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区生物防火林带营造及对策探究

2020-10-21 16:09周坚富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0期

摘 要:林区科学防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现代林区的生态平衡与防火功能,应当推动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以有效规避重大森林火情,提高林区的整体防火安全性。铜陵市义安区叶山林场,因场内森林覆盖率高、环境杂、火燃性大、属于森林防火重点区域,故以木荷作为其林区生物防火林带,下文针对其营造与开展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林区管理;生物防火林带;营造对策

引言:

近年来重大森林火情事故不断发生,严重危害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健康,为实现科学林区防火目标,可依据林区实际特征,营造相应生物防火林带,为林区火情处理争取宝贵时间,最大限度控制森林火情的破坏是打造“绿色生态工程”的重要手段。

一、推动生物防火林带的意义

林区的自然地貌复杂,由于自然生态的调节,林区内的含碳植物生长茂盛。当出现长时间干旱时,林区内的可燃物增加,导致林区火情出现概率升高。鉴于林区的自然地形限制,一旦出现森林火情,则不宜开展及时处理,导致林区植被受到破坏,因此开展科学防火林带的营造,可主动降低林区火情出现概率[1]。

目前林区的火情诱发因素较多,人为纵火、自然起火、野外生火等情况的出现,增加了森林火情的处理难度,为有效阻滞火情的蔓延,应当构建生物防火林带,第一时间抑制火情的扩散,为森林消防人员争取更多时间,提高森林火情的综合治理效果。

通过对实际林区防火林带的营造效果进行分析可知,防火林带的建设,不仅实现了森林火情的控制,同时很好的提高林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调节林区的生物结构,促进森林动植物多样化发展,推动绿色林地建设工作[2]。

二、营造对策

铜陵市义安区叶山林场地处钟鸣、顺安镇之间,毗邻13个行政村,社会环境复杂,人员活动频繁。林场森林覆盖率高(95.8%),林分以杉、松、阔叶树及毛竹为主,林分质量高,林内可燃物多,森林防火形势异常严峻。

林场于2007年已建成一期生物防火林带工程11公里,主要以主山脊、场界位置为主,2019年新建二期生物防火林带工程10公里,以支山脊、林缘、林道两边位置为主;营造树种为木荷。

(一)树种特性

木荷(学名: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是山茶科,属大乔木,高可达25米,嫩枝通常无毛。喜光,幼年稍耐庇荫,其属于绿化、用材树种,又是一种较好的耐火、抗火、难燃树种[3]。木荷为中国珍贵的用材树种,树干通直,材质坚韧,结构细致,耐久用,易加工,是纺织工业中制作纱绽、纱管的上等材料;又是桥梁、船舶、车辆、建筑、农具、家具、胶合板等优良用材,树皮、树叶含鞣质,可以提取单宁。木荷是很好的防火林种,适应性强、易成活、生长速率快,可在短期时间内发挥出防火林带实际价值。

木荷树种,可充分发挥出防火林带的实际作用,避免火势造成大面积蔓延,降低森林火情造成的损失。防火林带营造工作是重点,营造技术的执行效果,将最终影响到防火林带的实际价值。如营造工作开展时,防火林带的具体宽度、树种的密度配置、树种的栽培管理等,都会直接影响到防护林带的效能发挥。

(二)营造技术

①整地。采用穴坑整地,挖穴规格为40 cm×40 cm ×35 cm,挖穴时将表土置于穴两旁,将心土放于穴下坡处,再回松土。②栽植。造林应选在阴雨天进行,栽植时应注意根系顺畅,防止窝根。容器苗应将营养杯袋剥离,将根系舒展后进行栽植,回土要细,轻提苗后再压实,回土成馒头状。③抚育。造林后要连续抚育三年,当年抚育一次,第二、三年每年初夏、秋末各抚育 一次,发现死株应及时补植,保证造林成活率为92%以上。④管护。林带成林后要加强管理,坚持日常巡护, 防止人畜破坏,严禁乱砍滥伐。护林员在巡查时发现有生长不良或发生病虫害的林木应进行登记,及时报告县林业局进行治理,确保防火林带良好生长[4]。注意事宜: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在山脊或较为陡峭的山地进行林地清理和挖穴,将会一定程度减少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而且,造林过程中需要施肥,肥料残留也将造 成对环境的影响。为减少在实施工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 响,施工人员在进行林地清理和挖穴时,要做好周围林地及林木的保护,坚决禁止全垦和炼山,在施工时不能 过度破坏地带性植物资源。

(三)防火林带宽度

防火林带的宽度进行设计时,必须依据林区的实际面积与地势,确保防火林带的宽度可充分发挥出防火效能。基于很多林区开展的实际工作经验可知,若林区的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时,则可以沿着山脊进行防火林带的设置,具体营造设计的宽度可处于10到15米之间;若林区山脉的坡度在20°以下时,则需要考虑风力对火情的影响,为充分发挥出防火林带工作价值,营造宽度应控制在20米作用。当山体的坡度更大处于30°左右时,则设计30米的防火林带,以实现森林防火的预期目标;若在林区的边缘与山脚进行防火林带设计时,主要是为避免由于农业用火引发的火情,该类区域的森林防火林带宽度为20到30米,鉴于实际的情况酌情对宽度进行增加,如林区附近建有油库或密集人员居住,则需增加防火林带的实际营造宽度。

(四)树种配置策略

林区防火树种进行栽培时,必须对其密度进行科学配置,以充分发挥出生物防火林带的工作效能。一般情况下可适当增大造林密度,但为保证树种的有序生长,应当对树种的喜好、营养、空间、分枝、干形等进行综合研究,避免树种生长过程中出现相互影响,最终直接影响到生物防火林的工作开展效果。

如基本林区进行树种密度配置时,树种的株距可设置为2米或1.5米,单位平方千米的造林密度可控制在2500到3000株之间,以保证树种的自然生长。若林区属于经济林类型,则需对造林密度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林区防火林带营造建设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果。

基于林区科学防火的工作理念,防火林带需设定为特殊的林区形状,如正三角形、品形、方形等,通过具体防火林带的形状设计,才可充分发挥出防火林带的真实工作效果。如正三角形设置时,主要在林区边缘与山脚位置,以便发挥出防火林带的防火性能,方形的设置主要出于山脊位置。基于林区的实际特点,设计相应防火林带形状,有效提高林区的整体防火性能。

(五)防火林管理

防火林进行栽植管理时,需选择合适的树苗,为确保树种的成活率,需进行開穴种植,为树苗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基于林区的植物类型,选择合适的时间开展育苗种植工作。在防火林带营造时,需连续开展五年以上的养护管理,才可形成一定的防火林规模。在林区进行管理时,需定期对防火林带进行杂物处理,以消除林带内的可燃物,提高防火林带的实际防火功能。

三、结束语

林区开展火情预防工作时,可基于科学林区管理思想,开展防火林带营造工作。基于实际林区的自然防火需求,设计防火林带的宽度、形状、大小、种树密度等,保证防火林带可在火情出现时,发挥出实际工作效能。

参考文献:

[1] 杨林.浅谈生物防火林带的研究与应用 [J].建材发展导向,2010(6):19-20.

[2] 储江山,叶如春.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与前景 [J].安徽林业科技,2002(3):41.

[3] 余翔.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与管理[J].广东科技, 2014,23(16):154,158.

[4] 左松雪.生物防火林带在林区中的营造[J].现代园艺,2015 (14):233.

作者简介:

周坚富(1974-6),男,大专,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