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流深,德润人心

2020-10-21 06:04周子坤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8期
关键词:个体家长老师

周子坤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01-01

十余年来,我一直担任小学低段的体育老师,面对一张张活泼可爱的笑脸,我既感觉欣喜,又有些忐忑。欣喜的是,面对一张张天真的笑脸,教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忐忑的是,家长把这些可爱的孩子交到我们的手里,每一个班都承载着几十个家庭,上百人的期望。所以,每年开学这段时间上课真是如履薄冰。

杭杭(化名)是我在教学生涯中比较特别的孩子。一年级入学时,杭杭帅气的外表,引起了大家对他的关注。随着时间流逝,教育教学的深入,备受关注的杭杭在课堂中,言行举止有些异常。比如:课堂中,当我提醒某位同学要认真听讲时,杭杭会毫无征兆的忽然大声叫嚷,一边离开位置,一边喃喃自语:“我不喜欢你了,你是坏蛋……” 正在我诧异时,他已经趴到地上,学狗叫......引起全班哄堂大笑,然后再在众目睽睽下爬回自己的位置上。

面对杭杭的异常行为,我首先选择的是以课堂为主,在安抚好班级内其他40多个孩子后,再把杭杭暂时交给班长照顾,并嘱咐轮值班长一直跟随,及时报告,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才得以继续。

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一直鞭策着我,学生是发展的人,他们都有具有巨大的潜力。在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是发展过程中的人,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允许孩子犯错,在成长的路上,可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要帮助他改正不良行为习惯,顺利地步入小学生活是我的职责所在。

本着素质教育的理念,课后,找到杭杭的班主任了解情况。班主任说他在其他老师的课堂中,只要听到较大的声音,他也有这样的行为,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新课标说,要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但是我一直认为,尊重他的同时也应该教给他正确的行为习惯养成,而不是一味地纵容他的不良听课习惯。于是下班后,我跟家长取得联系,了解杭杭在家的状况。家长反映却是一切良好,没有问题,但实际上杭杭的席地而坐、学狗叫等行为在课堂中日益频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这位可爱的小男孩已经在我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在具体表现中,个体发展是有差异性,阶段性,不平衡性,或许,杭杭在个体步入群体中还需要多给他一些适应的时间,能否顺利由个体适应到群体中,这关系到孩子未来人生中重要的一环节。我热爱我的教育工作,因为它的主要任务是认识人,服务于这一群可爱天真的孩子,怎样让他们从家庭到社会,从个体到群体以及有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是我的职责所在。让我用我那微弱的力量来带领这些孩子的身体更健康,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是我的本职工作。那么,我就应更加耐心地观察这个独特的天使,聆听他的内心需求,再引导他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

又一节体育开始了,大家站成密集队形,当听我讲到课堂中的体育精神时,站在队伍中的杭杭,忽然高声尖叫起来:“你是坏蛋,不喜欢你、打死你……”熟悉的一幕再次重现。

我暂时冷处理,按照计划把学生分组,各组组长带领练习。

接着,我把杭杭请到跟前,一边用手轻抚摸着他的后脑,一边轻言细语地重复他的话。虽然我只是放慢语调重复他的话语。但杭杭由排斥,逐渐慢慢地言辞不再强硬。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是理解和关心的,并在他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心理学中的共情是指:在人与人的交流中表现出来对他人设身处地的理解能力。

我一边关注着班级其他学生练习,一边牵着他的手,我对杭杭说:“让老师来猜猜你为什么要这样,你愿意吗?”

他摇摇头。

“你现在愿意回到小组里与大家一起练习吗?”

还是摇摇头。

“你愿意和我一起做游戏吗?”

孩子仍然摇摇头。

“那现在你想做点什么?”

“我想走走。”

“那好吧,就在这附近走走,让我能看见你,在你有需要时,我可以随时帮助你。”

此刻的杭杭在操场上边走边看,也许这是需要属于他自己的平静方式。

以后的课堂中,只要他出现激动时,我都到他身边去,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后脑勺,静静等待,直到他平静下来,继续上课。这时,他不会抗拒我。有时在全班集体练习时,他偶尔会偷偷观察我,看着我的一举一动,然后笑一笑,跑开去玩。

在以后的课堂中,杭杭还会时不时处于游离状态,但一直都在我的关注中。直到两月后的某天,一个家长来找我,经介绍是杭杭的妈妈。家长告诉我,孩子回家说喜欢周老师,并询问怎么配合让孩子上好我的课。原来家长一直都明白自己孩子的情况,之前只是担心如实告诉老师,老师会另眼看待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借着这个机会,我也跟家長作了进一步深入的交流,希望家长也积极配合,在家庭教育中做好孩子的教育引导。通过家庭和学校的积极沟通配合,杭杭也渐渐能够和其他孩子一样,积极认真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虽然这件事过去这么长时间了,那个帅气的小男孩还是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明白了走近孩子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轻声细语的教育是手段,从心理上尊重、理解个体的差异性并及时关注、积极引导才是最好的教育。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小学校园武术俱乐部推广价值研究——以天健小学为例”成果(课题编号:GDXKT19969)】

猜你喜欢
个体家长老师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犯错误找家长
六·一放假么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