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策略

2020-10-21 11:54荆晶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心内科护理

荆晶

【摘  要】目的:探究临床心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策略。方法: 选自样本收集时间2019年7月-2019年7月某院收治的心内科重症患者,共计100例,将此10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另外50例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内科危重症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并且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内科;危重症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0135-01

引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专科分得越来越细,护理的专科性也随之越来越强,虽然专科护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专科以外疾病的护理知识缺乏了解。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发作率呈逐年提高的趋势,而且病情往往互相掩盖,这大大加大了专科护理的难度。护理风险指的是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安全性的不安全因素。为了提高新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规避护理风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9年7月~2019年7月某院收治的心内科重症患者,共计100例,将此10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共有男32例,女18例,年龄45~79岁,平均65岁;护理组共有男36例,女14例,年龄44~80岁,平均6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以往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是最基本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要定时定期的进行巡视,针对患者最基本的生命体征和病情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观察组又增加了护理风险管理。(1)建立科室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和高年职护士主管护师组成预见性护理小组。预见性护理是指针对患者存在的护理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提前预防护理措施的护理,预见性护理遵循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以预防为主,降低了疾病恶化的发生率,对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2)潜在风险护理措施,由于心内科患者病情复杂,随時都有生命危险,且患者年龄较大,自我护理能力低,住院过程中极易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倾听患者及家属的疑难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解答。引导患者提高自护能力,联合患者家属安慰、支撑患者,取得家属的配合和理解,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规避潜在护理风险。(3)设备仪器的日常维护。 本研究 1 例患者因除颤仪导联线接触不良而导致患者不能正常复律,如除颤仪器不能及时充电,心电监护线老化干扰患者心律,而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因此,应采用专人管理的形式,定期对仪器进行维修和保养,提高护理人员的仪器操作能力。使用各种仪器时加强巡视。制定医疗设备、仪器管理制度,使设备仪器保持在随时可用的状态,对于已损坏而无法再继续使用的设备仪器应给予及时报废处理。(4)提升职业素养,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对规避临床护理风险十分重要。因此,应当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技能操作以及业务水平进行培训和考核,采用奖惩制度,促使护士能够减少操作失误问题的发生。(5)实施治疗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由于心血管重症患者每天需使用种类繁多的药物进行治疗,对药物输注速度及剂量要求较为严格,加之部分药物性质特殊以及患者的自身体质存在差异,易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例如2 种血管刺激类药物(胺碘酮、多巴胺)容易发生静脉炎,所以在应用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发现皮肤红肿痛立即处理。严格执行护理查对制度,提高对患者身份的识别,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积极、有效的沟通,给药时可提前询问病情,主动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及针对用药注意事项等给予健康宣教,提高患者风险意识;用药前采用护患双方交换查对的方式,并要求患者或家属签字的方法降低用药错误等问题的出现。如患者输注硝酸甘油时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卧床休息或静脉注射和口服硝酸酯类药物后不宜突然起身,先床上或床边坐起 3~5 min 后再活动等,加强患者的自我护理和防范,降低风险因素发生。高危药物、毒麻和特殊药品应用时应给予明显标记,交接班时给予注明特殊交接。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实施统计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则表示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50例患者在坠床、跌倒、药物渗透、烫伤、管道脱落等事件为2%(1/50)、2%(1/50)、10%(5/50)、4%(2/50)、4%(2/50),总发生率为26%(13/50)。观察组50例患者在坠床、跌倒、药物渗透、烫伤、管道脱落等事件为0%(0/50)、0%(0/50)、2%(1/50)、4%(2/50)、2%(1/50),总发生率为8%(4/50)。以上,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50例对照组中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分别为30%(15/50)、58%(29/50)、12%(6/50),总满意度为88%(44/50)。50例对照组中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分别为34%(17/50)、66%(33/50)、0%(0/50),总满意度为100%(50/50)。以上,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患者的住院过程中,外界环境的改变、疾病本身的变化以及护理人员的操作不当等因素都会影响着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只有不断的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正确的对待临床护理工作,它能夠有效的规避护理风险。上文我们已经提到,大多数心内科的重症患者都是年纪比较大的人,他们的反应能力以及免疫能力都在下降。他们的病情存在着多变性,以及突发性的特点。心理科患者出现护理风险事件的几率还是非常高的。经常会出现,因为护理不到位,引起的纠纷。如果护理工作没有做到位,不仅仅会影响到医院的形象,还会影响到患者的恢复以及术后的愈合。当前比较常见的护理风险就是坠床以及药物渗漏等等。所以我们可以在基础操作的过程中,增加更多的护理风险操作管理。针对所有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让患者以及家属认识到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相关的类型。在住院的过程中更加仔细地照顾患者。同时,鼓励非惩罚性的上报不良事件,交流讨论错误问题与原因,加强护士的警惕心、敬畏心、慎独心。从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实施管理措施后,借助加强风险管理、实施预防护理措施、查找护理隐患等方式,大大降低了护理危险状况的发生,提高了对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性,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心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策略。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心血管内科的重症患者如果增加风险管理以及防护措施的护理,能够尽可能地降低安全隐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其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泳,缪晓云,沈吉梅.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循证护理[J].江苏医药,2018,36(18):2232-2233.

[2] 陈花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8,28(13):1203-1204.

[3] 孙艺红,胡大一,阎明珠.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后危险因素与危险评分[J].中国循环杂志,2018,21(1):8-11.

[4] 陈秀云.心血管内科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方法[J].中国实用医刊,2019,36(18):80-81.

[5] 黄 琼,周 敏.风险评估与防范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8,9(25):176+381.

[6] 吴如,朱慧芬,黄贞贞.心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及预防对策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19,33(10):33-36.

[7] 申玉香.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4(95):18719.

[8] 于洁,郭振刚.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7(81):197.

[9] 史光琴.风险管理在病区近效期药品用药安全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0(9):180-181.

猜你喜欢
危重症患者心内科护理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分析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联合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教学价值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心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ICU危重症患者为防止肠内营养制剂错位输入静脉的防范措施及护理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