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广播与社会生活的互动来看广播的社会角色

2020-10-20 14:32张锦波许力丹
广告大观 2020年10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听众媒介

张锦波 许力丹

广播是一个窗口,我们研究广播媒介,从中看到广播媒介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广播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扮演。

广播有其自身社会角色扮演的特殊性:首先,广播与报纸、电视等媒介相比,有其自身独特的伴随性特点以及随之而来的媒介使用情景。由此,广播的特殊性构成了广播在人们生活中特殊的角色扮演;其次,广播在中国的诞生、发展的整个过程都映射着时代的烙印,与时代共生共长。由此,从对特定时代广播与社会生活互动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该时代下人们的生活状况,还原历史。最后,在如今互联网媒介占据受众大量注意力资源的媒介格局下,广播进行了自身的窄化传播和融媒体发展。由此,媒介格局的演变催生着广播角色扮演的新转向。

我们对广播的研究聚焦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这个时间段内,因为在这一段岁月的洗礼中,广播在中国的发展先后经历了文革后的复苏、八九十年代的不断壮大、千禧年后的成熟和近年来广播节目内容传播等方面的改版和调整。由此,将广播于改革开放这四十年的历史长河中徐徐展开,我们可以发现,时代在变,广播在各个时代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在变,广播的社会角色也在变。由此,聚焦这四十年、做好这四十年,深刻探得广播的社会角色扮演。

我们对广播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这一时间线内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部分展开。第一,广播在传播着什么内容?我们试图通过研究广播在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来对该时代的社会生活进行还原,并探得广播与社会生活的互动;第二,受众接收到了什么?我们试图了解信宿即受众在不同时代的廣播信息接收,从而探得广播对受众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

在对广播的研究层面:首先,对“广播传播内容”和“受众接收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后,通过这两部分中广播与社会生活的互动表现,来得出广播社会角色扮演的结论;其次,广播的社会角色在时代的照拂下顺承而变,我们通过分析广播过去的角色扮演、当今的角色表现,来对广播未来的角色转向提出自己的建议。

当前,关于广播相关问题的研究有很多,例如有的学者研究广播政策的发展与变化,如涂昌波在《新中国60年广播电视发展政策演进 》中从政策演化的角度对我国广播电视发展的60年作了梳理。有的学者对新媒体冲击下广播媒体如何发展进行了研究。如(李颖越,2014)指出曾几何时广播凭借快捷的速度与方便的接收、仿人际传播的沟通交流方式等媒介特性历经沉浮,始终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而如今广播的诸多媒体特点与优势在日益纷繁复杂的媒介环境中正在经历更为严峻的挑战,伴随性就是广播独一无二的优势。(胡若阳,2011)同样指出广播只有更好的发挥独一无二的伴随性媒体优势,才能在扑面而来的新媒体浪潮中发出更响亮的声音。有些学者则根据时间划分广播发展阶段,针对不同阶段开展研究。如涂有权在《改革开放40年广播的创新发展》中,从广播播出形式、传播方式和事业发展以及产业拓展等方面,梳理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广播的创新变革与进化轨迹。

一、特色: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广播的足迹

1、广播收听使用带有时代性烙印

不同年代背景的听众对于广播使用的初衷大有不同。比如65后的普通职工在访谈中谈到“广播是连接广播与老百姓的桥梁”,而70后的高知教师在访谈中谈到“大学的时候使用广播学习英语四六级”。所以,尽管采访对象都有使用广播的经历,但他们的使用动机和目的是不一样的,也就是他们的需求和诉求点是不一样的。而往往,听众的广播收听诉求点与其背后的时代背景有着剪不断的关系。

2、广播节目内容覆盖生活多方面

文革后广播事业得已复苏,改革开放后广播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一段时间内广播成为了人们很大一部分的生活乐趣来源。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广播改革开放后的节目就已包含儿童类、娱乐类、文艺类、新闻资讯类、学习类等方面,广覆盖的广播内容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形成交集、进行互动。

3、广播的伴随性特性下收听自由

广播媒介相较于报纸、电视具有伴随性的特征,而这也是广播最显著的特征。访谈中,65后张职工谈到“听广播不耽误我做正事,还能增加生活乐趣”,90后学生谈到“我在旅途中时常会听喜马拉雅app的广播节目,闭目养神”。

二、角色:广播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角色扮演归纳

我们通过文献综述、深度访谈、内容分析等方法,一层一层掀开广播的“神秘面纱”,从广播与社会生活的互动中,我们一步一步得出了广播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扮演,并归纳为四大社会角色:公众秘书、知心朋友、快乐使者、百科全书。

1、传递讯息的公众秘书

广播通过交通广播电台传播实时路况讯息、新闻广播电台传播国内外大小新闻事件、天气预报的播放提醒人们出行安全等,广播无时无刻不在向听众传递着社会生活中或大或小的讯息咨询,从而为广播听众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广播是人们生活中的“公众秘书”,它为人们丈量着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并及时传达给人们。有了广播,听众们可以“听众不出门,知晓天下事”。

2、沟通交流的知心朋友

广播的作用不只是传递新闻讯息,更是人们的知心朋友。广播中的情感热线类、音乐点播类节目、信箱类节目受到一众听众的喜爱。这类节目的设置给了人们的生活一个输出发泄的窗口,“打个电话聊聊自己的情感困惑”是人们心里为广播预留的一个空间,也是广播为人们预留的一个位置。因此,广播时而是人们的知心朋友,它愿意倾听并毫无保留与你真诚沟通交流。

3、带来娱乐的快乐使者

广播除了新闻资讯类节目,更有娱乐综艺类节目,而广播的娱乐类节目自改革开放初期就占据较大比重。人们收听广播的娱乐节目,包括音乐类、戏曲文艺类、广播剧等等,来为自己的日常生活增添乐趣。广播是能为大家的生活带来娱乐的快乐使者,旅途的解闷、睡前的放松、吃饭时的伴随性乐趣等,都是广播的快乐创造。

4、科普知识的百科全书

广播更是一本百科全书,从改革开放初期,广播就承担起了知识普及的重任,包括农村农作物知识的讲解、科学知识的传递、养生知识的宣讲一直到80年代开始外国语知识的普及,广播在娱乐的同时有着自己的“言传身教”。

三、当下:广播现阶段发展中的社会角色表现

广播作为传统四大媒体中的其一,由着其伴随性的媒介特点而为受众广泛使用且在媒介格局中站立住自己的脚跟。但不难发现的是,广播在媒介市场中的角色感和使用场景并非一成不变。于是,在探究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广播在与社会生活互动中的社会角色扮演后,我们应当立足现在,看到广播较之以往,在新时代下的新表现。

依据深度访谈和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各个时期广播节目编排的分析进行总结:广播在现阶段的社会角色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1、互联网媒体冲击下的角色感下跌

如今构成人们媒介环境的,不只是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更有互联网媒体。互联网的普及和深入使得麦克卢汉的地球村预言变得触手可及,但同时对传统媒体难免造成冲击。在访谈中,90%的受访者表示如今已经很少再听广播,更多的是使用手机去获得实时资讯。而手机即智能手机便是互联网的载体,由此可见,广播等一众传统媒体在互联网媒体的冲击下开始走向变相的衰弱。

在此背景下,广播的社会角色扮演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尤其是90年代以前,广播几乎占据了人们绝大部分的信息获取来源,但随着人们可使用媒介的增多,广播只是人们获取某一小部分信息的来源。由此,广播的节目设置纵使“面面俱到”,但其各部分角色扮演的比重在人們的生活中有所下跌。

2、特殊收听场景下的交通广播电台的崛起

随着受众所处媒介环境的不断丰富,受众的注意力资源也在不断稀释。在这种情况下,广播在受众生活中的覆盖面开始变窄,由此带来广播收听场景的窄化。

与此同时,我们不难发现交通广播电台正在人们的生活中崛起,而交通广播电台也很好地体先和发挥了广播伴随性这一特点。

交通广播电台在人们出行地路途中播报新闻要闻、娱乐内容、路况信息等,从而为出行人的旅途增添乐趣和实时提供有效的路况信息。而交通广播电台的路途播报,很好地发挥了广播伴随性的特点,担负起了人们生活中“出行指南”和“旅途伙伴”的角色。

四、向前:广播发展的“疑难杂症”亟须“对症下药”

互联网时代,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媒介种类和数量呈海量增长,对广播产生了巨大冲击。首先,广播原有受众被新媒体分流。随着移动端、手机的发展与普及,广播受众从收音机转向手机APP,喜马拉雅、荔枝FM等新兴音频APP形式,凭借多样的节目形式和内容,移动化收听的便利,随时回放等优势吸引了年轻用户的关注。其次,广播业务人才流失。广播媒体属于传统媒体,其经营模式和发展前景在新媒体对比下显得极为受限。许多优秀的广播人才纷纷投向新媒体机构的怀抱,使得广播人才流失,节目质量大幅下降。再次,新媒体音频类产品呈个性化特点,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内容和表达形式也丰富多元。相较之下,传统广播的节目则显得更为单调。

在这种情况下,广播应如何发挥其伴随性优势,更好的与人民进行互动,扮演好其社会角色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所在:

1、提高内容产出质量,扩大内容信息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广播作为“公共秘书”提供信息的角色逐渐被冲击、淡化,在这种情况下,广播必须利用拓宽新闻的报道内容,将各类图片信息转换为声音传递给听众,实现广播新闻的最大利用效率,在拓宽广播新闻内容的同时,也应该具备筛选信息的能力,使广播新闻的内容更加的真实,更加贴近听众的生活。并要充分发挥伴随性的优势,注重交通广播这一重要渠道,

2、创新广播节目的形式,满足听众需求

在编排节目的过程中,要对听众市场进行深度了解,了解听众的需求,并通过对节目形式、内容的变化,满足听众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碎片化的需求,并在节目中与听众互动,从而增强听众的粘性。

3、进行品牌化建设,以情感诉求取代功能主义

广播要通过多方面品牌化见识对栏目品牌、主持人品牌、活动品牌进行打造,形成整体的广播特色,并注重对价值挂念的输出,通过满足用户的情感诉求来产生价值共鸣,驱动品牌的发展,更好的扮演“亲密朋友”的角色。

4、发挥伴随性优势,重视交通广播渠道

随着经济的发展,车辆的增多,交通广播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车主选择在出行时通过交通广播获取信息、排忧解闷。广播要重视交通广播对听众注意力的收割,提高交通广播的内容质量,并有针对性的对车主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来获得营收。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广播始终贴近着人们的生活,用广覆盖的广播节目为社会生活带去各个层面的福祉。梳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经典广播节目,并对各个广播节目与总的广播社会角色的扮演进行连接,发现广播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在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往来中,扮演着人们身边诸多角色。

参考文献:

[1] 涂昌波.新中国60年广播电视发展政策演进[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10)

[2] 李颖越.论新媒体时代广播的伴随性优势[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07.01

[3] 胡若阳.浅析广播节目的伴随性[J].新闻爱好者,2011.05.20

[4] 涂有权.改革开放40年广播的创新发展[J].中国广播.2018.03.20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听众媒介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谈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听众
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角色扮演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怎样让竞职演说“挟持”听众
表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