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影响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因素刍议

2020-10-21 11:11杨延蓉
青年生活 2020年8期
关键词:民族大学生

杨延蓉

摘要: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和国际局势,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我们要识时政、辩是非,在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方面,正确认识清楚其存在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我们民族的发展以及祖国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华民族认同;大学生;民族

在21世纪的今天,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国内亟待发展的情况,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民族认同感就显得非常重要。谈到民族认同感大家可能会认为在战争年代其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比强大的,比如说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面对日军侵华时都投入到了民族救亡的战争当中,放眼到整个世界,美国独立战争中印第安人的英勇善战等等,但是在和平年代,其对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更要认清楚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是什么,加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会更加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避免在个人的发展道路上走入误途。所以,对于分析影响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的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关于中华民族认同

从学界中有关于认同的概念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认同是一個人或者群体对另外一部分人从心理上或者行为上的肯定和模仿,那么民族认同就是一部分人或者民族对另一种民族在心理和行为上的肯定和模仿,那所谓的中华民族的认同又是什么?费孝通先生曾经提出“中华民族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1]翻开五千年的历史长卷,中华民族经历了朝代的更迭、疆域的扩张缩小、列强的瓜分、帝国主义的蹂躏,在这样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属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质、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所以中华民族的认同就包含了56个民族这一统一体对于这种文化和精神在心理上的认同。

二、影响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的因素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与国家早已连接成为了一体,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日益变得频繁,对于我们国家的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提升对信息的分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同学,由于宗教信仰、语言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受到的影响更加严重,所以,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能会耗费更多的时间。本文主要通过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影响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未来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这两方面缺一不可。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可促使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的以集体利益出发,以大局为重,也不容易被一些眼前的利益迷惑。如果说思想道德水平是大学生内层的保护膜,那么科学文化素养就可以成为外层的保护膜,对于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学习、历史知识的学习、以及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从而对于排除一些影响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的外界因素有很大的帮助。

健康的心理人格。当代大学生无论是在生活、学习上还是情感上都面临着许多问题,在面对这些压力,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有些人采用的方法可能不太恰当,最终导致意志的消沉,使得追逐梦想的理想信念开始动摇,这时候就容易被网络上、书本中一些良莠不齐的信息和文化所误导,或者被一些有心之人所利用,使得对于原有的知识和文化以及周围的环境在思想上发生变化。

政治素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随着我国民族国家建构的纵深推进,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上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更进一步地成长为具有主权国家形态和共同利益基础的政治共同体”[2]。在这种中华民族认同的形成过程当中,也体现了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所以说大学生是否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有着清晰的脉络,是否对于祖国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是否对于现存的国家政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正确的认识,是否主动的参与到政治管理当中都对整个民族的认同感产生影响。

(二)客观因素

1、国内因素

教育因素。该教育因素中包括课本内容的设置、课程内容的设置、课时的设置、教师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以及专业的知识素养,校园的文化建设,家庭教育等等。在基于我们国家的发展历程之上,对学生进行有关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的讲授,讲案例、明事实,使得课堂中所讲授的观点有说服力,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该影响因素在非少数民族高校产生的影响没有少数民族高校大,但有时也会在一些细节的地方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对于学情的把握不太清楚,一味地进行灌输,可能会产生物极必反的效果。所以大到课堂中所传授的内容,小到学校文化专栏的宣传标语,都可能在民族认同感方面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

网络因素。这里所要分析的网络因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网络传播,一种是网络监管。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每天都被各种信息所包围,开放的网络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极为宽松的文化环境,当代的大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任务和就业压力,如果能够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寻找到更有趣、更生动、更新奇的事物,难免会被其所吸引。当前以网络为主要平台的各种社交软件、视频软件层出不穷,西方大量的影视文化不断的向我们国家输入,在面对如此大的市场环境中获得丰厚的收益,不仅如此,这些影视文化中难免夹杂着一些西方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在无形中对于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产生了一些影响。当然,在我们本土所制作的一些低俗视频和帖子,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也会被广泛的传播,造成一定程度上负面的影响。除去网络传播对于我们中华民族认同的影响之外,网络监管的强度和效果也会对民族认同感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个别网民会利用一些所谓的“翻墙”软件去使用Facebook、Twitter、视频网站YouTube、谷歌公司提供的网页搜索并散布一些违法信息,浏览一些不良的网页,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以及民族认同感的缺失。所以,对于这种发散式的网络传播,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

2、国外因素

网络以及媒体因素。在全球联系日益紧密的时代,无论是国内在网络上的一些言论、视频的传播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之外,国外对于我们国家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评论也会对这种民族认同感产生影响,该因素在港澳台地区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历史原因,香港和澳门经历了殖民主义回归祖国后,成为实行“一国两制”的特别行政区,所以政府的有些行政措施会有些不同,由于这些地区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以及社会制度的特殊性,导致了这些地区的民族认同的意识就更加容易的被西方所控制和利用,尤其在大学生的这些群体中,由于网络的影响、对于历史没有一个客观的分析,导致学生产生价值观的扭曲和混乱,学生自发的形成一些社团组织,对国歌、国旗的不尊重,不断地打着求民主、求自由的旗号扰乱社会秩序,这完全就是历史的虚无主义,缺少着对于国际、社会、历史的正确认识,这严重影响着我们大学生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在网络的影响下,媒体可谓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西方的各路媒体对于我们国家实行的一些政策的曲解并进行大肆的传播,在其完全没有调查和走访的基础上妄加揣测,其报道内容完全背离了实际情况,这不仅是对全世界的中华儿女在意识形态和民族认同感上的一种削弱,更是对我国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歪曲。

西方敵对势力的介入。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联系的非常紧密,大国与大国之间在综合国力上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国家之间在提升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以及对于本民族的认同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这一方面,不免有些国家会通过一些手段对其进行干预,来促使他国民族分裂,社会秩序混乱,比如说在之前由于“民族主义思想的泛滥,加上达赖集团和热比娅集团等分裂分子的破坏活动,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环境就变得十分复杂,且西方敌对势力从未间断过企图从意识形态和民族问题等进行破坏中国团结统一及分裂中国的努力。”[3]。所以说,当代大学生在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生发展路程中,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必须提高自己的忧患意识,保持警惕,增强我们的民族认同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并不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而是一个有着共同历史叙事、集体记忆和命运关联的历史命运共同体”[4]。这种历史车轮的雄厚感带给的是我们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这使得全世界的中华儿女拥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但面对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思想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使得各种亚文化不断地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国家迈入新时代之际,在祖国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群体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我们不得不关注到影响他们民族认同感的因素有哪些,从而加强大学生群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增强民族认同感,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控制好各个因素发挥作用的程度,避免陷入到狭隘的民族主义,从而可以更好地、有效地抵抗西方的文化霸权的话语体系。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1989,(4):1.

[2][4]朱碧波.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维建构[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01):26-32.

[3]邓新星.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感的建构[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8-14.

猜你喜欢
民族大学生
党是民族的脊梁
MINORITY REPORT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没有希望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