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10-21 08:42邓汉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0期
关键词:应急能力疫情防控法治

邓汉

摘 要:我国对新冠病毒的防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也暴露出能力素质、依法行政、舆情应对中的短板和问题,下一步要在法治化建设、能力素质提升、舆情沟通和引导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疫情防控;应急能力;法治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已经取得了有效的成绩,与国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应对危机能力对于疫情防控起着重要的作用,更是权衡当地政府能力的重要标杆。对疫情的有效防控不仅可以提高社会满意度,而且可使政府的权威性加强,同时更加有利于相关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提升当地政府应对危机能力有助于提高相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并且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实现都有着深厚的意义。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从实际来看,在疫情防控中,各个地方的应对能力、执行力水平有高有低,导致疫情防控还有漏洞,同时个别单位因其水平低致使防控政策失效,更严重会造成政府在人民面前失信,让人民对政府丢失信任,政府的形象严重崩塌。增强忧患意识,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应对危机能力水平、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意义非凡,刻不容缓。

一、疫情防控中个别单位存在的问题分析

1.政策制定存在缺陷

在疫情防控中一些单位会出现一些地方管控政策不能够有效执行,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这些政策自身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缺乏明晰性、协调性、合理性、稳定性以及公平性。第一,有些政策缺乏公众的认同感,法治化水平还不高。地方政府在制定地方政策时,有时在其制定程序中会出现缺乏民主化的情况,使得其地方政策并不能代表广大人们的诉求,或者说是不能满足民众的真正需要,得不到公众的认同,造成地方政策执行的不完全或者失败。例如有的地方禁止一切娱乐活动,甚至禁止封闭在家中成员打牌,有的地方在村口公路上堆土防止机动车出入等,使得该政策的颁布并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同,使得执行结果并不理想。第二,有些政策可行性程度低。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地方政策时“闭门造车”、在执行中央政府下达的政策时“照本宣科”,制定政策时往往为不考虑实际,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和执行政策,使得执行的地方政策在执行时可行性程度低,最终可能会造成政策执行受阻碍,也可能造成地方政策执行无效。第三,有些政策过于抽象,不利于执行。有些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念起来朗朗上口,但是实际内容过于抽象,过于表面化。缺乏重要内容和相关实施细则,所以在真正实行的时候,地方政府执行人员不能正确或者全面的理解政策表达的含义,公众也无法理解政策的目的,也就难以发挥政策的作用,最后导致政策执行不力。

2.一些政府公务人员素质还不够高

对于地方政府工作人员来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因为他是当地疫情防控政策强有力支撑。然而,一些人员存在素质低下问题,这些问题对提升当地政府应对危机能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是很不利的。工作人员素质偏低主表现在意识和能力两方面:其一,意识方面。在地方政府出台疫情防控新的地方政策时,工作人员作为一线人员,缺乏主观能动性,不能积极的学习新政策的内容,故而不能从本质上了解新政策,对新政策一知半解,执行的过于片面,以至于不能实现新政策推行的最优化。其二,能力方面。一些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在进入政府后,抱着“无功无过”的态度工作,处理疫情防控工作时固步自封,缺乏相应的管控能力、技能或者不能应时代要求随时更新自己,导致其在处理采集信息等业务时,业务素质仍旧沿袭着古板落后的“稳定化”传统,得不到有力提升。

3.疫情防控工作的舆情管控机制薄弱

公民作为地方政府疫情防控工作的目标群体,对疫情防控工作拥有监督权。但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自媒体打着监督政府的旗号,肆意的传播小道消息,抹黑国家防疫工作,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一些地方领导应对舆情能力比较低,没有及时的做到辟谣,对舆论管控还比较薄弱。一些新闻发布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有时却遭到群众吐槽,实际上,结果却是总是不尽人意。如对感染人数的不清楚、甚至隐瞒实情,不仅失去了公民的信赖,而且使得舆情管控工作更加的被动。

4.疫情防控工作中沟通与协调不畅

在疫情防控工作过程中会发生内部与外部这两种方式的沟通协调不流畅:首先,一些地方政府中的各个机关部门内部相互出现的沟通不畅。其一是在地方政府疫情防控时有时会特别设立一些具体工作的部门,但是,新设立的部门可能会与原本涉及该工作的部门缺乏沟通,从而产生分歧,造成意见不一。其二是在中央与地方自上而下的模式下,因为地方政府不能很好的因地制宜的进行政策的工作,并且没有认真考虑到公众的需求,同时也不重视结果,一昧地机械工作,使得政策得不到公众的认同,最终影响防疫工作的效率。外部是指地方政府所代表的政策工作主体和公众所代表的目标群体,在当今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政府所得到的信息远远大于公众掌握的,而公众所得到的信息通常是经过政府的加工、渲染,公众可能无法得到最真实的信息,这样看来,公众就处于劣势的被动方,双方的不平等,再加上一些政府机构没有及时进行新闻发布,报道实情,最后造成双方协调不畅。

二、提升政府能力加强疫情防控的对策措施

1.健全疫情防控政策制定机制,推进依法行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制定正确的疫情防控政策是提高应对危机能力的基石。因地制宜的疫情防控会受到人民的认同和拥护,同时在工作中也会更加顺利。制定疫情防控时要科学化、合理化,扎根于民众,全面且深入的进行调研和听取接纳民众的需求,本着科学严谨的原则制定地方疫情防控。公民参与方面,地方疫情防控的工作过程中,公民作为地方疫情防控的目标群体,要积极参与其中,实行自己的监督作用。政府方面,政府要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大疫情防控工作的工作力度,健全疫情防控信息,在地方疫情防控的工作过程中,时刻关注,不断地改进所制定的疫情防控,从而使地方疫情防控的工作更加贴合公众的需要,合情合理,最终实现最佳工作效果在当前的地方政府疫情防控工作中,公众作为疫情防控的受力者,地方政府推行的疫情防控必须是符合公众诉求的,从公众的角度出发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得到公众的认同。在制定地方疫情防控时,对其工作的可行性程度要进行深入分析。我国地域辽阔,各个省市地方都有其特殊的情况,所以在制定地方疫情防控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因地制宜的制定地方疫情防控。在健全疫情防控制订道路时,最重要的是完善特殊问题全体决议制度。当出现不便于解决的重大问题时,地方政府不仅要杜绝单方面制定地方疫情防控,而且要立足于公众进行深远的调查、认真接纳公众的建议并且充分证实,最后集体讨论并最终决定。

2.提升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促进应急能力提升

第一,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转化成责任理念。地方政府工作人员作为人民公仆,应该有強烈的责任感,而为了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真正做到为公众办实事,更要充分调动主观性,积极工作,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主。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在提高自身素质时,遵从以下三点:第一点,树立责任意识,要求地方工作人员在面对地方疫情防控时要坚定不移的工作,并敢于为其负责。第二点,充分发挥合作精神,同心协力、集思广益,随时根据变化多端的现实情况作出相应的改变。第三点,要拥有时间效率观,对待工作积极主动,拒绝拖延,按时按点。第二,提高工作人员的疫情防控专业知识水平科学的工作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的结果与效率。首先是创新性。在面对新疫情防控时,发挥创新能力,因地制宜的制定合适的工作方式;其次是运用特殊实例的典型效用。通过对特殊实例进行宣传,分析其利弊,可以在工作工作中起到深刻教育作用,并且能起到规避的作用;最后,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工作领导将自身工作方法科学化的同时,还要同步抓下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共同进步。

3.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工作的监督机制

通过广泛推行岗位目标责任制明晰权责。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度,要明确义务责任和惩戒两点:第一,作为政府工作人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能和岗位责任,不同的机关部门拥有不同的责任,各个机关部门科室之间职责明确,不能相互混淆,在此基础上,应该将职责细化,切忌出现“盲区”,避免在处理问题时出现“踢沙包”现象,造成地方疫情防控不能有效工作。第二,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的,当政府工作人员不能正常完成本职工作时,要严格对待,明确追究其相关责任;好的疫情防控离不开好的工作,严格规范地方政府的工作方式,明确其责任,增大问责力度,杜绝变相工作。在地方政府疫情防控工作中,为了更好的达到工作的目的,也为了树立更好的清廉公正形象,完善的监督机制必不可少。“横看成岭侧成峰”站在不同的监督看到的东西也是不同的,所以,当政府工作地方疫情防控时,更加需要向公民、大众传媒这些站在不同立场上的人对其工作进行监督。

在地方政府疫情防控工作过程中,第一,要保证地方监督机构的纯洁性、独立性。作为地方监督机构,必须要独立存在于地方行政机构中,与地方各个机关保持必要的距离,不包含、不依赖。实行垂直管理,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切实保障地方疫情防控有效工作的监督功能。第二,在当地政府工作过程中应公开透明,同时大众媒体应在地方疫情防控工作过程中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在疫情防控工作过程中,按照法规,除了保密疫情防控之外,都要通过各种方法渠道向广大公民公开,由公民监督着进行。所以,首先要从传输渠道入手,降低新闻媒体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减少地方政府对新闻媒体的影响,保证新闻媒体的报道真实可靠。其次政府要密切关注地方疫情防控在工作时的实施动向,并及时向公众公布,鼓励公众对疫情防控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出建议,完善监督机制。

总之,目前各个地方的防控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一些无症状感染者还存在,除了入境感染者之外还有国内复发者,如果不加以管控,所带来的影响不可预估,但是,“独木不成林”,单单只依靠政府自身很难完成一系列真正有利于民众需要的疫情防控,在这样的情况下,公民参与便是大势所趋。而如今,公民参与也越来越广泛,原因归结于民众素养的提升、自身探索能力的加强和现代化的发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根据真实事例显示,公民参与地方疫情防控的制定,会使得疫情防控的工作更加通畅。

参考文献:

[1]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青年报,2020.01

[2]推进疫情防控领域法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网,2010.03

猜你喜欢
应急能力疫情防控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安徽省人畜共患病细菌性传染病综述
2013~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急诊科接种狂犬疫苗情况分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改进刍议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陕南农村社区应对人为森林火灾能力建设研究
中国石化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综合评估研究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