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运用分析

2020-10-20 02:24李香妹
广告大观 2020年10期

李香妹

摘要: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对于食品安全有了更高的需求。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该技术可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情况,目的是进一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關键词:微生物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检测;运用情况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如何确保食品安全是食品生产行业工作人员研究的重点。微生物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精准度和灵敏度均较高,因此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被广泛应用。

1核酸探针技术

核酸探针技术可以将已标记的一段已知序列核苷酸检测出来,分子杂交技术结合目的基因是该技术主要检测原理。两者结合之后可产生杂交信号,借助信号可找出对应的基因。核酸探针技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且病原微生物检测速度较高。但是核酸探针技术中的同位素标记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同位素标记的情况下可以产生相应的放射性污染,因此对人体容易导致相应的危害。食品安全检测中如果采取核酸探针技术中的同位素标记则需要工作人员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非同位素标记则与同位素标记完全相反,可以更好解决同位素标记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采用核酸探针技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

2生物传感器技术

将核酸、抗体、多糖化合物等生物受体复合物与物理化学传感器连接在一起,实现对生物学事件的实时观察是生物传感器技术被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中的主要途径。生物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复杂样本的检测,满足复杂样本中过敏反应和生物光谱检测的需求,由此正确分辨出食品样本中微生物的种类,并检测出微生物的耐药性。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的生物传感器,如细胞传感器、酶传感器、免疫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已经呈现出商品化特征。在食品安全检测上可以发挥出巨大的应用价值[1]。

3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可以很好解决核酸探针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扩增DNA或者适当增加检测样本中特殊性核苷酸片段的方式实现对食品安全性检测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食品安全检测原理是借助加热的方式将双链DNA裂解开来形成两个独立存在的单链DNA,理解后的单链DNA可以作为DNA聚合酶的模板,随后研究人员可以对其进行降温处理,并对DNA分子互补序列和核苷酸引物进行退火处理。通常情况下,退火温度与特异性性正比的关系,在退火温度越高的情况下,扩增特异性就会越好。退火处理后则需要再进行升温处理,其目的是确保DNA和酶促延伸物有效配对并合成一个模板。该检测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食品安全金策技术,具有检测效率高、灵敏性和精准性高等优势,尤其是在细菌诊断方面具有较大应用价值[2]。

4 DNA微列阵技术

DNA微列阵技术又称为生物芯片技术。该技术主要是由多个核酸分子构成的微点阵列,这多个核酸分子被固定在预定位置上的固相载体上。如CDNA分子、寡核酸分子等。主要检测方法如下,首先标记核酸片段,然后设置相应条件让载体上核酸分子与互补核酸片段进行杂交,借助芯片阅读仪可以对杂交信号实时检测。DNA微列阵技术可以解决传统杂交技术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操作复杂等问题,但是该技术在标记样品和制作芯片等环节较为复杂,因此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该技术一经应用就可以检测出多种致病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3]。

5免疫学技术

免疫学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免疫荧光技术,该技术中的荧光色素不会影响到抗原和抗体活性,将其荧光色标标记到抗体或者抗原上,然后与之对应的抗原和抗体结合,就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特异性荧光反应。免疫荧光技术在葡萄菌毒素、沙门氏菌以及单核细胞李斯特氏菌的检测上具有较高的特性性和敏感性,但是技术程序相对复杂是免疫荧光技术的不足。二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该技术是在固相载体上将抗原活抗体吸附上去,进行免疫酶染色,随后对有色产物定量分析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该技术具有应用范围广、定量检测、标记物稳定、检测速度快等优势,在白地酶、杂色曲霉以及产黄青酶检测上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三是酶联荧光免疫吸附技术,该技术是将荧光免疫与酶系统结合到一起,在原有免疫学基础上用荧光底物取代生色底物。该技术测量范围明显增宽,对沙门氏菌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4]。

6结语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对食品卫生安全越来越关注。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确保食品安全性,能进一步推动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上就是本文对几种常见微生物检测技术在使用安全检测中应用情况的分析,希望对该领域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孔坚良.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运用分析[J].价值工程,2020,39(14):252-253.

[2] 姜俊丽.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运用与发展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2):136-137.

[3] 阮雁春.新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中的应用[J].现代食品,2019,(24):24-25.

[4] 吐尔洪·哈斯木,李勇.最新微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9,(9):123.

(作者身份证号码:130224197504108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