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定乾坤”在线实践类课程多维深度互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0-10-21 04:04熊小明张云李永华刘桐宋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2期
关键词:多维互动深度

熊小明 张云 李永华 刘桐宋

摘  要:实践类的线上课程对互动要求更高,如何增强在线课程多维深度互动近年来都是学界和业界关注的重点。本研究基于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发现了影响多维深度互动效果的“首位效应”,即第一位带头发言同学的互动内容对后续其他同学互动内容和形式有着显著的影响。此外,本研究还从师生互动方面,发现了互动氛围、网络技术流畅性、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学生互动能力和学生个性的影响因素;在生生互动方面,发现了互动氛围、互动目标和网络技术流畅性的影响因素;在学生与群体互动方面,互动氛围、互动目标、知识共享和网络技术流畅性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多维互动;深度;MOA;实践类课程

1.引言

随着网络教育平台的迅猛发展,如何增强课堂互动效果更备受关注。多维互动强调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课堂教学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教学过程的状态。在教学实践中,小班教学近年来作为实现多维互动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广泛运用在大学生课堂中(劉海燕,2018)。事实上,从行为层面看,这类互动模式效果并不理想。现有研究多从课程类型、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影响深度互动。多维深度互动聚焦在行为层面,通过师生高频互动、生生优势共享互动、群体竞争互动等方式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等效果的新状态(刘艳春和许蕾,2017)。多维互动的内涵有过探讨,但少有研究系统探讨提升多维互动的方式。网络直播平台为多维深度互动提供了实现互动目标的契机,尤其在实践类课程中,多维深度互动的意义更为突出。例如,在线平台可以分不同的小组,不同小组可以同时直播互动,教师也可以在不同的直播群进行监管巡视互动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将基于MOA理论,从互动动机、互动能力和互动机会方面探索影响在线实践课程多维深度互动的因素。

2 文献综述

(1)多维互动的相关研究

目前学界关于多维互动内涵的理解有着不同的观点。在营销学领域,卫海英等(2011)将多维互动界定为员工与顾客的互动,企业与顾客的互动以及企业与员工的互动,并提出多维互动是服务品牌资产的增值路径。在教育学领域,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区别,颜秉乡(2018)提出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习兴趣小组等不同的方式来构建课堂教学。王维佳(2018)将互联网时代下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分为:师生间的互动,生生间的互动,人机间的互动,并提出多维互动的教育模式充分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能促进师生感情。

关于在线深度互动方面,赵呈领(2013)认为深度互动是指学生经常反思、批判地看待话题或他人评论,根据个人经验提出自己详细的观点、认识或建议,经常因某些话题受到启发。并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影响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深度互动因素包括知识性维度、技术性维度、社会性维度三方面。刘艳春和许蕾(2017)基于意愿-情境-行为的理论模型视角提出参与意愿、个体能力、教学情境、知识氛围、支持服务五个主范畴显著影响MOOC在线深度互动。多维互动涉及的对象(教师能力、课程设计)、形式(网络技术)、目的(自主性、创新性)。现有文献较少系统构建影响多维互动效果的影响因素。传统的多维互动会受到时间限制、环境限制、缺乏个性化设计,在线互动为多维深度创造了机会,本研究认为多维深度互动是指,为了全方面动员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起点,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互动的互动目标。

(2)关于MOA的相关研究

MOA模型认为动机是引发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机会和能力对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产生调节作用(MacInnis等,1991)。该模型最初是用于分析人的信息接收和处理行为的,之后陆续在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等领域被广泛应用。MOA中的M指动机,是一个确定的行为中意愿、兴趣和愿望的融合。O是机会,指在特定时空里,主体所感知到的有助于激发其特定行为的外在客观环境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客观性、主体性和有利性的特点。A是能力,即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对象性活动的内在可能性。关宇航等(2018)以MOA模型为分析框架,提出学校的制度环境、教师及学生的动机和能力都将直接影响到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张玉荣(2018)基于MOA模型对课程学习共同体参与状况研究发现学习动机是影响共同体成员参与状况的重要因素;自我效能正向影响共同体学习过程的参与状况,对学习动机与参与状况的关系起到部分正向调节作用;学习机会正向影响共同体学习过程的参与状况,对学习动机与参与状况的关系起到完全正向调节作用。赵云霄(2020)从MOA模型视角,研究证实了整合动机正向影响大学生课程学习平台持续使用行为,机会和自我效能正向调节整合动机对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通过回顾MOA理论在教育学领域的应用发现,这些创造性的尝试丰富了MOA模型的研究内容,并且验证了此模型的稳定性及其对行为的预见性,但是鲜有研究将此理论模型用于关于提升在线深度互动质量这一问题。

3 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

(1)方法选择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由于在线课程的互动影响因素还在探索中,学界并未有一致的看法,所以深度访谈有助于发现其他重要的因素。

(2)问卷设计

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中,主要以开放性问题为主。本研究问卷中的问题设置主要基于了MOA理论,从互动动机、互动能力和互动机会三个方面设置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1.不愿意跟老师在线课堂互动的原因是什么(如,个人原因还是在线平台功能的原因)?2.如果愿意跟老师在线平台互动,愿意的原因是什么?3.在互动讨论过程中,有其他同学发表个人看法时,你不愿意跟其他同学互动的原因是什么?4.在互动讨论过程中,有其他同学发表个人看法时,如果你愿意跟其他同学互动,那原因是什么?5.如果老师安排建立网络在线讨论群,你愿意在小组群内互动讨论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愿意,那原因会什么?6.你会担忧因自身能力的问题不愿意跟老师互动吗?那应该具有哪方面的能力时,你才愿意跟老师互动呢?7.如果跟其他同学讨论,你会担忧因自身能力的问题不愿意参与同学们互动吗?你觉得跟同学们互动需要哪方面的能力吗?8.会不会因为哪些环境的因素(如,学习环境、老师上课内容的设计、平台功能设计),没有合适机会让你参与老师的互动呢?如果有这样的环境因素,你觉得会是哪些因素呢?9.会不会因为哪些环境的因素,没有合适的机会让你参与跟同学们的互动呢?如果有这样的环境因素,你会觉得是哪些因素呢?

(3)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关于深度访谈的数据,深度访谈了52名学生,研究生22名,本科生30名。性别比例均衡。年龄主要分布在18-25岁。学科背景主要分布在管理类研究生、管理类和教育类的本科生。第二部分关于问卷调查的数据,调研了200位本科生,学科分布在各个专业。有效样本195份。

(4)数据分析

部分问题的原始语句:老师上课内容的设计,比如问的问题是否有趣,是纯知识型的还是与实际相结合的等等(教师教学设计方面)。愿意的原因是氛围好,自己也有想法(互动氛围)。不愿意的原因是没有讨论的氛围(互动氛围)。老师善于引导,师生关系融洽,对学生互动的内容给出反馈(教师教学风格)。有时候老师提的问题回答不上来,所以就没有在线上说话;有时候在思考老师说的话,所以互动比较慢(教师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设计)。想要让老师和其他同学知道我的想法,有时候我互动也是想对其他同学观点的补充(学生互动意愿)。我会担心,因为只有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问题时才不愿意跟老师互动(学生互动能力)。如果我具备与老师讲课内容相关方面的能力时,我会愿意跟老师互动(学生互动能力)。网络不稳定(网络技术流畅性)。因为从众心理,看到别的同学没有互动自己也不会互动(互动氛围)。网络掉线,基本没有什么问题,除了自己实在这个问题不知道(互联网技术工具)。个人原因是不太想主动表现,相比同学觉得自身能力不足,还有一个可观原因是对在线平台功能不熟悉(学生互动能力和网络技术流畅性)。一般不会有,如果有,可能是个人对平台功能不熟悉,我才知道钉钉的申请连麦功能好像横屏时才有用(网络技术流畅性)。在家中不容易進入学习状态(学生学习环境)。会,线上上课受环境影响大,如自身所处环境嘈杂,不便互动(学生学习环境)。网络不稳定,信号差等导致延迟等问题(网络技术流畅性)。影响多维深度互动因素的概念提炼,如表1所示。

4 研究结论

如何提升在线课程的互动因素一直是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实践类课程。本研究基于多维互动的文献分析以及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互动氛围对互动效果的影响较为突出,提出了“首位效应”,即第一位带头发言同学的互动内容对后续其他同学互动内容和形式有着显著的影响。此外,本研究还从师生互动方面,发现了互动氛围、网络技术流畅性、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学生互动能力和学生个性的影响因素;在生生互动方面,发现了互动氛围、互动目标和网络技术流畅性的影响因素;在学生与群体互动方面,互动氛围、互动目标、知识共享和网络技术流畅性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发现对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风格的管理有着重要的实践启示,例如,相比线下课程,在线课程的教学内容难度需要相应降低,要强化突出课程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在教学互动方面,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同学需要教师根据设置问题的难度和相关性选择恰当的同学回答。原因有几个方面因素的考虑,学生在家学习的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网络技术流畅性或学习专注度),学习内容需相应降低些难度减少学生深入思考的时间投入,网络滞后也会影响互动效果。本研究首次提出了“首位效应”,关于首位效应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对后续同学如何互动的影响还有待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  刘海燕. 小班研讨课:一流本科教育的核心要素[J]. 江苏高教,2018(7):60-65.

[2]  卫海英,张蕾,梁彦明,姚作为. 多维互动对服务品牌资产的影响——基于灰关联分析的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2011(10):47-57.

[3]  颜秉乡. 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探析[J]. 才智,2018(16):94.

[4]  王维佳. 互联网时代下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J]. 时代金融,2018(12):187.

[5]  刘艳春,许蕾. 论基于扎根理论的MOOC有效互动的影响因素[J]. 继续教育研究,2017(8).

[6]  关宇航,李莉. MOA模型视角下翻转课堂的实施路径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18(21).

基金项目:江西师范大学教改课题“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基于对分课堂模式下《市场调查》课程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多维互动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追求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深度”“高度”大不同
创设多维互动语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问题引领下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多元评价,焕发劳技课程的魅力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