。监督委员会是“俄罗斯世界”基金会的最高机构,负责监督基金会的活动,理事会等机构的决议和基金会财产的使用情况,其主席和成员由俄罗斯联邦总统任命和解雇。理事会是基金会合法的,永久的执行机构,俄罗斯联邦总统任命和解雇理事会主席,副主席和理事会成员。理事会有权负责除章程中规定的,属于监督委员会和执行校长之外的一切事宜。执行校长是负责基金会的主要活动和工作计划的个人,由监督委员会任命,任期三年。从管理模式看,两个机构采取了集中管理模式,各地分部在总部的指导下开展活动。两者不同的是孔子学院校长只对理事会负责,而俄语中心执行校长不仅对理事会负责,还受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孔子学院只有总部设在中国北京,其他分部的孔子学院设立在世界各地。而“俄罗斯世界”基金会不仅面对海外开设俄语中心,也在俄罗斯境内设立俄语中心,从事对俄罗斯文化瑰宝——俄语开展学术和教学法的研究。目前,在俄罗斯境内设有两个分支机构:远东分部和圣彼得堡分部。

四、资金来源

孔子学院根据《章程》中的规定,新设的孔子学院由孔子学院总部提供启动经费,年度支出经费由外方和中方以1:1的比例共同承担,通过一些有偿授课的方式等基本能做到自给自足。孔子学院不是国家机关部门,但是总部直接受中国教育部管理,负责人也由政府直接任命。因此,孔子学院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设立的,总部的各项经费由国家财政直接出资。“俄罗斯世界”基金会是根据俄罗斯联邦总统令成立的,受政府财政支持。除此之外,在“俄罗斯”基金会章程中提到该基金会任务之一是接受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的捐助。俄语中心并没有开设系统的教学课程,因此,运营经费基本来自政府财政和捐助。两个机构的资金来源有相似性,即一部分来自政府财政拨款,不同的是孔子学院的运营经费由中外双方共同承担,自负盈亏,而俄语中心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和捐助。

五、推广模式

对外语言文化传播机构肩负着传播本国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以及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的历史使命。孔子学院和俄语中心在语言文化推广模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举办各种与语言和文化相关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会,开展语言文化民俗交流活动、向当地公众提供本国信息咨询服务、提供本国文学和艺术作品等。

但在工作重心上则各有侧重:孔子学院现阶段以语言教学为主,在保证教学工作的前提下,也会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体验性活动,如中医、书法、刺绣、武术、茶艺、美食、民族服饰等,让外国学习者在亲身参与中了解当代中国人民風貌,切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习者的汉语使用水平。而俄语中心则更侧重于开展与俄语和俄罗斯文化相关的科研项目,针对海外侨民和外国俄语学习者的网络教学服务,以及俄语和俄罗斯文化的宣传交流活动,如俄罗斯文化节、电影节、音乐节、俄罗斯青年论坛、俄罗斯纪念日活动、赴俄夏令营活动等,俄语中心不仅为国内公民提供了解俄语与俄罗斯文化的渠道,也为国外公众搭建一个展示当代俄罗斯风貌的平台,从而帮助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全球文化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文化全球化这一概念也成了各个国家研究的重要课题。文化全球化这一概念的本质是基于现阶段经济、文化、政治以及生活方式的相互交融、多元共存的发展模式。文化全球化不是文化一体化,也不是民族文化消融的表现,是基于不同文化间的多元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科技创新,通过重组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使国家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在这一背景下,语言和文化交流在不同国家的各个领域日渐增多,逐渐发展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1世纪的今天国际竞争的重点逐步从军事经济硬实力转向文化经济软实力的竞争。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让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事务从国内事务走到了国际竞争的舞台之上。中国和俄罗斯的文化发展也进入了战略转折时期,必须尽快建立与世界文化发展规律相适应的国家文化体系,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竞争力。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讲好本民族,本国故事,将自己本民族的精神产品推广为世界范围的财产,是提高本国文化软实力的良策。因此,语言文化传播机构也成为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平台。中俄两国积极面对这一历史机遇和挑战,设立孔子学院和“俄罗斯世界”基金会,积极响应国家对外文化政策,不断完善该机构在文化、教育、经济、学术等各个领域的作用。二者均以语言为载体,文化为形式,向世界呈现一个开放、平等、友善、自强的国度,不传播政治意识形态,只是从语言、文化的角度展示国家风貌,提升国家形象。通过对孔子学院和“俄罗斯世界”基金会进行对比,总结他们的异同点,不仅有利于孔子学院和“俄罗斯世界”基金会自身的发展,更有助于在全球化背景下促进国家软实力的提高,减少世界各族人民交往障碍以及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发展。

参考文献:

[1]聂映玉.孔子学院概述[J].观察与思考,2008,3:35-38.

[2]孔子学院网站[EB/OL].URL:http://www.hanban.org/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2020-2-20].

[3]维基百科[EB/OL].URL:https://ru.wikipedia.org/wiki/Русский_язык_в_мире.[2019-10-5].

[4]俄语的世界排名[EB/OL].URL:https://sdelanounas.ru/blogs/24282.[2019-10-5].

[5]“俄罗斯世界”基金会网站,关于“俄罗斯世界”基金会[EB/OL].URL:https://russkiymir.ru/fund/.[2020-2-20].

猜你喜欢
孔子学院全球化基金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孔子学院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孔子学院办学模式的第三方介入研究:基于美国的分析
“汉语热”面面观
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应对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6个月回报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