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SBAR交接模式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2020-10-21 11:54薛春娥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患者满意度标准化

薛春娥

【摘  要】目的  研究标准化(SBAR)交接模式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8年12月未实施SBAR模式护理期间收治的64例内科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6月实施SBAR模式护理期间收治的64例内科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交班报告全面性。结果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交班报告全面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AR沟通模式可减少风险事件,增强护理人员护理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报告全面性,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内科护理工作;标准化(SBAR)交接模式;病情观察质量全面性;患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0182-01

交接班是护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总结,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1]。临床上,要求护士在交接班时以极短的时间向接班护士快速地传递患者信息,使接班护士充分掌握患者信息,确保护理服务的连续性。但内科护理环节较多且程序复杂,交接的过程中易出现信息遗漏等情况,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标准化(SBAR)交接模式是一种标准化、结构化的沟通模式,对原有的交接班模式进行精简,有效提高护士的表达沟通能力及对信息的接收率。本研究探讨SBAR模式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8年12月未实施SBAR模式护理期间收治的64例内科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6月实施SBAR模式护理期间收治的64例内科患者为观察组。护士情况总人数16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7名,护士4名;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31.47±5.27)岁;工作年限2-24年,平均病程(15.57±3.89)年;学历本科学历9名,大专学历7名,无人员职位变动。实施前后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施SBAR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教育及培训:对护理人员发放SBAR学习资料,组织其参加SBAR讲座,进行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学习,并开展专题会议,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工作汇报并做到及时反馈。(2)设计SBAR交接单:根据内科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交接单,交接单分为现状、背景、评估、建议四个部分。①现状:在交接工作中需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床号、电话、入院时间及入院诊断等一般资料情况进行了解。②背景:明确患者的病史、护理需求及现阶段的治疗情况。③评估:评估患者的血压等生命体征、异常报告值、治疗状况、给氧情况、对问题的评估、观察要点及心理状态。④建议:根据医嘱对患者开展护理措施,并在交接单上记录存在的安全风险等问题,并给予接班护理人员建议,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3)SBAR模式交班落实: 交班及接班护理人员进行密切交流。交班人员需仔细核对患者的信息,认真填写交班单上内容,并簽上署名;接班人员及时掌握患者信息,及时对患者选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确认无误后签上署名。若发现交班单内容与患者实际情况不符,需及时查找原因,进行纠正。

1.3  观察指标  (1)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跌倒、摔伤)。(2)交班报告全面性:全面标准:报告系统化,能够思路清晰的表达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使患者得到及时处置。不全面标准:报告思路混乱,且不能直观表达患者病情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风险事件发生率  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11例(跌倒5例,摔倒6例),发生率为17.18%,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3例(跌倒2例,摔倒1例),发生率为4.69%。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133,P=0.024)。

2.2  交班报告全面性  观察组交班报告全面性62例,不全面性2例。实施后,交班报告全面性56例,不全面性8例。实施后交班报告全面性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5,P=0.048)。

3  讨论

内科护理环节较多,且交接程序较为复杂,护理人员在交班过程中易发生信息遗漏等情况,从而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由于护理人员在交班过程中耗费了较多的时间,使其工作效率和质量明显降低。但由于医患沟通欠佳、护理记录不规范及交接班不合理等情况,导致护理质量下降。SBAR沟通模式可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工作能力,使其全面掌握患者信息,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2]。

本研究结果显示,SBAR模式实施后,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交班报告全面性高于对照组。表明SBAR模式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升加班报告全面性。SBAR模式是医护人员之间标准的沟通模式,能够及时对现有的和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并做出相应的处理,更好的落实各项护理措施[3]。该模式包括对患者病情了解度、了解现阶段的护理需求、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提出护理意见四个方面。明确护理人员汇报方向及内容,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和工作能力,从而提升交班报告的全面性,进而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强调交流沟通,增进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此外,实行SBAR沟通模式,能够提高医护人员临床思维能力,增强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实施SBAR模式,可缩短护理人员交班时间,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减少风险事件,进而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海仙,韩亚男,关忠华,等.SBAR沟通模式在手术患者术后转交接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7):3016-3018.

[2] 陈倩倩,徐淑英,包灿丽,等.SBAR交班模式在急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刊,2018,53(4):445-448.

[3] 陈亿英,梁燕.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重症监护室交接班中的运用[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10):115-116,118.

猜你喜欢
患者满意度标准化
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下的业财融合
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流程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北京市中医院门诊医生的沟通方式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效果
综合尿道护理应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效果研究
单颗前牙即刻种植修复后的牙龈美学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