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本账本里的小康故事

2020-10-20 06:57刘帅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29期
关键词:卫民荣华夫妇俩

74岁的长沙“新市民”刘腊梅,住在长沙高新区麓谷街道一个小区的单元房内,夫妇俩正逗着两岁多的孙女玩。刘腊梅近40年如一日记录家庭收支情况。23本“流水账”,见证了这个寻常百姓小家生活的巨变。

刘腊梅一家原本住在祁东县乡下,丈夫谭荣华在株洲上班,她在家务农,照顾老人,抚养4个小孩。1983年,为方便小孩上学,刘腊梅做了个大胆决定,把家里稻谷和猪卖了,带着两三百元钱进县城租房,“拎货篮”做点小本生意。

刘腊梅说: “那时,家里非常困难,恨不得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我把每一笔收支记下来,就是想时刻提醒自己开源节流、省吃俭用,也想看看钱究竟花到哪里了。到后来,慢慢就养成了记账的习惯。”

在祁东县城,刘腊梅一家人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住房问题。一家人租房住了9年多,先后租过5处房子,搬过4次家。

“1992年,手上有点余钱,老大和老二都已经参加工作,我们决定买一套城中村私人的房子,当时总共花了33000多元。自己的钱不夠,把能借的亲戚朋友都借了个遍。”

在进城后买的第一套房里,刘腊梅一家人又住了9年多时间。96岁的婆婆过世后,刘腊梅决定从祁东县城搬到“大城市”去。在谭荣华曾经工作过的株洲市,夫妇俩在离大儿子家不远的地方买了一套商品房,103平方米,花了74000多元。刘腊梅夫妇将祁东县城的房子出售,卖了64900多元。

在株洲,刘腊梅夫妇一住就是7年多。后来,一次到长沙看望小儿子谭卫民时,刘腊梅看中了现在居住的小区,环境更好,配套更优。孝顺的谭卫民主动“支援”母亲,拿出20万元,买了一套83.9平方米的两居室。2008年8月,刘腊梅夫妇从株洲搬到长沙,株洲的房子卖了21万多元。

在长沙,刘腊梅夫妇俩过着平静而充实的晚年生活。账本还反映了二老“钱袋子”的变化:谭荣华刚退休时,退休金每月97元,2019年涨到每月2740元;2011年之前,刘腊梅没有退休工资,2011年5月按政策一次性补缴社保以后,从第二个月就开始拿退休金,从最初的每月688.88元,2019年已经涨到每月1723.38元。

透过这些泛黄的账本,刘腊梅家“菜篮子”的变化也跃然纸上。夫妇俩回忆说,在乡下生活时,想吃荤菜很不容易,孩子们在学校寄宿,家里带的“坛子菜”一吃就是一周。搬到县城后,家里的伙食慢慢得到改善。现如今,想吃啥就买啥。

谭卫民说:“母亲的记账本,记录了一家人的奋斗,反映了一个普通家庭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步一步过上小康生活的历程。”

(刘帅/文)

猜你喜欢
卫民荣华夫妇俩
梦里水乡
晨雾
中文学习成新宠
妈妈生气了
一起出去玩
赵国荣先胜徐荣华
等候秋天
那些看不见的痛苦
下一站:美洲
鸭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