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探讨乡村旅游的转型之路

2020-10-22 01:11杨璐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营销界 2020年25期
关键词:常态旅游经济

杨璐(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从旅游经济热点的兴起,乡村旅游渐成态势。乡村旅游,突出原生态、亲近大自然,对接乡村经济振兴,具有巨大的旅游潜力和发展空间。经济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产业在迎来“井喷式”发展之后,又面临诸多发展阻力,导致乡村旅游后劲不足。因此,从乡村旅游供给与需求上,加大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型与升级,特别是在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助力乡村经济发展上,更应该提高乡村旅游质量,满足高层次审美需求的不断升级需要。

■新常态下乡村旅游面临的发展阻力

(一)整体产业发展态势渐缓

经济新常态下,对各个行业而言都面临转型期。乡村旅游产业,同样也需要升级,走出单一的运营模式,拓展乡村旅游在区域经济乃至更广阔区域的影响力。当下,很多乡村旅游地交通设施落后,管理模式还停留于传统农民自给自足模式,无法对接旅游人群更高的需求。以城市游客而言,对乡村旅游的热衷,更倾向于创新性、实用性乡村景点,而千篇一律的观光式旅游体验,已经丧失新意。同时,从乡村旅游管理现状来看,人才不足,经营思路老套,跟不上经济新常态产业化发展思路,一味地复制其他热门乡村旅游景点,未能发挥自身优势,难以满足多元化旅游民众需求。

(二)旅游利润空间缩小

乡村旅游产业振兴,其根本在于发展乡村经济,在于增收致富。当下,很多乡村旅游景点,借助于本土自然资源、原生态服务,促进了乡村经济和财富的积累。但乡村旅游产业振兴,更要贴近本地人文、自然资源,特别是在满足旅游民众乡村旅游体验和服务中,更要强调追求大自然、体验原生态的诉求。各个行业出现疲软,乡村旅游产业自身的经济利润空间也受到压缩。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乡村优质劳动力外流,人工成本增加,阻碍了乡村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建设。同时,乡村旅游管理者自身能力局限,以降低薪酬、减少员工数量方式,来压缩成本,反而导致旅游服务质量下降,更减少旅游经济收入。

(三)乡村旅游市场竞争加剧

不可否认,对广大乡村旅游产业而,乡村旅游振兴,得到了国家、政府、地方的支持,也给予了经济、政策等投入。但新常态下,旅游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乡村旅游地的选择,使得另一些乡村旅游地面临游客断源威胁。对于大型旅游经营者,为了提高旅游收入,推出更多的旅游优惠策略,导致同行业竞争加剧。另外,乡村旅游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相互销价、暴力拉客,甚至欺诈手段依然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乡村旅游的竞争力。

■乡村旅游面临的主要升级短板

(一)政府管控力度不够,乡村旅游市场秩序混乱

乡村旅游作为推进农村经济振兴的重要一环,但在很多地方,政府的管理不到位,在财政支持、招商引资等方面,成绩不显著。一些农村,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引入市场手段,但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很多乡村旅游经营者,急功近利,为了争夺客源,恶意调价,甚至以次充好,欺客宰客,严重破坏了乡村旅游形象,也给乡村旅游产业振兴带来不良影响。

(二)老旧项目为主体,缺乏创新

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来看,很多乡村旅游经营者,以自主经营为主,地方政府多在基础设施、政策引领上给予支持,对乡村旅游治理力度不够。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乡村旅游需要通过自身的能力来自救,但经营者受限于管理理念、能力不足,缺乏旅游创新,使得老旧项目为主体,新颖项目未能引入。如很多乡村旅游,仍以观光农业为主,适当拓展农业生产体验项目,整体上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旅游产品创新力不足。另外,乡村旅游经营者不懂管理、不了解新常态旅游市场新变化,降低了乡村旅游吸引力。

(三)经营模式雷同,缺乏个性化项目

在乡村旅游“井喷式”发展中,很多乡村趋之若鹜,纷纷上马乡村旅游项目。但经济新常态下,乡村旅游无论是经营,还是项目,都难以跟上时代发展。单一的乡村旅游项目,雷同的经营发展模式,导致乡村旅游产能过剩。即便是引入一些旅游新项目,但在经营模式上抱残守缺,管理理念不到位,经营模式陷入低效,乡村旅游项目缺乏延续性,也难以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探讨乡村旅游转型的发展路径

(一)政府要参与规划,统筹整合乡村旅游资源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要纳入地方经济工作体系中,政府要参与整体规划,科学决策,对现有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统筹,因地制宜地提出发展对策。第一,要挖掘地方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统一规划与统筹,构建符合乡情的可持续旅游发展计划。科学发展,规划先行。要避免单一、重复性建设,更要避免对现有文化资源的破坏。要从大局入手,抓住乡村旅游资源特色,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第二,完善乡村旅游市场监管体系,为乡村旅游建设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要积极顺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加强乡村旅游品牌化建设,打造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政府要出台相关乡村旅游发展法律性文件,对乡村旅游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特别是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依法行事,对乡村旅游经营者进行监管,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第三,加强区域乡村旅游经营者产业知识培训,特别是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方面,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内容,让广大乡村旅游经营者,认识到经济新常态的特点,能够主动参与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同时,政府要对辖区内旅游特色资源进行挖掘和保护,为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奠定基础。第四,加强人才引入,消解乡村旅游人才短板。政府要站在乡村旅游全局,通过人才政策、经济支持等手段,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乡村旅游振兴注入创新力量。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乡村旅游供给侧升级

经济新常态下,对乡村旅游产业振兴,当下面临的发展难题是供给侧不对称。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是当务之急。立足乡村旅游产业升级需要,打破内部供需结构不对称,整合乡村旅游核心要素、产品、创新、人才等资源。第一,注重乡村旅游内在的转型,补齐短板。在“商、养、学、闲、情、奇”产业配比上,要加强住、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挖掘和拓展农业旅游产业链,特别是挖掘旅游农副产品附加值,提升乡村旅游整体服务品质。乡村旅游产业,满足了游客的贴近自然、闲情逸致、感受民俗文化、欣赏自然奇观等需要,核心竞争力才能逐渐形成。第二,做好饮食文化。乡村旅游产业中,食品安全是首要保障。政府也要出台相关政策,完善法规,对乡村旅游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监管。要打造乡村旅游特色饮食文化,抓住原生态、绿色产品竞争点,将本土特色小吃、名吃资源整合起来。第三,做好多元化住宿工作。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要提升住宿配套设施,特别是在保留本土住宿特色基础上,满足不同游客、不同等级的住宿需要。如在特色住宿项目中,引入露营体验、露天餐饮,将饮食文化与乡村住宿进行捆绑。第四,做好出行工作。乡村旅游,要放开眼界,整合出行资源,加强出行通道建设,完善停车服务场地,满足多元化出行方式。当下,物联网、智慧停车场建设,将科技创新融入到乡村旅游中。另外,结合乡村实际,打造特色出行方式。如鱼米之乡,推荐以船为工具的出行方式,评议地区,以自行车为出行方式,引入可租借管理;在山区,以徒步为出行方式,体验山河之乐;根据需要,增加观光车、架设观光电梯及索道等新颖出行方式。

(三)注重乡村旅游产品包装与宣传,激活品牌竞争力

乡村旅游产业振兴,要走向市场渠道,通过参与市场竞争,来打造旅游品牌,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促进乡村群众增收致富。经济新常态下,乡村旅游在品牌建设上,要加强市场定位,要结合区域经济、周边旅游景点资源现状,围绕自身特色,打造核心竞争点。只有看清市场形势,针对性地发展自身旅游产品,才能抓住旅游人群,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在营销方面,要整合传统媒体、互联网、自媒体资源,引入“互联网+”思维,变革多种营销手段,挖掘和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如利用自媒体,开展网红打卡地营销;通过短视频,如抖音、快手,展现乡村旅游特色景点,提高被关注度,形成粉丝效应。

■结语

乡村旅游在迎接经济新常态过程中,要不断提升旅游质量,围绕供需主线,打破同质模仿、低效发展模式,树立创新理念,转变经营模式,拓展多元、创新、体验旅游视野,更好地对接区域经济和旅游生态实际,促进乡村经济振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要激活乡村经济发展动力,要构建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生态的协同发展体系。不能盲目开发,更不能无序经营,不仅破坏了乡村自身旅游资源,更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可挽救的损失。纵观乡村旅游内容,农耕技术、生活习俗、民间工艺等等,都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都凝聚着浓郁的“乡土情结”。要对乡村旅游人文资源进行保育和传承,要打造不同地域乡村旅游特色,推进乡村旅游精品化、品牌化建设,提高乡村旅游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常态旅游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旅游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以德树人 推进学雷锋常态化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