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20-10-21 23:38方婷
大东方 2020年2期
关键词:四边形数学知识教学法

方婷

摘 要: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当前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开始提倡“将课堂还给学生”,但是有部分数学课堂教学气氛仍然还有传统教学思维的残留。一方面是教师的思想仍然有局限性,另一方面是数学知识内容抽象,不受学生们欢迎。本文提出在数学教学内容中融入娱乐性教学,把枯燥的数字和公式知识融入有趣的场景或游戏中,使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的多元化、随机性相互配合,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疑问,从而很快投入到“身临其境”的交流讨论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前言

情境教学法亦称情景教学法或体验式教学法,主要的理论架构是美国教育家JohnDewey提出的“learningbydoing”、美国社会心理学家KurtLewin提出的“experientiallearningcycle”、认知心理学家JeanPiaget提出的“theoryofcognitivedevelopment”等。情境教学法是将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在仿真体验、愉悦宽松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1]。

1 正确认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情境

情景教学法能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具有方便、有效、经济的特点,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求。但数学相对受到客观条件的一些制约,实践教学余地不大,采用情景教学法的空间自然就小。但可以根据有关影视图像信息、数据信息、生活社会知识信息,以及可供学生参与实践的实验和探究的信息材料,进行多媒体上的认知,间接地观看、思考、分析、归纳,能够起到开拓视野,增强了数学意识,形成新概念、理论的认识。

2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情境运用导向

2.1实践任务导向

应用任务导向的主要表现形式一般为设立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的情境场合,把模拟场景做成一个“数学任务”,使学生感受生活情境的激发点。学生们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亲手得来的认识往往更深刻,学生亲力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亲手解决问题带来的经验认识使学生心里有底,敢于参与交流讨论,可以说是根治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的一剂“良药”[2]。

2.2知识导向

小学生有把数学学好的欲望,一些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意志不坚强,知难而退,二是没有体会到数学魅力,抱有一种消极应付的态度。教师可以通过再现数学知识的历史发展,向学生们证明数学来自生活,并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结合知识特点设计数学知识诞生的互动场景,根据角色扮演进行场景还原数学游戏。

2.3竞赛导向

适当的数学竞赛活动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在生活情境教学实践中,可以按组织结构分为小组竞赛、男女竞赛;可以按形式分为数学表演赛、抢答比赛。这种竞赛情境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参与、合作、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

3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三阶段

3.1体验内化阶段

小学生能够通过个体反思、同化或顺应等方式,将亲历中对事物、知识的感知或者对情境、人物的情感体验内化成为自身认识,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添加一些组织讨论、辩论、动手等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体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梳理感性认识,加深内化进程。例如在教学“四边形”概念时,引导学生们对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四边形进行概念的内化,通过提问法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认识:为什么这些图形大小、形状都不一样,却都是四边形呢?从而去除教学资源中非本质的属性,得到四边形的本质属性,形成四边形的概念,并能够动手画图、内部展示交流四边形的表象和差异性,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理解概念、掌握概念。通过引导小学生进行“分一分、摸一摸、数一数”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小学生完成一定动作程序,从而对四边形产生直观认识:有四条边和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并且培养一种通过操作形成或技能、技巧的认知习惯。

3.2强化反馈阶段

教师应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学生交流评议,引导学生将亲历进行归纳、印证并提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在体驗过程中获得的体验感受,为学生更深层次的体验提供必要的条件。例如在“面积”一课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实现准备剪刀、纸板等工具,通过讲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剪出平面图形,让他们自行验证教师讲授公式的合理性。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比较法、比例法等手段,间接地帮助学生们完善求证过程,引导学生们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性,培养自行解决问题的独立精神。

3.3学习迁移阶段

在生活情境下,小学生更容易克服胆小、害羞心理,提高语用能力。例如教师创设有效地面对社会和生活的实际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的学习能力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以促进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意愿;或者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的拓展迁移,适时地、有限度的拓宽、渗透,就可以把各个部分的知识像链条一样连结起来,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尽可能地将知识点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结语

生活情境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关键是教师要创设恰当的学习体验情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使每一次体验教学都成为学生对数学世界的领悟和体验。学生不同、教师不同、教学条件不同,体验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应该是多样性的。

参考文献

[1]陈志萍,季正蓓.情景创设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王晓琴.小学数学活力课堂的构建探析[J].新课程学习,2014,(5).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浙江路小学)

猜你喜欢
四边形数学知识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四边形逆袭记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趣谈四边形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