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丹:一代『喜剧女王』

2020-10-22 08:40
时代邮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英达巴图宋丹丹

2020年8月25日,是宋丹丹60岁的生日,也是她正式退休的第一天。

20岁时,她误打误撞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后文简称“北京人艺”)表演训练班,两年后以“不突出的文化课成绩,突出的表演天赋”留任北京人艺演员,之后几十年在话剧、影视剧和小品等领域大放异彩。然而谈起自己的艺术生涯,她却感叹,“任何一个行业,你不可能老行”,她坦陈“不希望让观众嘘下去,还是愿意自己走下去”。

也许是带着这样的想法,2020年,当这位“喜剧女王”在万众期待中,时隔12年重回春晚时并没有表演小品,而是领衔出演了歌舞《春潮颂》。这是她最后一次登上春晚舞台。

如今她正式和北京人艺告别,和她钟爱的话剧舞台告别,她说:“我真的要和大家再见了。”

天生就是演员的料

宋丹丹是小品界的女版“喜剧之王”,她塑造的一系列农村女性形象深入人心。1989年以来,她便成了春晚的常客,因《懒汉相亲》《超生游击队》《说事》等小品而迅速成名,成为中国观众群最广、最受欢迎的小品女演员。

然而,她真正的职业理想并不是做一个小品演员。对于宋丹丹来说,她的天赋和能力远在塑造这些逗乐搞笑的人物形象之上。“喜剧女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她想努力挣脱的标签。

在少年宋丹丹的心中,她是一定要成为艺术大家的。1981年,北京人艺演员训练班招生,宋丹丹借了两块钱报名,便顺利考上了。在那之前,她并不起眼。高考迫在眉睫,而她忙着初恋,无心备考。彷徨中,她阴差阳错遇到北京人艺,就这样走上了艺术的道路。

向来是家中不出色的幼女,学生阶段又成绩平平,但到了北京人艺,宋丹丹却如同鱼儿到了水中。她在表演上仿佛有天生的灵气,很快成了班上表现最好的一个。她这样形容自己,“找对了属于自己的床,躺在上面做梦的感觉”。毕业后第一次正式演出,她就凭借《红白喜事》中“灵芝”一角一举获得文化部观摩演出一等奖和北京市政府表彰优秀演员奖。

很快,她得到了业内认可。成为北京人艺正式演员才两年,她便凭借电视剧《寻找回来的世界》中“失足少女”宋小丽一角获得了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配角奖。一年后,她主演的电影《月牙儿》又荣获意大利萨莱诺国际电影节银质奖——那一年,宋丹丹才24岁。

与宋丹丹相熟多年的导演赵宝刚,曾说起第一次看她演出的感受。“惊着了,一小孩儿,能演得倍儿好!”这位在自己执导的电视剧中捧红过无数演员的导演说,宋丹丹是他见过的唯一的天才。

1993年,宋丹丹凭借话剧《回归》获得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同年,《我爱我家》开播,在这部被誉为代表中国情景喜剧巅峰水准的剧作中,宋丹丹创造了自己在电视荧幕上最经典的角色——贾家的大儿媳和平。她完全演活了这个角色,成了无数观众心中念念不忘的“和平女侠”。

那时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宋丹丹用“狂妄”来形容二三十岁时的自己,“觉得中国最好的女演员就是我,什么都能演”。

“过了好几个女人的一生”

相比事业的顺风顺水,宋丹丹的情感经历却十分曲折。三段婚姻,各有传奇。她感觉,女人一生能遇到的劫难和错误她都经历了,用她的话说,“过了好几个女人的一生”。

19岁那年,宋丹丹与初恋相识。她给对方写小纸条:“我恨你,我必须转学,因为我什么都学不进去!”她爱上对方,对方却远走国外。消除痛苦的方式是另寻新欢,她便跟刚认识三个月的男孩领证结婚了。然而这样的婚姻终究难以持久,一年后就匆匆结束了。

一晃6年过去,那时已经闻名全国的宋丹丹,遇到了导演英达。两个人一来二去成了恋人,最终修成正果,还有了爱情的结晶——儿子巴图。感情的甜蜜,也滋养了彼此的事业,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都颇有建树。可惜,两个人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婚,而且离婚的过程十分不愉快。

这段婚姻让宋丹丹受伤最深,最难的时候,她甚至想过自杀。离婚后的日子变得清苦了很多,几次相亲失败,没戏拍,没钱赚,她几乎变成了一个“怨妇”。“白天我以泪洗面,晚上抱着枕头说话,逢人就哭诉自己的悲惨境遇。”偏偏这个时候,又是巴图淘气的年龄。因为巴图学习成绩不好,宋丹丹经常被老师叫去谈话。对她来说,那是一段水深火热的日子。

相比之下,英达又生了一子一女,对儿子英如镝疼爱有加。他带着儿子参加节目,十分骄傲自己被称为“英如镝的爸爸”。反过来,英达对大儿子巴图的态度则让人心寒。他很少见巴图,不知道这个儿子是怎么长大的。

英达对儿子的种种冷落,终于惹怒了宋丹丹。她在微博上斥责英达,称儿子主动想见父亲却被拒绝,她14年不敢换手机号,怕英达联系不到儿子,“直到一天,他带着另一个男孩在世人面前大秀父爱”。这一次闹僵之后,宋丹丹和英达再也不能见面,不能互相谈论,如仇敌一般。

经历了这么多,她终究还是走出了困境。再后来,她遇到了第三任老公。据说两个人认识28天就决定闪婚,一直恩爱至今。现任老公对巴图很好,给了他缺失的父爱。如今巴图结婚生子,宋丹丹做了奶奶。

凭借努力,宋丹丹将所有的经历都变成了财富。53岁时接受杨澜采访,宋丹丹淡然说道:“所有人都会经历苦难,不要怕。跟谁待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谁离开我,我都不挽留。对任何不喜欢的都要善良地说,再见,不远送。”

“到了观风景不再弄潮的年纪”

人至中年,除了感情波折,宋丹丹的事业似乎也卡住了。

成也小品,败也小品。宋丹丹承认春晚的巨大影响力让自己受益多年,但她同时也不得不承受硬币的另一面——被“笑星”“小品女王”甚至“女丑”定义,不再被人们当作一个天赋过人、戏路宽阔的演员了。

宋丹丹曾说:“我的第一个小品,直到现在年年还在放,观众永远觉得你没走,小品让你这一辈子都有名,也一辈子摆脱不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很难再接到正剧。在一年又一年车轮般的怀旧中,宋丹丹始终都是“魏淑芬”“超生妇女”和“白云大妈”。

从36岁到48岁,宋丹丹很少有戏可演,每天打麻将,炒股,一个人守着大户室,对着四台电脑。“或许因为演了小品,大家就认为我不适合演影视剧,根本没有影视剧找我。30多岁是演员最好的年龄,但我就只演了一部《家有儿女》。”

后来宋丹丹只能在一系列家庭情感电视剧中延续自己的演员身份和艺术生命。在这些不温不火的剧集中,她扮演过再婚的继母、职场打拼的大龄女性、为了孩子上户口拼命奔走的单身母亲等角色。

在娱乐圈兜兜转转一大圈之后,宋丹丹最终还是回到了起点——北京人艺的话剧舞台。

阔别多年的话剧舞台,在她看来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表演时,我就像手中有线,牵着剧场中的所有观众,我手一紧,观众就哭了,手一松,观众就笑了。作为演员,那种感觉真是太幸福、太过瘾了。”在这里,她做回《窝头会馆》的田翠兰、《茶馆》的康顺子、《万家灯火》中的何老太太……有观众为了一睹这些剧目,在气温接近零摄氏度的北京冬日,连夜排长队等剧院次日一早放票。

如今的宋丹丹终于跟自己和解了。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之后,她开始觉得自己“并没有那么天才”,“那些年轻时的经典作品,大概就是我才华和运气的极限了。”她坦然接受了“女笑星”这个称呼,庆幸自己遇到了喜剧。

2020年2月,宋丹丹在万众期待中重回春晚舞台,又在观众的不舍和惋惜中,完成了自己的春晚告别演出。2020年8月,她从北京人艺正式退休。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已经“到了该观风景而不再弄潮的年纪了”。

事业,爱情,这次她终于都不用纠结了。

猜你喜欢
英达巴图宋丹丹
论如何传承史诗《江格尔》
大哼与巴图
那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