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分析

2020-10-21 06:34雷水利
种子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高产栽培技术

雷水利

摘   要:在我国诸多农产品当中,玉米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了有效提升玉米的作物品质及产量,必须加强对于玉米栽培的田间管理,深入了解田间管理的相关技术,唯有如此才可以有效保证玉米的高产、低耗,进而提升农民的收入,加速农产品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

在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当中,玉米具有较高的地位,玉米品质和单位面积产量对国家的粮食供应有着显著的影响。为了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及品质,需要提高相应的栽培技术。此外,不管是玉米的早、中期种植还是后期维护,都必须加强对于田间管理的力度。

1   玉米早期栽培技术

1.1   玉米播种技术

玉米播种所用的技术当中,集中表现在合适播种时间的选择上,还必须根据地方特色进行适宜播种种子的种类选择。在不同的区域中,品种的种类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为了能够实现最佳的玉米播种成效,在选择正确玉米品种的同时还必须确保其具备优良的抗病虫害特性。在全面考虑之后,选出具有较高出苗率且较强抗病虫害的品种。

此外,还需要选择最佳的玉米播种时间,从而保证可依据最适宜的播种方法进行处理。在田间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最好是在5月初或4月底完成玉米播种。而对于部分气温偏低的北方地区,每年仅需要进行一次播种,并在较晚的时候完成播种工作。在进入正式播种之前,需要对玉米的种子进行筛选,继而将破损、虫蛀及霉变的种子进行剔除。

1.2   玉米密植技术

玉米密植技术在提升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从现阶段的种植情况来看,玉米的密植关键就是因地制宜明确品种的类型,同时也必须考虑当地的土壤肥力及条件进行密植。在合适的时段,农户可加大玉米的种植密度,从而实现对于空气、光照及水分的最大利用率。

1.3   中耕除草技术

中耕技术能够有效进行土壤的疏松,从而有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繁衍、活动,进而加速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同时还能够清除杂草,降低土地肥力的消耗,减少病虫害的传播,进而有效提高玉米的品质。

2   玉米中期的田间管理

2.1   施肥管理

在玉米种植的中期田间管理工作中,施肥具有相当关键的地位,玉米在生长大约6片叶子时就是拔节阶段,此阶段是非常关键的,同样施肥也迈入了重要阶段。这时需要与玉米的实际生长状况相结合施加拔节肥,也被称为攻秆肥,其主要是为了确保植株能够茁壮地生长,加速雌雄穗的发育。大多数情况下,尿素施肥量为15 kg/667 m2,占总追肥量的30%。另外,对处于大喇叭口期的玉米追加穗肥,这在确保玉米产量的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对果穗的增加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2.2   开展好相对应的抗旱及排涝工作

处于大喇叭口期的玉米若出现长期的缺水问题,将会导致水分及养分的大部分流失,所以,及时进行灌溉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二次灌溉。首先,在大喇叭口期,需与攻穗肥的施加相结合展开灌溉,从而有助于肥效的发挥,加速根系的生长,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其次,在抽雄期,地面需要是潮湿的,在水分不足时需展开灌溉。

另外,此阶段还必须开展好相应的排涝作业,可通过排水沟的开挖,对田间积水进行及时处理,从而确保玉米的茁壮生长。

2.3   中耕措施

在拔节阶段施加攻秆肥之后,需要开展首次中耕,其兼具除草、化肥覆盖的功能。另外,中耕还需要在大喇叭口期的攻穗肥施加之后开展。

2.4   病虫害防治

在玉米的种植中期阶段,必须对黑粉病进行有效防治,如果存在黑粉病病株,必须立即清除,从而防止病虫害的传播。

另外,还需要对玉米螟进行有效防治,在大喇叭口期使用1%辛硫磷颗粒剂依据2 kg/667 m2的施加量进行玉米螟的防治。

3   玉米后期的田间管理

3.1   施肥管理

在数据分析与实践中证实,玉米如果在生长中期出现肥料不足情况,会对后续的生长产生极大的影响。在玉米的后期吐丝时期,玉米下部叶片会出现黄色,从而证明此时的土壤肥力是不足的。在后期可补加适量的肥料,也就是追加攻粒肥,大多数情况下追加10 kg/667 m2尿素,占总追肥量的20%。其中,攻粒肥可有效加速籽粒的生长,同时千粒重也能够出现明显的加重。

3.2   病虫害防治

在后期的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主要目標是蚜虫的治理,发现蚜虫时,需要立即通过40%乐果稀释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3.3   在适当时候进行收获

把握好玉米的适宜收获时机,对玉米的产量及质量都具有很大的影响。适当地延长时间进行晚收能够有效延缓籽粒的灌浆时间,增加产量,提高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另外,在适当的时期进行收获,能够保证玉米籽粒的饱满及充实,使其具有较低的含水量,从而有助于脱粒及保存。

4   玉米适时收获

玉米保绿度高,在不影响后茬作物播种的情况下,要适当晚收,实现晚收增产目标。农民习惯在果穗苞叶发黄时收获,此时玉米还在灌浆,没有真正成熟,可减产10%左右。要在玉米苞叶发黄后7 d,玉米籽粒乳线基本消失、基部黑层出现时收获,此时如果籽粒水分降至18%左右,采用机械净穗或籽粒收获效果更好。

从以上分析可知,对玉米的种植进行相应的田间管理,可保证产量及质量。而田间管理主要是为了调节施肥平衡、水分控制及病虫害防治等,从而保证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及质量。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高产栽培技术
南阳盆地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分析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抢种暮春
胡萝卜高产种植技术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