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乾坤

2020-10-20 02:24王承振
广告大观 2020年10期
关键词:书籍装帧鲁迅

摘要:长期以来对于鲁迅先生的研究都集中在文学领域,对鲁迅先生字体设计领域的研究不多,因此文章以民国时期的新式书籍装帧设计为基础,探讨鲁迅先生在现代字体设计领域的探索与创新,运用艺术设计的相关理论,探讨了鲁迅先生字体设计的风格与设计方法。

关键词:鲁迅;书籍装帧;现代字体设计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伴随中国市场的被迫开放而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新式书籍进入中国成为新兴事物。现代书籍带来的不仅仅是新式装帧理念的变革,更推动了现代字体设计的创新与发展。鲁迅先生作为文化界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在设计实践中也无形引领了字体设计的创新。

20世纪初期,诸如鲁迅、叶灵凤、闻一多等,活跃于出版领域的文学家们,由于深厚的文化功底及前瞻性的创新思维,使得他们对现代书籍、现代字体等新生事物都有很好的接受度。他们“对于文化艺术大多有一套整体的理念,对艺术有着一贯的美学主张”。[1]以鲁迅为代表的文学艺术家在新思想的启蒙下,从事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现代字体的设计,产生了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尤以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

一、鲁迅字体设计思想的背景

鲁迅先生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在近代书籍装帧设计和字体设计上,也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鲁迅先生一直非常赞同,并践行蔡元培先生提倡的美术教育的观点,“以美育代宗教”。在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任职期间,他的业务范围就包括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美术展览会、搜集古文物等领域,他积极参与到博物馆、美术设计展览活动的组织,能接触、掌握设计的最新潮流信息,并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艺术设计的创作中。得力于其在中国书法及金石方面极高的造诣,结合汲取现代设计的思想,他的设计往往都能融汇中西设计理念,也创作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字体。

传统方面,鲁迅先生对于中国字体都有浓厚的兴趣,他曾经积极的研究中国字体发展的历史,不仅有收集碑帖的习惯,更亲自临摹汉魏六朝的碑帖文字。

现代方面,鲁迅先生对于欧洲艺术的研究也颇有见地,特别是对于比亚兹莱的研究。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各种艺术团体产生,介绍现代设计理念的外文书籍众多,中外艺术交流普遍。特别是介绍文艺复兴、新艺术运动以及现代艺术的书店,鲁迅先生经常光顾这些到此。

二、鲁迅字体设计作品

鲁迅先生极重视字体设计,特别是自己的文学作品,在出版社印刷前,都要亲自设计书名字体、亲自手绘插图作为书籍封面。他说道:“过去所出的书,书面上或者找名人题字,或者采用铅字排印,这些都是老套,我想把它改一改,所以自己来设计了。”他的书籍装帧作品质朴、简洁,字体设计一改以往书法字体题名的传统,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字体中,展现出极强的现代主义风格。所以我们看鲁迅先生设计的书籍作品,很多书名的字体设计都极为讲究,可以看到传统的意蕴,又具有现代字体的设计特点。

在字体设计过程中,鲁迅先生广泛收集现代字体设计的资料,从学习英国新艺术运动的比亚兹莱,到三十年代发起木刻运动,他从中汲取营养,拿来作为创作现代美术字的素材。右图是他在德国刊物上临习的图案纹样和拉丁文美术字,先生孜孜不倦的临摹和收集整理为以后的现代书籍装帧和字体设计积淀了大量的素材。(图1)

在鲁迅先生创作的现代字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或者有传统金石篆刻的风韵,后者由木刻拙朴的雕刻味道,但都不是简单的传承,而是融和现代理念的创新,将现代字体设计的创作理念糅合,具有中西合璧的探索痕迹。下图是1926年,鲁迅亲自为自己的短篇小说集《呐喊》设计的书籍封面。(圖2)可以看出,“呐喊”由右至左的横列在长方形的色块里,两字保留了隶书体的布局和笔画结构特点,但笔画结合木刻技法的变型设计,具有木刻的拙朴风格特点,强烈简练、富有刀味木味和力之美,视觉效果鲜明新颖。木刻与石印技术的结合,赋予书法体一种刀刻的韵味,显得古朴、醒目,体现了中国现代美术字的民族风格;同时,结合西方现代美术字装饰化的创作理念,又具有现代设计风格。这款字体很好的利用了汉字所具有的图画性特征,成为现代美术字设计的经典之作。张道一老师在评价鲁迅设计的《呐喊》时指出:“呐喊”两字,笔画交错紧凑,疏密有致,尤其两个字中的口字,显得很突出,真仿佛在呼叫。[2]

1926年始,鲁迅为杂文集《华盖集》封面的字体设计中,追求凝练简洁的现代设计感。《华盖集》文章本身的语言凝炼精悍,勾画典型形象、讽刺深刻而精辟,相应的“华盖集”字体设计中,鲁迅先生在老宋体基础上进行设计创新,将笔画去除了装饰线角,进行几何化处理,字体结构进行纵向压缩,与拉丁字母“LUXSIN”(鲁迅的名字)几何化的处理风格一致、搭配和谐,相得益彰,具有现代美术字的特点。在1927年的《华盖集续编》版面设计中,“续编”二字的设计中,加入了传统印章的元素,斜盖在书名下,设计巧妙,似乎信手拈来,可谓独具匠心,妙不可言,体现了文人的设计理想和品味。

《奔流》是鲁迅先生编辑的新文学刊物,1928年创刊于上海。1928年,《奔流》版面设计中的字体具有现代设计的风格,字体在黑体字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新结构做了适当压缩变形,夸张了横向上的力量感和流动感;字体笔画舍曲拉直,进一步突显奔流的力量感,黑白色的搭配灵感源自于黑白木刻,给人以简洁直白的力量暗示。(图3)

鲁迅从事字体设计,如同西方艺术家从事设计一样,形成了设计圈子。在设计界,他们很重视设计思想的交流,比如与鲁迅最为密切的陶元庆就受到了鲁迅设计风格的影响。以后的《华盖集》、《二心集》、《坟》(是陶元庆设计的)、《艺术论》、《浮士德与城》、《文艺研究》等书籍装帧中的字体设计,都可以看出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影响。

三、鲁迅字体设计的手法

鲁迅先生设计的现代字体善于运用字体本身的艺术特点,或图形化处理,或构成化设计。可以看出,鲁迅先生设计的现代美术字体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对字体的图案化再设计

受欧美装饰性风格的艺术流派的影响,鲁迅先生在字体设计中很多采用了图案化的字体设计手法[3]。从形象到意象,进行图案化是造型艺术的一种高级形式。鲁迅先生的创作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将形和色彩进行理念化的演绎。鲁迅对于现代字体设计的探索,是在传统美术字、印刷字以及书体的基础上进行装饰,体现了鲁迅先生深厚的传统艺术修养。

鲁迅先生喜欢集字,对传统字体进行图案化研究,很多字体设计就是从传统字体汲取灵感,如碑刻字体、篆书等中国传统字体基础上,融入图案化设计的理念进行变形设计。在作品《呐喊》和“北大”标志的字体设计中有很好的体现。(图4)“呐喊”两字的设计继承了隶书体的结构和布局特点,结合木刻的刀味和挺进的线条力度,将冲破枷锁为时代“呐喊”的气势和意蕴表现的酣畅淋漓。“北大”二字的设计充分继承了传统金石文字小篆的特点,字体优美,古风古韵味道浓厚。在笔画上借鉴了拉丁字体线脚的处理手法,进行了圆角化设计,具有整体统一、醒目清晰的视觉传播效果。在结构上适合了圆形的构造,规范为圆形的标志。

(二)对字体的构成化再设计

20世纪初期受西方设计思潮影响,作为艺术界有影响的人,鲁迅先生将构成主义等现代主义设计思想融入现代字体设计中。在鲁迅的书籍装帧作品中,《奔流》、《初吻》等,“当时,也有一些书籍封面设计的字体完全用色块、直线、横线或者几何形体构成,其影响来自于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欧洲新兴资本主义工业图案的装饰或立体主义绘画。”[4]

《小彼得》书籍装帧的字体设计中,“小彼得”字体明显受到西方现代设计思想的影响,字体的笔画首尾具有装饰线脚的处理,具有典型的哥特字體的影响,做了装饰化、构成化的设计,极为恰当的表现了文章的思想和古典唯美的风格。

20世纪初期是新文化与传统文化交织的时代,鲁迅先生作为文艺界的先行者,在现代字体设计中交融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设计思想与西方设计思想,方在现代字体设计中擎起设计的大旗,在现代字体设计的实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领导地位。

参考文献:

[1] 郭恩慈,苏钰,《中国现代设计的诞生》,东方出版中心,P165

[2] 张道一,《汉字之意匠美》,《汉生杂志》,台湾汉生杂志社,1996年,80期,P90

[3] 徐雯,张向宇,编著《装饰图案基础》,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4] 邱陵,《书籍装帧艺术史》,重庆出版社,1990年,P102

作者简介:王承振,1984年6月出生,男,山东济南人,德州学院美术学院在职,研究方向:平面设计。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

猜你喜欢
书籍装帧鲁迅
鲁迅防窃
王安娜书籍装帧设计作品——以镜明心
美学思想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孔乙己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演变及对现代的影响
书籍装帧设计中内容与形式和谐关系的探究研究
阿迅一族
海豚出版社举行书籍装帧艺术专题讲座
海豚社举行“英国19世纪书籍装帧艺术”讲座
从鲁迅给取名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