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认识与实践垃圾分类改革

2020-10-21 06:37胡晓艺
大东方 2020年2期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哲学分类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广大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充实头脑,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在上海率先实行的垃圾分类改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看似微小的改革举措是党和国家生态发展大布局、美丽中国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应自觉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进行认识、指导实践。

垃圾分类改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诸原则。首先,垃圾分类是人根据垃圾自身的不同属性,分为四大类垃圾分别进行处理,以实现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基于一定价值旨向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如果想要达到自身目的,首先就是要坚持唯物论的原则。其次,人之所以能对垃圾进行分类,证明人具有认识事物的能力,而垃圾的可再生、再利用的理念证明了人不仅仅具有按照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一般认识能力,还可以产生“物无弃物”、变废为宝的思想,不断改变、修正原有的和已经变化的对事物的旧看法,体现了认识的能动性原则,而“物无弃物”、变废为宝,本身也是辩证法的思维体现,即矛盾发展是精神将其自身潜伏的东西制作出来的真正动力。又次,垃圾分类改革不仅仅关乎垃圾的“分”,还包括建立一个完善的投放、收集、运输、分拣处理系统,关乎外卖餐盒改革与环保技术进步,需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统筹推进,需要立法、行政和舆论引导的一体跟进,体现了联系观,任何事情的发生推进都不仅仅关乎它自身而已。再次,垃圾分类改革从2017年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到2019年7月上海市先行试点,再到近期将开展的地级以上城市的推广实施,从关键到全面、从特殊到一般,遵循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最后,基于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上的历史观有利于帮助人们从更宏观的视野把握垃圾分类改革的意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出现了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向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转变,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垃圾分类改革属于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战略中的一部分,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人民需求变化的发展观作出适时的重大战略部署调整,其初心不改与使命担当不仅坚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且上层建筑的高瞻远瞩也必将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产生意义深远的推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方法论,也是对旧哲学的最大超越,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辩证法。只谈原理,不谈实践,没有行动,就没有真正把看家本领学到位。

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垃圾分类改革既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主观主义。需要加强调查研究,把握客观实际,基于人民的实际生活状况与城市发展水平,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做好政策的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工作,创新思维方式與工作方法,这是坚持唯物论和认识论的内在要求。垃圾分类改革需要用联系的观点开展工作,建立从分类到处理的全流程跟踪,完善从立法到司法的全过程管理;需要用发展的观点开展工作,借鉴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与环保工作的历史经验,联系地方实际,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需要用矛盾的观点开展工作,既从好抓的地方抓起,从可行的地方做起,统筹兼顾;又下大力气,啃硬骨头,找准痛点、难点、赌点,精准发力。要在坚持唯物史观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事实,在党团结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近百年征程中遵循发展规律,理解人民期待;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大框架内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转型。要深入基层调研做事,带头做好垃圾分类,在一纸一屑的弯腰落实中彰显公仆意识和平民本色;要深刻领会制度安排,创新做好舆论宣传,从一点一滴的社会进步中增进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简介:

胡晓艺(1994—),女,江苏徐州人,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人文学院马研部教师,研究方向:中国思想史、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唯物辩证法哲学分类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运用哲学思想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给塑料分分类吧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