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成人化”短视频传播内容的导向价值探究

2020-10-20 02:24张志勇
广告大观 2020年10期

摘要:本文以短视频传播账号“乌拉旮旯·钟美美”与传播者“钟美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模仿教师的传播内容的分析,阐释了适度与失度的“儿童成人化”短视频传播内容所带来的传播导向价值上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关键词:儿童成人化;乌拉旮旯·钟美美;导向价值

在当代传播领域内,“儿童成人化”现象伴随着以儿童为主要传播者及创作题材的综艺节目的演化过程而越发的凸显。本文在结合学界已有概念的阐释和当下实际的具象传播例证的情况下,以“儿童在内在的心理与思维和外在的语言与行为等方面呈现出超越其实际年龄与生理界限,趋近成年人内在倾向与外在特征的表现”界定本文所言的“儿童成人化”。这种“儿童成人化”现象伴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借着短视频传播兴起的“东风”越发的于传播内容中呈现占比的攀升。在近期,短视频平台账号“乌拉旮旯·钟美美”所传播的带有鲜明“儿童成人化”属性特征的短视频内容在传播过程中引发了不同舆论意见的交锋。该传播内容中,钟美美(网名)通过对自身儿童形象的改造,在学生身份的基础上,通过与其家长的策划,以成人化的服化、动作、口吻等进行了教师形象的塑造与演绎。在这样的传播内容“大火”的情况下,不同舆论意见的交锋便围绕此内容所带来的导向价值的偏颇与否而展开。因此本文基于此现象,以辩证的视角、中立的态度来探究“儿童成人化”表现在短视频传播内容中的双向导向价值。

一、“儿童成人化”短视频传播内容的积极导向价值

在传播过程中,“儿童成人化”表现在合理的标准规范下应用于传播内容之中,这是对传播题材的一种丰富。这种题材的丰富具有以儿童视角对成年人行为审视的价值与对儿童创造行为自由发展的引导价值。

(一)以儿童视角带来对成年人行为的审视价值

儿童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系统中的一部分,他们虽然与成年人相比存在基于年龄发展阶段上的经验、见闻、资本等方面的弱势,但是其也正由此弱势而生发出对社会生活、行为、话语表达等方面审视视角的客观程度胜于成年人的优势。正如丰子恺在《给孩子们的一封信》中所言:“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因此,以儿童视角下的传播内容反映为镜可以形成对成年人行为的多维审视。钟美美所传播内容中的教师,正是存在以儿童视角审视后的问题暴露。他所模仿的教师在性格上存在急躁、易怒、过度计较等性格短板,并且在语言表达方式、肢体动作反应、情绪变化反应等方面存在不妥之处。比如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会因为学生的私语行为而做出摔书、踢书、拍打讲台等反映动作以及白眼怒视、单指训诫等微表情与手势。这些行为的发生显然与教职岗位规范有相悖之处,细观以此为原型的传播内容可以促进从业者内省与更正。

(二)为儿童创造行为的自由发展提供引导价值

在钟美美由于其传播内容而经历了“官方约谈”风波,删除作品、转型创作之后,由此引发了舆论争端的显现,多家权威媒体也相继为此事件发表了评论性报道。例如新京报以《容下“影帝钟美美”,更能体现教育包容度》的报道、光明日报以《包容钟美美的“神还原”就是最好的正面引导》的报道、界面新闻以《“钟美美”模仿老师视频下架,是弘扬正能量还是限制创作才华?》的报道等为钟美美事件发声,他们发声的共性传达之处便是对儿童创造行为的自由发展应该给予包容度。通过光明日报对于这种包容度的释义:“这种包容,就包括对孩子创造力的接纳与鼓励,而不是用“正面引导”去裁剪。”我们可以解读出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包容渠道与正确引导的保障落实。无疑,短视频传播平台的存在为这种突破传统框架的“儿童成人化”创造提供了相对自由的包容路径,而这些创造内容的扩容验证了该路径的保障性,引导着他们敢于去创造。所以,以钟美美作品为代表的传播内容,在儿童群体中具有呼唤创造的引导价值。

二、“儿童成人化”短视频传播内容的消极导向价值

在传播过程中,“儿童成人化”表现在超脱标准规范的情况下应用于传播内容之中,这会造成传播价值的反向演化,形成消极的影响。这种传播内容的“野蛮生长”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引发儿童未成熟“三观”下的失度效仿以及催化儿童成长阶段特性的消解速度,产生传播导向价值的消极表现。

(一)引发儿童未成熟“三观”下的失度效仿及后续消极的连锁反应

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的儿童概念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虽然这个年龄段内人群对于事物的看待视角受外在因素的影响程度相对于成年人较小,但是从其内在发展的一面来看,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处未定型阶段,对于某些事物的看法也容易产生片面性、单一性、从众性等疏漏问题。而基于这些疏漏问题存在情况下的传播内容打造,也是有失客观与科学的。钟美美对教师失当行为的模仿确实有针砭时弊的效果,但是也不可否认,钟美美的一些作品存在主观臆断、夸张演绎等失度的模仿。在大量同题材作品的传播积累之下很显然抹灭了教师实存的闪光成份,这一点是有失平衡的。教师可以不用“完人逻辑”去看待,但也不能用狭隘的局限视角去固化。尤其是对于儿童而言,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教育作用,儿童未成熟“三观”下的失度模仿传播容易引起群体性的失度效仿,进而影响儿童“三观”发展的良性进阶。

(二)催化儿童成长阶段特性的消解速度

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着不同的阶段属性,儿童时期作为特定的一个阶段显现着其特有的属性特征。这一阶段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应被外力所刻意影响的。在毕淑敏的《写给孩子的一封信》中曾写到:“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被原谅。”这种观点值得被赞同,儿童成长阶段的正常特性显现应该被尊重与保护,不应该被成人为了达成某些目的与意愿而过分干预和改造。而借助于现代传播手段的丰富所带来的失度“儿童成人化”传播内容的增量,其中的外力介入“肉眼可见”,这对于传受的儿童而言都带有成长阶段特性消解的催化。在钟美美對拒绝百万签约的回应中,其所言的:“可能他给我一百万,他可能后期挣一千万。只给我一百万,剩下的全是他的。”在一定程度上显露出了与其年龄阶段特征不相符的收益权衡考量,过多的存在了成人化的利益认知。显然,这种思维的形成脱离不了其在传播内容打造过程中内在的“催熟”与外在的名利影响。无疑,这种传播者消解下的儿童成长特性也在潜移默化中伴随着传播内容加速着儿童受众的特性消解。

三、结语

在当下相对多元与自由的传播环境下,儿童也正在以其发展阶段的独有特征显现着以此为基础的传播优势,他(她)们也正在以传播者的身份走向传播阵地的前沿。本文基于此背景,以对短视频传播账号“乌拉旮旯·钟美美”与传播者“钟美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适度与失度的“儿童成人化”传播所带来的积极与消极的导向价值的阐释与剖析,希望能为“儿童成人化”传播内容的导向创作带来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 唐碧云.视觉文化视域下儿童成人化的分析[J].大众文艺,2010(21):256-257.

[2] 然玉. 善待钟美美们 莫棒杀也莫捧杀[N]. 证券时报,2020-06-04(A03).

作者简介:张志勇(1994——)男,汉族,河北唐山人,2018级研究生,广播电视专业。

(作者单位:北华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