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优质小麦丰德存麦5号的引种和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2020-10-21 06:34段宝定邵菊宁
种子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引种高产栽培技术

段宝定 邵菊宁

摘   要:优质小麦丰德存麦5号由河南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育成(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03),该品种2015年引进渭南市富平县,着重介绍了优质小麦丰德存5号的生物学特性、抗病性、品质测定、引种过程、适应性及产量表现,并从宽幅精播栽培方面总结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丰德存麦5号;引种;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1   特征特性

丰德存麦5号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8 d,比对照周麦18熟期相当。幼苗较平伏,苗势较强,叶片细长,叶色较重,抗寒性突出,冬前分蘖较多;春季起身拔节较快,两极分化快,抽穗较早,耐倒春寒能力一般;后期耐高温能力中等,熟相较好,株高76 cm,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中等,株型稍松,旗叶宽短、外卷、上冲,穗层整齐,穗下节短,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椭圆形,角质,饱满度好,黑胚率中等,穗数38.1万穗/667 m2,穗粒数32粒,千粒重42.3 g。

2   抗病鉴定

抗病性鉴定结果:慢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高感赤霉病、纹枯病。

3   品质鉴定

2017年品质测定结果分别为:籽粒容重812 g/L,硬度指数62.5,蛋白质(干基)含量15.4 g/100 g;面粉湿面筋含量32.6%,沉降值49.50 mL,吸水量59.7 mL/100 g,稳定时间14.5 min,最大抗延阻力502 E.U,延伸性164 mm,拉伸面积148 cm2,品质达到强筋品种。

4   引种过程

丰德存麦5号于2014年通过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03),于2015年由富平县俪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入富平县种植,当年大田种植66.67 hm2,采用宽幅精播技术种植20 hm2;2016年大田种植0.1万 hm2,采用宽幅精播技术种植33.33 hm2;2017年大田种植0.2万 hm2,采用宽幅精播技术种植666.67 hm2;2018年大田种植0.53万 hm2,采用宽幅精播技术种植0.2万 hm2;2019年大田种植0.67万 hm2,采用宽幅精播技术种植0.33万 hm2。

5   产量表现

2015年富平县吉顺祥家庭农场种植的整片20 hm2丰德存麦5号,经实收产量650.0 kg;2016年富平县吉顺祥家庭农场种植的整片66.67 hm2丰德存麦5号,经实收产量575.0 kg;2017年富平县吉顺祥家庭农场种植的整片80 hm2丰德存麦5号,经实收产量600.0 kg;2018年富平县吉顺祥家庭农场种植的86.67 hm2丰德存麦5号,经实收产量475.0 kg。

6   丰德存麦5号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6.1   培肥地力采用配方施肥

6.1.1   培肥地力

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和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微肥以提高地力,使土壤有机质达1.148%,速效氮达58.4 mg/kg,速效五氧化二磷达13.5 mg/kg,速效氧化钾达176 mg/kg[1]。

6.1.2   土壤深松深耕

如前茬种的是玉米应先进行秸秆还田,再撒施秸秆腐熟剂3 kg/667 m2,然后对土壤进行深松深耕,深松深度在30 cm以上,深松后施入有机肥或者土杂肥4 000 kg,使土肥相融,并旋耕两遍,使土壤上松下实,再踏实土壤,清除根茬,保持底墒。

6.1.3   配方施肥

应采用配方施肥技术,肥料比例为N∶P2O5∶K2O=2∶1∶1.5,保证稳氮、增磷、补钾、配中微的原则,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土壤有机质。氮肥使用时底肥与拔节期追肥的最佳比例为5∶5。

6.2   做好种子处理

使用种衣剂奥拜瑞进行拌种,具体操作方法是用1 500 mL/hm2兑水7.5 kg,用小麦拌种机拌匀,再在室内摊薄阴干[2]。

6.3   确保整地质量,做到适墒播种

整地时应先深翻深松30 cm,旋耕两遍,用噻虫嗪颗粒剂撒施于土壤中,用量为37.5 kg/hm2,然后旋入土壤用于杀死地下害虫。

6.4   保证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6.4.1   播期

播期一般在10月10—25日(日均温稳定在12~14 ℃)为宜,播量120~150 kg/hm2,基本苗控制在240万~300万株/hm2。晚播可适当增加播量,2 d增加7.5 kg,最高不超过262.5 kg[3]。

6.4.2   小麦宽幅精播播种技术的规范

应严格执行小麦宽幅精播播种技术的规范,播深一般为3~4 cm,行距为23~27 cm,播幅宽为8~10 cm。

6.4.3   采用宽幅精播播种技术

应采用山东农业大学余松烈院士的宽幅精播技术,使用驻马店市中农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BFJ-6型小麦精少量施肥播种机播种,将播种机进行改良,使前三腿和后三腿的距离由原来的37 cm增加到75 cm,使秸秆还田地块的秸秆不拥堵播种机耧腿,并将后三腿的下種管口向前弯伸25°~30°,以利于种子在下种塑料软管中顺利通过,不堵塞。采用播种机播种的行宽为23~27 cm,播种的幅宽在8~10 cm,使种子在田间摆布得更匀,发育更健壮。

6.4.4   保证播种量准确

驾驶员经试播调好播种量,播深控制在3~4 cm,中产田行距保持在23~24 cm,高产田行距调整为26~27 cm,播幅控制在8~10 cm。

6.5   田间管理

6.5.1   查苗补苗

播种结束后应进行查苗补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壮,为增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6.5.2   破除板結

宽幅小麦冬前可在行间破除板结,增加土壤通透性,增进个体发育,促进群体生长。

6.5.3   化学除草

在小麦苗龄35 d、4叶1心期时,用450 mL/hm2世玛加助剂3 000 mL兑水450 kg喷施除草,要求喷布均匀,做到不重喷、不漏喷,切忌“草多多喷,没草不喷”,严格按照化学除草标准要求进行操作[4]。

6.5.4   深耕控旺长

对于旺长田需深耘10 cm以上,断老根、发新根、深扎根,控制旺长。

6.5.5   浇水越冬

12月中下旬夜冻昼消,应及时浇灌越冬水,浇水过晚则水不易下渗。遇到寒流时地面已结冰,麦苗会窒息或死亡,应灌水600 m3/hm2,灌水时追施沼液,用量为30 m3/hm2。一定要在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破除板结,保持墒情。

6.5.6   镇压划锄

对生长过旺、群体过大的麦田,应在立冬前后采用镇压措施。镇压应在午后进行,以免早晨有霜冻压伤麦苗。划锄可以灭草、松土,弥补裂缝,防旱保墒,减轻或防止冻害等[5]。

6.6   中后期管理

6.6.1   早春早管

早春时期每公顷应使用0.002 5%芸苔素水剂450 mL+磷酸二氢钾2 250g+尿素2 250 g兑水600 kg进行喷施,促进早发,提高抗倒春寒的能力。

6.6.2   春季化除

冬前未进行禾本科化除的田块,返青和拔节前最迟不超过3月20日,用世玛(加助剂)和大惠农随混随用,化除田间杂草,切记只能使用1次,不能重喷。

6.6.3   化学防控

对旺长麦田应喷多效唑防旺长。在小麦拔节第一节长出1 cm时,用多效唑450~675 g/hm2兑水675 kg进行喷雾防旺长。

6.6.4   追施沼液

在小麦拔节期应结合浇水追施沼液30 m3/hm2,以保证小麦在拔节期生长发育所需养料和水分的充足供应。三类苗或弱苗应在返青期重点管理并适当早管,以促为主,可趁墒或结合浇水,追尿素150 kg/hm2。

6.6.5   病虫害防治

4月底至5月中旬,每公顷用10%吡虫啉500~750 g+4.5%高效氯氰菊酯750~1 050 mL+20%的己唑醇500~600 mL+0.002 5%芸苔素水剂300~450 mL兑水750 kg进行叶面喷施,对增加穗粒数及千粒重有明显的效果。特别要注重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和条锈病。

6.6.6   适期收获

在小麦全株黄后适期收获,保证单收、单晒、单储,避免机械混杂,以使优质小麦品质达标。

参考文献:

[ 1 ] 胡凯.浅谈小麦播期播量控制技术[J].种子科技,2018,36(5):53-54.

[ 2 ] 周汝群.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4):51.

[ 3 ] 王晓红.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技术试验示范报告[J].陕西农业科学,2013(4):139-140.

[ 4 ] 韩玉林,殷贵鸿,王丽娜.强筋优质高产早熟小麦新品种周麦21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08(5):92-93.

[ 5 ] 王振兴.皖北地区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3):161.

猜你喜欢
引种高产栽培技术
高原无公害青稞高产栽培技术
浅议脱毒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
浅析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施肥管理
杂交中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