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刑法定原则下的刑罚解释

2020-10-21 20:59何少康
青年生活 2020年8期

何少康

摘要:罪刑法定原则是中国刑法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刑法的解释必须在法定犯罪和惩罚原则下进行。本文通过对犯罪的法律原则、刑法解释的意义以及其存在的必要性的基本理论进行说明,并在犯罪的法律原则下对刑法解释进行分类,对刑法解释的界限进行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罪刑法定原则;刑法的解释;扩展解释

1罪刑法定原则基本理论

1.1罪刑法定原则概念

中国刑法中,法律犯罪的原则如下所述。从概念性的观点来看,对犯罪的法律处罚原则是指按照刑法评价人们的行动。强调在立法、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应遵循的行动模式。

1.2罪刑法定原则的必要条件

(1)评价和限制人们行动的刑法必须是正义的法律和良好的法律。受法律支配的社会必须是人们遵守好法律、受好法律支配的社会。作为保护人们的权利和利益,刑法必须(2)限制国家刑事权的使用。民主宪法社会的目的之一是限制国家权力,完全保证个人权利和自由,刑法领域的罪刑法定原则就是以此为目的的明示。(3)市民人权保护。根据对犯罪的法律处罚原则提出的最初动机可以说是市民人权的保护。

2 罪刑法定原则下刑法解释的意义和必要性

2.1刑法解释意义

刑法的解释是对被试者刑法规范意义的理解和说明进行说明,这对司法活动的特定案例起到适用普遍刑法规范的沟通作用。在绝对犯罪合法化的期间,他们相信严格的规则,但法官只是机械的执法者,不承认法官的裁量和法律解释力。对于犯罪的法律处罚的绝对原则强调了国家的刑罚限制和个人的自由的维持,但是这是适合维持社会秩序的。但是,个人的自由和安定的社会秩序密切相关。社会不安定的情况下,没有关于个人自由的说话方法。因此,对绝对犯罪的法律处罚原则是从保护人权的观点出发的,但是最终结果却偏离了最初的意图。

2.2罪刑法定原则下刑法解释的必要性

罪刑法定原则是在刑法中平衡社会保障和人权保护的双重功能,并设想调整任务,提供刑法解释方向性的指导方针。刑法的解释没有禁止,但是定义了执行刑法解释的范围。当然,刑法的解释不能违反刑事处罚的法律原则,刑法的解释不仅要违反法律原则,还要明确法律目的,必须严格把握刑法的解释内容选择。首先,必须明确目的,充分理解法律最初的意图,并反映法律的要件和目的。第二,刑法条款和条款的真正扩张和意义必须正确、科学、全面地阐明。最后,必须遵守犯罪性质的认同原则,并维持最低限度的犯罪宪法。

3 罪刑法定原则下刑法解释的分类

刑事司法实务中执行犯罪的法律原则最重要的问题是,刑法的解释必须合理,以满足法律上对犯罪的特定要求。不管解释的方法如何,得出的结论都不能违反犯罪的法律原则。不管结论对被告是否有利,类推解释与犯罪的法律原则相矛盾,所以被禁止。在采用其他解释方法的情况下,这些解释的结论也必须符合刑事处罚的法律原则和刑法的目的。

3.1基于刑法解释的有效性

基于刑法解释的有效性分为三种类型。(1)立法解释,即与法律具有相同效果的立法机关的解释。一般认为立法解释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刑法或相关法律所制定的解释规定,二是《法律的起草指示》所作的解释、说明。严格意义上的立法解释是指第三种解释。(2)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官对司法解释,这种解释必须遵循解释的原则和犯罪的法律原则。(3)理论说明,即未经州许可的机关、团体、社会组织、学术机关以及个人刑法的解释。这些解释虽然没有法律效果,但具有刑事司法和立法活动的重要标准值。

3.2根据解释方法

刑法的文学解释是指刑法用语的意思和基于适用刑法的意义的解释。语法解释的主要模式是单词的语法、意思、标题和标点。文学解释是基本的,但不是简单的解释方法。如果逻辑根据达到了合理的结论,就不需要采用伦理说明;如果逻辑根据达到了不合理的结论,或是产生了多个结论,则必须用伦理来说明。

3.3刑法类推和解释扩大的区别

从上述术语中,从扩展解释得到的结论不超过刑法术语所具有的可能性的意义,即犯罪意义的范围内的解释;并且,从类推解释得到的结论超过了可能的意义,即刑法意义之外的解释。“可能的意思”是指一般语言的使用方法,或者议员的标准语言的使用方法,以及可以参照该语言的意思。关于概念的相互关系,即使解释被扩展了概念的顺序也不会得到改善;类推解释是将解释的概念提高到更高的水平。从观点来看,扩大解释的出发点是刑法规范本身,这是说明规范本身的逻辑;类推解释的基础是刑法规范以外的事实。从理论方法的观点来看,从本质上来说,扩展解释的结论在市民预测的可能性范围内,类推解释超出了市民预测的范围。

結论:

刑法的解释是充满实用性的理论,不能通过概念和逻辑来完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对刑法解释的理解和价值的矛盾调整,正义在实际情况下才能真正达成。因此,本文对刑法解释的讨论仅在理论层面上,通过讨论来说明刑法在法律惩罚原则下的解释的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梁根林.罪刑法定原则:挑战、重申与重述——刑事影响力案件引发的思考与检讨[J].清华法学,2019,13(06):61-87.

[2]付胥宇.罪刑法定原则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关系辨析[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9,39(04):67-75.

[3]李宝忠.宪法语境下的罪刑法定原则[J].广西社会科学,2019(04):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